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廣闊 陳麗惠


【摘 要】目的:探討中醫經絡微創針刺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致手足麻木疼痛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2018年3月——2019年5月60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致手足麻木疼痛患者作為觀察組,在常規療法基礎上采用中醫經絡微創針刺療法。同時選取同期60例糖尿病致手足麻木疼痛患者作為對照組,采用常規療法,對比2組患者臨床療效。結果:觀察組、對照組總有效率分別為95.0%、81.67%,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手足麻木、疼痛中醫癥候積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中醫經絡微創針刺療法效果顯著,可提高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致手足麻木疼痛患者的療效,緩解疼痛,安全有效,具有臨床價值。
【關鍵詞】經絡微創針刺;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手足麻木疼痛
【中圖分類號】R587.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7-101-01
引言
周圍神經病變是糖尿病的常見并發癥,可加重病情,對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均帶來嚴重影響。周圍神經病變后,可致手足麻木疼痛,增加患者痛苦。所在醫院給予患者中醫經絡微創針刺療法,取得良好效果。選取2018年3月——2019年5月期間就診的糖尿病并發手足麻木疼痛患者,對其臨床治療效果進行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本院120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致手足麻木疼痛患者,所選患者均符合診療標準,且患者本人意識清晰,有正常交流的能力。根據治療方法按照1:1比例分組,觀察組中共60例患者,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37例,年齡55-78歲,均值(68.52±4.14)歲。另外60例作為對照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39例,年56-80歲,均值(68.58±4.15)歲。排除標準[1]:(1)合并嚴重內外科疾病者;(2)合并免疫功能嚴重不全者;(3)多種原因導致無法耐受治療方法者。2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藥物治療方法,控制好血糖水平,口服神經營養類藥物,彌可保、維生素b12。彌可保由日本衛材(中國)藥業有限公司提供,批號為J20130076,肌肉注射,每次劑量0.5mg,每天1次。口服維生素B12片,每次25μg,每日3次。觀察組患者在上述治療方法基礎上,給予患者經絡微創針刺療法,分別取督脈和膀胱經上的條索和結節,加手足三陰經五輸穴,局部消毒后,結節和條索針刺松解,然后用刃針針刺所屬經絡穴位,手法提插得氣、不留針。隔日一次,1個療程10次,2個療程后對臨床療效進行判斷。
1.3 觀察指標
對比觀察組、對照組臨床效果,判斷標準[2]:(1)顯效:麻木、疼痛癥狀消失,體征明顯好轉;(2)有效:麻木、疼痛癥狀基本緩解,體征有所改善;(3)無效:癥狀無改善,或病情加重。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對比2組患者治療后手足麻木、疼痛中醫癥候積分,取分范圍0-5分,得分越低越好。
1.4 數據統計
采用SPSS 26.0軟件,計量資料用 “x±s”表示,計數資料用“%”表示,分別采用“t ”和“x2”值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治療效果對比
觀察組和對照組總有效率(95.00%vs81.67%)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中醫癥候積分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手足麻木、疼痛中醫癥候積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2型糖尿病屬于常見慢性疾病,《黃帝內經》里說“一經上實下虛而不通者,必有橫絡盛加于大經,令之不通,視而瀉之,此謂解結也。”上實下虛,又名上盛下虛。由肝腎不足,陰虛于下,陽亢于上、邪氣實于上而正氣虛于下之證。現代醫學上的慢性病的臨床表現大多都符合上實下虛的癥候。經絡微創多年臨床發現,黃帝內經上說的大經指督脈和膀胱經,兩條經絡上有橫絡的卡壓不通就會出現上實下虛的癥候,解除橫絡卡壓是解決大經不通的關鍵。松解經筋上的結節、條索壓迫,就是“解結”。根據這些理論指導,中醫經絡微創研究認為,糖尿病發病原因是脊柱兩側的軟組織勞損攣縮形成脊柱異常力學牽拉而引起脊髓前角后角的缺血,脊柱退變牽拉交感、副交感神經系統,出現交感、副交感異常傳導紊亂,形成人體代謝功能減退逐步形成糖尿病。一旦合并糖尿病并發癥,給臨床治療和血糖控制帶來更大難度,手足麻木疼痛與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后血流淤滯存在密切關系,同時患者可伴有抗凝機制異常表現,采用經絡微創針刺療法,雖然治療機理不是直接改善血糖水平,但是卻能夠通過調節機體氣血,來對患者體內微循環加以改善,從而緩解周圍神經癥狀。本研究結果顯示,在常規藥物治療基礎上,給予患者中醫針刺療法,可提高臨床療效,并且改善中醫癥候積分,與文獻[3]報道結果基本相同。采用中醫經絡微創針刺療法,可發揮良好臨床療效,同時緩解和改善臨床癥狀,對患者病情恢復具有重要幫助。
參考文獻
[1]姚麗秋,施俊.中醫外治化療誘導周圍神經病變臨床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9(10):138-141.
[2]寧萬金,李向陽,梁亞平.補陽還五湯聯合藥線灸治療化療后手足麻木的臨床觀察[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9,29(11):48-49.
[3]范春玲,張瑜,張娟,劉春艷,等.針刺聯合耳穴貼壓治療肥胖型2型糖尿病中醫癥候觀察[J].中醫藥臨床雜志,2019,31(03):522-524.
[4]王振繼.七厘散對手足創傷患者疼痛閾值和心境狀態的影響[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16,33(05):83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