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銀
摘 要:傳統文化是民族發展的根基。加強小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讓學生們繼承與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是小學語文教育的目標。本文將從以小學語文課堂教育為主,循序漸進地學習傳統文化;在古代文學教學中領會古人的精神風貌,加強對傳統文化理解和結合多種途徑,體味傳統文化三方面進行分析,潛移默化地影響小學生的思想和行為。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育;傳統文化;文化建設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小學生作為祖國的未來,理應讓他們充分感受到傳統文化的無限魅力,讓他們對傳統文化進行繼承并發揚。但由于填鴨式教學的弊端,小學語文課堂傳統文化教學不斷減少,小學生的傳統文化積累也不斷縮減。因此,在小學語文日常教學中進行傳統文化的教育十分迫切。
一、以小學語文課堂教育為主,循序漸進地學習傳統文化
小學語文的學習主要通過課堂教育。小學語文老師在語文教學中要重視課堂教育,一方面加強小學生的聽說讀寫技能,另一方面加強小學生文化修養的積累。老師要在課堂教學中選擇適合的素材進行傳統文化的教育,選出要求符合同學們心理發展階段、適合小學生文化修養基礎的傳統文化作品。教師盡量使選擇內容與語文課堂教學相聯系。
例如,漢字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包含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教師在教同學們書寫課后生字時,以“孝”字為例,可以從分析漢字組成入手:“孝”是一個會意字,由“老”加“子”兩個字組成,合在一起就變成了“孝”字?!袄稀笔侵干弦淮?,“子”是指下一代,下一代陪伴、敬重上一代就是“孝”。這樣的解釋充分的將傳統文化的“陪伴”深入其中,善待父母、孝敬父母,將傳統文化教育滲透到課堂中。同學們在學習時也使用了形義聯想,是接受傳統文化的過程。
再如《姓氏歌》一課中,詩歌將《百家姓》這部經典著作融入其中,讀起來朗朗上口,富有節奏感。讓低年級小學生產生興趣。教師可以借此機會講解姓氏相關的傳統文化,讓學生們在點滴之中學習中華傳統文化。這樣式的傳統文化慢慢滲透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
二、在古文教學中領會古人的精神風貌,加強對傳統文化理解
小學的語文教材中包含大量的經典詩詞、寓言故事。這些詩詞、寓言故事多短小精悍,淺顯易懂,適合學生們的理解。在五六年級時,教師在講解古代作品后可以加入作者的生平,挖掘古代文豪們的思想情感內涵,用作者的個人魅力感化同學們,加強他們的道德修養和文化素養。
例如,教師在講解寓言故事《守株待兔》一課時,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們自己閱讀,敘述文章講了什么故事,有著怎樣的意義。學生們通過自己的思考得出學生只有通過自己勞動,才能有所收獲,否則將一無所獲。這樣加深了學生們對于文章的理解,同時也滲透了傳統文化對今天的影響。假如學生還有興趣可以將文章改編成表演節目,將傳統文化深入課堂,讓學生們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在閱讀教學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學習,對學生個人素養、精神品格的養成,都能夠起到引領帶動的作用。再者以古詩詞為例,古詩詞教學強調“體會”和“領悟”,這是對傳統文化的溫情觸摸。小學古詩詞教學應該引導小學生帶著興趣與古詩詞親密接觸。
在《竹石》一課中,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們觀看竹子的圖片,說明竹子的特點,進而講解這首詩。這首詩包含竹子的任折不彎性格,是詩人對自己的寫照。同時運用借物喻人的手法,通過歌頌立根破巖中的勁竹,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絕不隨波逐流的高尚的情操,全詩語言質樸,寓意深刻。隨后教師通過講解作者鄭燮的生平,讓學生在古代文人身上學習到傳統文化精神,利用傳統文化加強學生精神建設,引發他們對古詩詞的靈性感悟。這些古代文學作品的學習是老師進行中華傳統文化滲透的橋梁,是進行傳統文化教學最好的素材。
三、結合多種途徑,體味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時時刻刻體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小學語文教師要指導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傳統文化。由于小學語文課堂時間有限,老師可以采取多種形式開展各種課外形式的活動,進行小學傳統文化教育。
例如在“家鄉的風俗”中,教師可以請同學們說說在自己家里是怎樣過中國傳統節日的。教師可以以端午節為例,端午節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保留的傳統節日,距今已有幾千年歷史。在端午節,絕大部分地區都要賽龍舟、吃粽子。教師可以提倡學生們細心觀察自己家里是怎樣度過的,培養小學生對文化的敏感力和判斷力。教師還可以通過黑板報、課外活動、知識競賽等活動形式,加深同學們對端午節等傳統節日的了解。
在春節假期,教師還可以布置不同的寒假作業,收集精彩對聯、剪窗花、打掃房間等。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知道對聯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杰出代表,是由漢語獨特的語言、文學規律所形成的,同學們在收集精彩對聯的同時還能培養對生活的觀察能力,增強自己的文學修養和傳統文化修養。
對于傳統文化的教育要從小學做起。小學語文教育要以小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基礎,在小學語文中滲透傳統文化不僅可以吸引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適應新形勢變化,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文化修養。
參考文獻:
[1]馬長印孔令剛.小學語文教育中傳統文化的滲透[J].學園,201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