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
摘 要:檔案的數字化程度隨著信息技術的日益普及而不斷提高,信息化建設進程越來越深入,如何做好新形勢下基層支行的檔案管理工作是一項重要課題。下面從做好檔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入手,探討具體的工作措施,以促進新形勢下檔案管理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新形勢;檔案管理;重要性;措施
檔案是一個單位歷史的記錄與見證,檔案的數字化程度隨著信息技術的日益普及而不斷提高,信息化建設進程越來越深入,如何做好新形勢下基層支行的檔案管理工作,本文試從做好檔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入手,探討具體的工作措施,以促進新形勢下檔案管理水平的提升。
1 檔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檔案管理工作是支行日常工作中一項重要的工作,良好的檔案管理工作有助于支行的發展和進步。專業人員在時代不斷發展的同時借鑒檔案內容,能夠有效做好業務工作。從諸多的檔案利用效果事例中可以看到,檔案能夠在關鍵時刻派上用場,能夠為全行各項工作服務。所以在支行的管理工作中,必須加強對檔案管理工作的重視,保證檔案的完整性、真實性、安全性。為了做好檔案管理工作,實現檔案管理工作的規范化,工作人員應該意識到檔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明確檔案管理工作不僅是自身的本職工作,更是促進支行建設和發展的重要保證,是支行工作高效開展的強有力后盾,是檔案人員的使命。
2 新形勢下檔案管理工作措施
為了使檔案管理工作更適應發展狀態,在新形勢下實現規范化管理,提出以下檔案管理工作措施。
2.1 完善檔案管理工作制度
檔案工作是支行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堅持把檔案管理工作納入支行年度目標管理,明確檔案管理各項職責,把檔案工作納入領導崗位職責、辦公室工作職責、專(兼)職檔案員的工作職責。根據新形勢發展要求,檔案管理部門應及時完善檔案管理工作規章制度、檔案分類方案,保證檔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2 加強檔案宣傳工作
支行檔案室不僅要利用宣傳欄作為檔案宣傳的渠道,還要利用局域網、互聯網來進行宣傳。通過檔案資料展覽、動漫作品、微信這些宣傳形式來詮釋檔案法律法規,形成從領導干部到檔案工作人員直至全體職工的檔案意識,認識到檔案工作是一項記錄歷史、傳承文明、服務社會、造福人民的重要工作,檔案是一種資產,是支行財富的另一種體現,每個人都有義務向檔案室移交應歸檔材料。
2.3 做好對文件的轉化管理
在新形勢下,支行檔案室不但要做好對傳統紙質文件的歸檔工作,還要利用信息技術將文件逐個掃描成電子形式,從而促進實體文件、電子文件相互結合,在完整保存傳統紙質文件面貌的同時實現多途徑檢索,共享信息資源。在實踐中,檔案部門及人員要立足實際情況,將紙質文件轉化成電子文件,對庫存紙質文件進行全面的鑒定、清理,使庫存管理結構趨于優化。另外,當轉化紙質文件時,要正式簽署紙質文件的歸檔保存,同時保存好相應的電子文件,并通過計算機系統形成順序號,表明與它對應的紙質文件檔案號。
2.4 有效提高檔案利用水平
做好檔案管理工作的最終目的在于提供利用服務,所以加工檔案信息、開發檔案資源是新形勢下檔案管理的活力所在。檔案管理人員要主動參與,通過有效的加工、編研來發揮其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加工、開發檔案信息資源有賴于收集、整理檔案,所以只有不斷豐富檔案內容,才能滿足檔案利用者的要求,提供優質、高效的檔案服務。
2.5 提高檔案人員的綜合素質
一是為檔案人員提供更多的培訓機會,定期安排檔案人員培訓和學習,努力提升檔案人員的技術水平和能力;邀請專業檔案管理人員為本單位檔案網絡成員進行培訓,使他們掌握到更加規范的管理技巧;同一系統兄弟單位之間可以開展檔案管理工作交流會,使工作人員能夠在交流會中更好地溝通工作方法,找到解決自身在工作中存在問題的辦法,保證管理工作的規范化。
二是檔案人員要磨礪耐心、細心、有心的品質。發揚“干一行,愛一行”的精神,對檔案工作充滿熱情,沉下心來,踏踏實實做好每一步。檔案的收集、整理、歸檔,細微處著手,正確分類,劃分保管期限,歸檔文件逐件編目,按室編件號順序裝入檔案盒。歸檔文件目錄、其他類別的案卷目錄均要錄入計算機。查閱檔案履行相關手續,定期維護、檢查檔案是否有缺損。
三是增強組織協調能力。檔案人員要把支行各部門的檔案管理網絡成員組織協同起來,共同實現工作目標,完成工作任務,著眼于全局,把各門類檔案收集齊全,確保檔案工作運轉暢通。
四是樹立終身學習理念,隨著檔案管理信息化的推進,新知識、新技術逐漸在檔案管理中得到廣泛應用,使檔案人員面臨許多新問題,比如電子文件、電子檔案的安全問題,只有樹立正確的終身學習理念,才能順應新形勢下檔案管理工作的需要,才能為做好檔案管理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總而言之,隨著社會發展狀態的變化,實現檔案管理工作的規范化不僅能夠提升管理者自身的管理水平,保證檔案的真實性與完整性,更能夠提高檔案的利用率,為檔案管理工作開創一個新局面,為社會進步與發展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續少敏.淺談檔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J].辦公室業務,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