楊建偉 李江
摘 要:聯勤保障部隊成立于2016年,是我國順應現代軍事發展新形勢所組建的一支新部隊,旨在及時、準確為作戰部隊提供相關后勤保障。聯勤保障部隊的戰斗力強不強直接關系到我軍的后勤保障水平,進而影響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戰斗力。為此,在新形勢下必須加強聯勤保障隊伍建設,著力提升這支隊伍的戰斗力。
關鍵詞:新時期;聯勤保障部隊;建設
俗話說,“三軍未動糧草先行。”這充分說明了在行軍打仗中后勤保障的重要性。縱觀當代軍事發展歷程可知,各國都非常注重不同軍種間的協作配合,以提升自身的軍事戰斗力。這對軍隊后勤保障工作提出了很多新要求與新挑戰。在此背景下我國于2016年9月13日成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直屬于中央軍事委員會,屬于副戰區級別,在體制上與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等平行。作為一支新成立的部隊,如何提升自身戰斗力不僅關系到聯勤保障部隊的持續發展,更關系到中國人民解放軍戰斗力的發揮。為此,本文就如何提升聯勤保障部隊戰斗力進行論述與探討。
一、新形勢下組建聯勤保障部隊的意義
1.符合現代軍事一體化聯合作戰的需求
目前,很多國家為了滿足多軍種一體化聯合作戰的需求,均開啟了聯勤保障的后勤保障機制。自20世紀五十年代開始中國人民解放軍就開始探索三軍統一供應的聯勤保障路徑。2000年全軍以軍區為單位實行聯勤體制,濟南戰區在2007年試行了通專一體的“大聯勤”機制[1]。通過實踐顯示效果顯著。當今這輪改革正是我軍多年實行聯勤保障有益經驗的總結,也積極參考了外軍的先進經驗,匯集了全體官兵的智慧,著力推動我軍后勤保障機制實行根本性改變。過去聯勤保障力量主要歸所屬軍區領導,而聯勤保障部隊則歸中央軍委建制領導,不屬于任何軍種,直接為各軍種提供相關保障。具體來講,我軍各軍種的通用物質及通用勤務均由聯勤保障部隊負責,而各軍種后勤的專用保障則由各軍種后勤自行負責。這樣就形成了以聯勤部隊為主,各軍種為輔,統分結合、通專兩線的保障機制。這能夠更好地適應新的領導指揮體制,而且也能有效解決傳統后勤保障體制存在的各種問題,如管理粗放、力量分散、保障水平不足等問題。
2.這是推進我軍后勤建設與改革的有力舉措,提升后勤保障水平
聯勤保障隊伍是在傳統后勤保障體制的基礎上建立而成的一支部隊,總基地為原總后勤部武漢后方基地,并在無錫、桂林、西寧、沈陽、鄭州設有聯勤保障中心,正好涵蓋了東、南、西、北、中部五大戰區,形成了一張完善的后勤保障網絡。在中央軍委的直接領導下可以及時為作戰部隊提供各種保障,以便軍隊能在戰時充分發揮出戰斗力,并且在和平時期也能有效保障部隊的搶險救災能力。實行聯勤保障有助于實現聯合保障、精準保障。
二、新形勢下提升聯勤保障部隊戰斗力的對策
1.加強思想建設,樹立聯勤保障觀念
聯勤保障部隊的建立是深化我國國防及軍隊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實現強軍目標,重塑現代后勤保障體系的有力舉措。為此,聯勤保障部隊要加強官兵的思想政治教育,積極開展廉政勤政、奉公守法等主題教育,幫助官兵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增強對各種誘惑的免疫力。第一,將思想政治工作放在第一位,各級聯勤保障中心都要抓好相關教育工作,引導全體官兵擺正位置,轉變思想觀念,切實筑牢思想基礎。同時,加強組織領導,牢牢確定政治工作“生命線”的地位,形成以政治工作推動聯勤保障管理規范化建設的良好氛圍[2]。第二,將部隊干部作為重點教育對象,著力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采用集中學習、參觀學習、選派送學等措施加強對部隊干部的培訓教育,著力提高其聯勤保障素養。牢牢把好干部的選拔關口,將那些政治覺悟高、業務能力好、經驗豐富的人員安排在合適的崗位上,充分發揮其才能與作用。另外,在較為穩定的前提下多開展崗位交流活動,以培養出更多“軍政兼通、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最后,將貼近官兵實際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點,要始終圍繞聯勤保障部隊的實際,將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落到實處,做到細處,以確保聯勤保障隊伍的純潔性與可靠性。
2.加強制度建設,形成有力的制度約束力
聯勤保障體制在國內實行的時間不久,很多方面還不夠完善,保障單位與不少被保障單位之間尚未建立直接的建制關系,導致很多時候溝通機制不暢通,影響到后勤保障效率。為此,有必要進一步完善聯勤保障機制的相關管理制度,明確各保障單位與被保障單位間的職責、溝通機制等。其中,要重點對當前聯勤保障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環節以及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加以研究,建立健全相關保障制度[3]。此外,加強集中領導,定期組織聯勤保障部隊官兵參與培訓,讓全體官兵都能掌握相關法律法規,學會利用法律組織聯勤保障工作,切實將法律制度作為工作籌劃、組織保障、解決問題、化解矛盾的重要依據。
3.加強信息化建設,提高聯勤保障效率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開始,西方部分發達國家開始打造數字化后勤保障部隊及數字化后勤戰場,以全面提升后勤保障能力。這能夠滿足現代聯合作戰模式下對作戰物資的巨大需求,也能提供更多品種、結構復雜的作戰物資。在信息時代信息成為作戰時期的關鍵要素,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戰爭的勝利與否。為此,我軍在聯勤保障體制改革的進程中要充分借助信息技術,加快構建完善的信息網絡系統,以進一步提升后勤保障能力,增加后勤保障效益。因為在組織聯勤保障的過程中部隊往往需處理大量的信息,為此,要重視局域網建設,統一相關結構體系,使用統一的設備種類與軟件平臺,將接口標準、分類編碼及管理制度均進行統一。在此基礎上打造聯勤保障部隊可視化信息網絡。依托于國防通信干線、國防數據網等信息工程,使聯勤保障中心與各分部、各軍實現有效的溝通銜接。要善于利用國家光纖、衛星、微波通信等信息通信技術,逐步拓寬聯勤保障部隊可視化信息網絡空間[4]。同時,要將聯勤保障部隊網絡與國家的相關社會文化網絡及民用商業網絡相兼容,以推動聯勤保障“信息高速公路”建設進程。這樣才能讓聯勤保障部隊具備全方位、遠距離、多手段的高效保障能力。
4.重視軍事物流建設,推動聯勤保障向效益化方向發展
首先,要建立先進的軍事物流理念,這是提升聯勤保障效率的前提。縱觀美軍物流發展情況可知,軍事物流作為一個大系統,涵蓋了多個后勤部門,包括倉儲、物資、軍交運輸等。它要求接口無縫化、組織網絡化、反應高效化、運行規范化、目標系統化、服務個性化。就中國軍隊物流情況而言,聯勤保障人員極少有物流系統的整體觀念,對供應鏈管理的認識較少,因而制約了物流作為一個大系統的優勢發揮。為此,必須加強物流系統的全面建設,首先要確定先進的軍事物流觀念。其次,建立健全軍隊配送體系。在積極開展物流信息化建設的基礎上要對后勤保障組織體系加以優化,形成與高效信息系統相適應的可靠、快速的配送系統。最后,要善于發揮專業物流資源的作用與價值。目前,我軍物流面臨著經費少、技術不完善、人員素質較低等問題。對此,我軍要堅持軍民融合的思想,善于借助地方物流企業資源規模化、高效化等優點,獲得高效物流服務,減少部隊保障壓力[5]。這需要以信息技術為支撐,建立以部隊為中心,反應快、結構靈活、無縫銜接的現代物流系統,以便地方物流企業能夠及時、準確地為部隊提供優質的物流服務,確保部隊物質保障。
三、結語
總之,聯勤保障部隊的建立符合現代軍事聯合作戰的需求,對提升我軍后勤保障能力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為此,要深入研究我軍聯勤保障機制工作特點以及面臨的新任務與新問題,積極探索出一條切實可行、高效合理的聯勤保障機制,不斷提升聯勤保障部隊的戰斗力。
參考文獻:
[1]李平俊、郭春雷.試析一體化后勤保障與聯勤保障的關系[J].軍事經濟學院學報,2007.14(4):89-91
[2]尹海清、沈桂橋.新形勢下加強部隊后勤士官隊伍思想政治教育的幾點思考[J].求實,2011(S1):233-234
[3]郭海軍、華裕方、鄭生富.外軍聯勤保障對我軍聯勤保障改革的啟示[J].軍事經濟研究,2006,36(12):70-71
[4]但琦、付詩祿.軍隊后勤信息化建設發展對策探討[J].價值工程,2017.16(15):1-3
[5]姚昕.試析關于部隊后勤管理規范化建設的幾點思路[J].管理觀察,2013.28(24):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