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倩
摘 要:語文是中學教育階段的主要學科之一,不僅為升學而教學,而且為培養學生綜合素養而教學。語文不僅僅是指學習語言文字,也是指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改革開放之后,黨中央加強對教育的改革力度,對中學語文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培養學生語文素養成了每位語文教師的重中之重。而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作為民族文化的瑰寶,無可厚非地成為了提高語文素養的重要素材。但如何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一直困擾著語文老師們,如何去做,如何做得更有效成了語文教師們一直在探討的問題。本文就是在初步探析傳統文化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
關鍵詞:傳統文化;語文教學;滲透
習總書記在講話中說:“中國傳統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每一個中國公民都應該學習和掌握其中的思想精華。”而作為人民教師更應該擔負起這個責任,尤其是語文教師應該認識到,在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把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滲透到中學語文課堂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的關系
1.傳統文化的內涵界定。
古往今來,許多學者都在嘗試著給傳統文化下定義,所謂“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世世代代延續發展、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的優秀文化。它上承諸子百家的精華下接民間的民風民俗。但最終結果都莫衷一是,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其含義是無法用一兩句話去定義的。僅僅從語文教學去看,古代詩詞、古典文學等都屬于傳統文化,而語文教學的目的不僅是讓學生學習這些作品的寫作技巧,而且要學習其中蘊含的精神文化。
2.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的關系。
語文就是語言,是書面語言和口頭語言的總和。兩者的關系我們可以用相輔相成來概括。語言是傳統文化的一種載體和傳播文化的重要手段。而傳統文化則是語文學科的基礎和語文教學資源不竭的源泉,語文教學則是對傳統文化的認知,也是弘揚傳統文化的有效方式。
二、中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現狀及問題分析
1.學生層面。
學生對認識和傳承傳統文化缺乏興趣。傳統文化對學生而言,既遙遠又難懂,因此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會打擊學生學習的熱情,久而久之,大部分學生都會避而遠之,大多數中學生初次接觸晦澀難懂的一些古文,一時找不到學習的最佳方式,反而會產生抵觸情緒,大多數學生都會人手一本中學文言文全解或中學古詩詞翻譯大全等書籍,在進行學習時,大多數學生都會選擇依賴這些參考書籍,而真正自己去理解分析的少之又少。
2.教師層面。
教師關于傳統文化教學方法落后、單一。大多數語文教師對傳統文化教學的理解和認識還比較淺顯。他們自身能力不足導致他們不愿跟學生過多講解傳統文化,也就是說教師滲透傳統文化的程度不足。
同時,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教師不可避免地會忽略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在傳統文化的教學中,語文教師們大多僅僅停留在應試技巧上,未能將傳統文化有效融入到學生的生活當中。
3.其他層面。
外來文化入侵,部分高中生熱衷外來文化。在信息高速發展的今天,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日益頻繁,這是一把雙刃劍,在促進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危害。大多數中學生喜歡過“洋節”而忽視了中華傳統節日,一些中學生喜歡追美劇、韓劇而對國產劇知之甚少。這些現象都不利于中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
三、中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意義闡述
1.對學生自身的意義。
(1)提升知識技能
優秀傳統文化能強化學生的“熟識句讀”能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包括許多優美的詩篇,學生通過學習這些詩篇能感受到古典詩文那種獨特的古風古韻,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不斷地解惑,不斷地熟識句讀,提高語文的語言應用能力。
優秀的傳統文化能提升學生的語言學科素質。語文就是語言的學科,優秀傳統文化有其特有的語言體系,在中學語文教學中重視傳統文化的學習,有利于拓寬學生的視野,鍛煉學生的思維。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語言學科素質會不斷提升。
(2)塑造精神涵養
優秀傳統文化能夠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歷經滄桑巨變也經久不衰,它一步步地沖破國門站上了世界舞臺,全世界都為之驚嘆。
如今,全世界的孔子學院數不勝數,中華傳統文化的身影出現在全國各地,無數中華兒女更深切地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增強了他們的民族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培養了他們的愛國精神。
優秀傳統文化能夠更好地構建學生的三觀。學習優秀的傳統文化,不僅要學習基礎的句讀知識,更要學習其中的精神內涵,不斷地陶冶學生的情操,從而構建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優秀傳統文化能夠提高學生的素質和語文核心素養。優秀的傳統文化都是精華,學生不僅能學習古人的文學素養,而且能體會古人的精神素養,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同時,新課標下,語文學科的四大核心素養也強調了文化傳承與理解。也就是在強調傳統文化的教學。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傳承與發揚傳統文化是很有意義的。
2.時代意義。
順應當今時代發展趨勢。改革開發至今,我國在發展物質文化的同時,也不斷強調精神文化,傳統文化作為精神文化的一部分,對于它的傳承與發展也無可厚非,中學語文教學改革也在不斷強調弘揚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因而,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是時代的潮流,是時代發展不可逆的趨勢。
3.其他意義。
抵制外來文化沖擊與滲透,培養正確的價值觀。互聯網的發展讓世界各國聯系日益緊密,西方文化不斷對我國進行滲透,尤其是中學生的價值觀念正在形成過程中,更容易遭到影響。由此,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刻不容緩。
四、中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措施初探
1.立足課本教材,滲透傳統文化教學。
一切傳統文化的滲透還得落實到課本,從課本中不斷地挖掘傳統文化價值,將其所呈現的文化魅力、歷史古訓以及文化精神教授給學生,讓學生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從而激發學生主動去學習傳統文化
2.豐富教學形式,開展多樣課外活動。
教育工作者要清楚地認識到,僅僅是課堂上那幾十分鐘的語文課是無法讓學生深刻學習傳統文化的,而需要教師將傳統文化的教學滲透到學生的課內和課外,如:可開設傳承傳統文化文藝晚會,可鼓勵學生利用課余實踐進行古典詩詞的學習,可開展古典詩詞朗誦比賽等。
3.利用現有資源,創新教學方式。
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教學,如:多媒體演示教學、音頻教學以及游戲教學等,這些方式會極大地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同時,教師要革新教學方法,具體來說,就是教師要重新樹立語文教學的理念,探索更好的語文教學方式,特別是要重視傳統文化對學生發展的促進作用,不僅要有意無意的在課堂上強調傳統文化,更要在潛移默化中用傳統文化去感染學生。
4.明確環境的影響,營造學習傳統文化的良好氛圍。
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環境對學生的學習具有很大的影響。由此,營造一個學習傳統文化的良好氛圍對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這就對教師的素質有一定要求。
首先,教師應明確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其次,教師應想盡一切辦法去滲透傳統文化;最后,在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教師要不斷提及傳統文化,為學生營造學習傳統文化的良好氛圍。
5.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情境教學法是當下比較流行的一種教學方法,在傳統文化的教學中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通過設置特定的情境,將學生代入傳統文化的氛圍中,進而給學生帶來沉浸式體驗。可采用音樂情境、話劇情境和游戲情境等,這些有趣的情境設置會極大地調動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
6.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注重學生興趣激發。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傳統文化的教學中,要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不要過于主導學生的學習,要采用胡明道“學長式”教學方式,和學生做朋友,平等交流,采用民主的方式將傳統文化教授給學生,而不能是滿堂灌這種方式。學生在這種和諧的課堂中,認識到自己的重要性,才會對傳統文化的學習充滿主動性。
7.認識教師主導地位,全面提升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
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對于學習能力還比較弱的中學生而言,教師的引導作用還是很重要的。但很多語文教師自身對傳統文化的了解還不夠深入,因此,在課堂上,很多老師無法對學生進行教學滲透。
同時,隨著教改的不斷推進以及學生思維與能力的不斷發展,很多老師在教學時覺得力不從心,這對教師的專業素質和綜合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每位語文老師都應該在自己的不足之處查漏補缺,不斷學習傳統文化,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對于這點,教師可參與有關傳統文化培訓的課程和聽有關傳統文化的專家講座的方式進行學習。
五、結語
統而言之,在習總書記所提出的“四個自信”中,他尤其強調文化自信,堅持文化自信就是全國各族人民對優秀傳統文化充滿歷史自豪感。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我們不難發現對于它的學習已經是歷史必然、時代潮流。因此,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成了語文教師的重要教學任務之一。傳統文化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不僅有利于學生的思維、文化素養、知識技能和精神涵養的發展,也有利于從整體上促成一堂優秀的語文課,這對于中學語文教學的發展是具有重要意義的。
參考文獻:
[1]王曉鋒.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滲透的探究[J/OL].學周刊,2019(36):103.
[2]鞏治強.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措施[J].學周刊,2019(34):38.
[3]王媛媛.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傳承與突破探討[J].語文教學之友,2019,38(10):11-12.
[4]仇小燕.傳統文化讓語文教學錦上添花[J].語文天地:高中版,2017(6):94-95.
[5]郭宏雪,高春燕.新課標視域下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的融合[J].經濟師,2019(5):191-192.
[6]魏艷發.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J].文學教育,2019(15):24-25.
[7]位云霞.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意義與實施[J].語文教學與研究(下半月),2019,(10):88-89.
[8]章莉.中華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的有效融合分析[J].教育界:基礎教育,2018(3):83-84.
[9]徐乾霖.讓傳統文化回歸語文教學[J].教育藝術,2018(3):10-11.
[10]李華,蘇旭.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實踐融合探究[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8(17):89-91.
[11]曲立斌.重拾語文真味找回華夏墨韻——論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的融合[J].課外語文,2019(15):171-171.
[12]嚴有年.分析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漢字文化,2019(14):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