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京鵬
【摘? ? 要】進入互聯網下半場,公眾對新聞高品質內容的需求、對資訊快速傳達的需求,讓媒體專業屬性的作用再度提高。全媒體時代,無論是新媒體還是傳統媒體,無不進一步要求從業者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在能力、態度、方式、流程上,堅守甚至是重塑規范性和高標準,從而樹立起新聞內容專業性的標桿。
【關鍵詞】媒體;專業性;四力;啟示
今年1月至今,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擾亂了社會正常運轉節奏。在眾志成城、全民抗“疫”的過程中,各類媒體各展所長,在疫情的不同階段,展現出不同的迸發勢頭,其中不乏一些新態勢、新特征。有一種現象更值得關注,就是媒體“專業性”的回歸。一篇篇高精新聞,借助媒體融合下的主推渠道,贏得新受眾陣地,既滿足了公眾對疫情諸多事實真相、現場細節、內幕故事的求知欲,更傳遞了主流聲音。
需要說明的是,這里所指的媒體專業性,不是指針對某一學術、行業、領域等熟悉、了解和掌握程度,而是指媒體制作新聞時在態度、方式、流程上的規范性和高標準。
一股“寒流”:被弱化的媒體專業性
推進媒體融合構建全媒體傳播平臺是大勢所趨。目前,關于傳統媒體的融合發展,國內有多種探索模式,但無論哪一種,離形成成熟模式都還有一段距離。
當下,各地方媒體在融合進程中,在自媒體潮水般沖擊下,越來越向點擊率、流量思維傾斜,而弱化自身的專業優勢。最典型的就是,以抓眼球為目標的“標題黨”現象的出現和一味求快賺取點擊量而對內容不加甄別、求證而造成的假新聞案例增多。本次疫情從發生到現在,尤其是初期階段,謠言熱傳現象屢屢發生。
以北晚新視覺網刊登的一則辟謠報道為例:“2月28日下午,一則關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患遺體解剖發現的傳言出現在網絡上,隨后被某微博大V轉發,引發廣泛關注。該傳言稱,遺體解剖發現,新冠肺炎死者肺部有大量痰栓,痰栓導致缺氧是死因。傳言隨即話鋒一轉,稱痰栓出現是因為使用了呼吸機,而改用吸痰機后,‘武漢今天死亡人數首次下降一半,從每天一百多人,突降至五十多人。為了讓傳言更具可信度,還特意點出這一遺體解剖發現要感謝‘同濟法醫系劉良教授團隊。”
根據北晚新視覺網報道,這是一則典型的特殊情況下蹭熱點的假新聞。
微博大V作為當下自媒體的一部分,粉絲眾多,影響面大。但此微博大V在轉發此則傳言時,并未按照媒體的專業性要求,對事件內容進行核實即快速轉發,其目的無需多言,即早一秒轉發,就多一些點擊量。
再比如根據東北網報道,1月31日,齊齊哈爾市網信辦在巡網中發現,屬地自媒體“拜泉生活網”微信公眾號以“標題黨”形式推送涉黑龍江省疫情公告信息。
從這些案例不難發現,無論是內容失實,還是標題粗糙,都是媒體處理過程中不專業或者說未能達到專業標準所致。
而一些傳統媒體的微信公眾號,深受自媒體一些所謂成功案例的影響,自覺或不自覺降低了自己的專業水準。為了吸引眼球,向“標題黨”靠攏。盡管相關主管部門出臺禁令,但“標題黨”現象在移動端傳播中仍屢見不鮮。比如,2019年9月2日,安徽紀檢監察網發布,“馬鞍山慈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兼黨工委書記郎平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在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边@則消息來源權威,事實準確,然而一些媒體微信公眾號為博取眼球,以“剛剛,郎平被查”此類標題進行刊發,一時間在不明真相的網友間引發軒然大波。
一種認知:專業性在新媒體時代更加重要
無論是從媒體自身發展,還是從政策環境來看,“專業性”已成為媒體生存發展最基本的屬性。
首先,專業性是媒體自身發展的需要。
顯而易見的是,自媒體對專業媒體的影響不容小覷,自媒體不但在事實上,甚至在價值觀、情感上有時在誘導、誤導專業媒體。以至于在媒體融合浪潮中,一些專業媒體弱化、忽視甚至放棄了本身的專業性,向獵奇、粗暴、不嚴謹等方面靠攏,有的甚至到了無底線的地步。而媒體專業性的弱化必然帶來新聞內容質量的下滑,長此以往,失去受眾關注是一種必然趨勢。
媒體的專業性表現在哪些方面?說起來可能有不同的表述方式,但是在時效性、角度、內容等方面,都應達到一定的標準,也即人們所說的“新鮮度、準確度、精確度、清晰度”。筆者結合十多年的新聞從業經歷,認為可以簡單概括為在“真實、好看、有用”方面達到了一定的標準。
仍就疫情報道來看,以合肥報業傳媒集團合肥在線為例,在疫情動態消息的發布上,嚴守新鮮、精準底線,第一時間轉發省、市衛健委的公告,對標題加工杜絕“標題黨”做法,微信公眾號上多篇原創報道獲得了10萬+點擊量,考慮到城市地位、媒體屬性等方面,這樣的點擊量稱得上突破。同時,在角度、深度方面,全力出擊推出《記者探訪:一份來自合肥首個集中隔離點的少數派報告》《【深度】科技“戰疫”,為什么是合肥?為什么不是合肥?!》《在防護服的遮擋之下,他和她們的勇敢超出你的想象》等高品質新聞,從廣大網友到政府主管部門,均得到廣泛的認可和贊譽,進一步樹立了媒體的品牌形象。而這正是建立在專業運作基礎上的,緊扣熱點又不一味迎合大眾興趣點,用“專業性”實現高品質、贏得高關注。
因此,媒體的專業性既包含內容制作,如編輯、寫作,也體現在獲取信息上,比如采訪等。
其次,專業性是媒體管理的需要。
根據報道,從2018年開始國家網信辦等針對自媒體亂象,開展了多輪整治行動,大批違規賬號被查處,一些涉事平臺被有關部門約談并警告。除加大對現有問題的整治,監管部門還在去年建章立制、完善規范,對自媒體實行分級分類管理、屬地管理和全流程管理。這就要求自媒體未來發展要更加自律,逐步向專業性靠攏。
一條“道路”:“四力”是重塑專業形象的指南
媒體的專業性來自哪里?來自媒體從業者的專業素養。
從媒體現狀來看,通稿現象越來越嚴重。一是有的媒體為了搶發稿件,甚至都不經過認真校對,連通稿中的錯誤之處都原封不動刊發出來。二是一些記者采訪中重視的不再是提出高質量的問題,而是關注“有沒有通稿、通稿什么時候發”。
通稿現象帶來的后果就是內容高度同質化,這恰恰說明,一些媒體在專業性上的弱化程度,更別提能制作出視角新穎、觀點獨到和細節獨有的精品力作了。
采編一線“不專業”的現象也引發了理論界的關注。2019年8月,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曾祥敏認為,互聯網的下半場已從信息互聯網轉向價值互聯網。價值互聯網時代對新聞品質提出更高要求,專業媒體將成為新聞內容生產的標桿。專業媒體人的專業能力重新受到重視。而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彭蘭更是呼吁,媒體要有專業的重塑,媒體從業人員應該繼續發揮專業性標桿的作用。這種專業性包括:到達現場,探求真相的能力;穿越迷霧核查事實的能力;透過表象直達深層的解讀能力;發現關鍵碎片、拼貼還原全貌的整合能力;數據挖掘、數據解讀的完成能力;駕馭機器、人機協作的能力。
媒體從業人員如何提高專業性?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的要求,既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又提出了最實際有效的行動方法。
本次疫情報道中,大批記者沖在一線,踐行“四力”標準,推出了一篇篇有熱度的高品質新聞?!度撋钪芸返摹度A南海鮮市場附近居民自述:27天“生死”親歷》《1月21日~2月1日:封城前后,武漢時刻》等報道,讀之讓人如飲甘醇,一時間圈粉無數。不少專業媒體也同樣用一篇篇高品質內容在疫情報道中迎來“高光時刻”。
此外,媒體不應一味迎合受眾而盲目追求點擊率、流量,并不意味著就可以不重視點擊率、流量。沒有傳播,信息就產生不了效益。所以,在以專業標準做出高品質新聞內容的前提下,推送手段上要以“融”開路,運用新技術、新機制、新模式,借助微博、微信、抖音、各類合作號等諸多移動端,實現分眾傳播,使同一內容的新聞得到更廣泛的傳播,以增強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以合肥在線移動端矩陣平臺為例,從1月24日除夕當天至2月29日,在合肥在線客戶端、官方雙微賬號、抖音號、頭條號、搜狐號、百家號、企鵝號等各平臺端口共發布相關報道12000篇(個)左右。
(作者單位:合肥報業傳媒集團合肥在線)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