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
摘要:小學科學教育存在的諸如科學師資缺乏、設備資源不足等問題由來已久,造成了教師“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困境。本文針對小學科學教育存在的問題,提出兩點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科學教育 ?科學素養 ?問題 ?建議
科學教育的目標是引導學生對科學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培養一定的科學精神,這也是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需要。小學階段的學生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好奇,而科學課正好為這樣的好奇心提供了一個展示的平臺,通過實驗操作來培養孩子們的科學精神。這不僅要引起家長和教師的關注,還要引起整個社會的重視。對于學生而言,他們對于世界有著太多的未知并且有著強烈的探究意識,所以小學階段的培養非常重要。國家教育改革要求我們要開展豐富的教學內容,實現教學模式的創新。
通過對實際情況調查發現,很多學校都開設了科學教育的課程,但是教學效果不佳,教學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問題,當然這些問題的出現都是有原因的。下面是個人對于科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的一些看法。
一、小學科學教育存在的問題
小學科學教育是由以前的自然課教育轉變而來的,雖然歷經了很長一段時間,但是科學教育的現狀并不樂觀,與新課程改革大相徑庭。
1.科學教師資配備不足
通過對周邊學校的走訪,我發現有些學校對于主科如語文、數學和英語非常重視,但是對于諸如音、體、美等副科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忽視。而學校中的所謂主科學科在教師配備、教學資源等方面都是比較占優勢的,而對于音樂、體育、美術、科學等的教學資源就比較缺乏。甚至有些學校沒有專業教師配備,即使有,也不是相關專業出身。例如在教師招聘中,有的科學老師專業是英語,卻是以科學老師身份招進來的,這樣就無法保證科學教師的素質。可想而知,在一些偏遠的農村,科學課的地位就更不值一提了。
科學課是一門探究性課程,基本上每節課都需要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從中獲得探究的體驗,但是有些實驗沒有條件開設起來,多數科學老師只會照本宣科,最多是讓學生看看書或者在書上畫畫記記,甚至整個年級只有一套科學書,上課的時候只能每個班級搬來搬去,導致有的老師甚至都沒有課本給學生看,只憑自己的一張嘴在講。我也調查過身邊的一些科學老師,很多老師都不能很清楚地說出科學課的核心內容。老師尚且如此,就更不要說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問題了。
從許多文章中也能看出,很多人對目前的小學科學教育基本達成共識,認為現階段的科學老師的狀態和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可以歸結為以下兩點:一是教師的理論知識欠缺,包括教師的專業理論知識和教育教學理論知識;二是教師的動手操作能力缺乏,包括課堂多媒體操作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如果教師長此以往,不去改善提高,那么新科學知識和理念就無法得到真正的傳播,學生的科學素養就無法得到真正的培養,小學科學課程改革終將會成為空中樓閣。因此,很有必要提高小學科學教育的投入。
2.小學科學教師沒有深刻解讀新課程理念
科學教師的素質不高依然是普遍現象。不乏直接照搬新課程理念的科學老師,這已經偏離了教育的軌道,例如舒孝清就指出,有些科學老師讓整個課堂變成了游戲課堂,無法形成課堂共識。有些老師過于強調學生的自主性活動,放任學生自己學習,而不加以引導,這樣對于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很不利。還有些老師上課過分依賴新媒體技術的應用,如只用多媒體演示實驗過程,導致學生的興趣出現了偏向。總之,這些現象歸根結底都是由于老師沒有好好地去理解新課程理念。
3.教學設備不足,科學課程資源匱乏
實驗課是科學課的主要類型,學生最感興趣的就是動手操作,這就需要學校設立專門的配備齊全的科學實驗室,如每一節實驗課所需的實驗材料和相關的教具。
由于科學課長期被忽視,學校的教學設備和實驗儀器非常短缺。以我所在的學校為例,有一個科學實驗室,實驗室的規模還算是可以,但是實驗的器材卻不夠齊全,科學課幾乎沒有在這個實驗室上過,好多科學老師在課堂上隨便講一講就行了,甚至連實驗教具也不拿,真是回到了傳統的教學形式——口授。我也曾遭遇過比較尷尬的情景,有一次準備在學校錄課,需要實驗室用溫度計,發現我們學校僅有的兩支溫度計玻璃泡壞掉了無法使用,我只好到別的學校借用了幾支,才終于完成了這次的錄課。類似的事情不止一次,總是想給學生機會去親自體驗一下實驗的樂趣,但是每次一打開實驗室的材料柜就會失望而歸,我想失望的不止我一個人。只要想到學生用那種渴求科學知識的眼神望著我,我的心里常常會掠過一絲悲涼。“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困境就真真切切地體現在我的身上。
4.教學質量無法提高的大班教學模式
小學科學是一門探究式課程,大多是需要進行分組學習的。但大多數學校都是大班教學,一個班有60人左右,試想這樣如何去進行探究實驗?人數過多,組織活動困難,相應的實驗探究材料也難以準備充足。新課程理念需要小組合作學習,否則會影響科學探究活動的開展,不能有效保證科學教學質量,更遑論學生探究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了。
二、應對問題的幾點建議
為了改善以上提出的問題,提高小學科學的教育質量,個人有一些不成熟的建議。
1.提高小學科學教師的理論素養和專業技能素養
小學科學內容豐富,涵蓋生物、化學、物理等學科知識,甚至現代技術也融入其中,這對科學教師的要求較其他學科教師更加嚴格。有人描述科學教師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一點也不為過。科學教師應不斷提升自身素質,與時俱進,把握住科學課程的新理念,提升自己的專業科學素養,適應新課改。而適應新課改,還需要加強對科學教師的培訓力度,有針對性地把教師學習的理論和實踐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2.科學教育的提升需要教育經費的大力支持
俗話講,有錢好辦事。經費跟不上,一切都白搭。科學實驗室的配置是否齊全,現代新媒體技術是否及時更新,科學老師的繼續教育和培訓是否及時,這些都需要教育經費的投入。所以政府教育機構應該加大經費投入,而不是只說說空話,實驗器材和實驗室配備要完整,增加科學類的圖書資料,讓科學知識走向更多的學生。另外學校要配備專門的實驗管理人員進行科學管理,最大限度保證科學實驗課的順利實施。
科學是一門探究自然界的學科,在科學探究過程中可以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并且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縝密的理性思維,激發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請及時開啟和豐富小學科學課,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尷尬不再出現,從而使小學科學教育更科學。
參考文獻:
[1]基礎教育司.九年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3—6年級)[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舒孝清.小學科學教學中值得注意的偏離現象[J].科學課(小學上半月版),2006(1):46-47.
[3]賴肖冰等.小學科學教學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教學與管理,2010(6):61-62.
[4]丁邦平,羅星凱.論科學教育研究與科學教育改革[J].教育研究,2008(2):75-80.
[5]袁運開,趙錚,余自強.科學課程標準解讀(7—9年級)[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6]楊建朝.農村中小學科學教育的現狀及思考[J].教學與管理,2010(3):35-36.
[7]徐衛,馮浩.科學課程教師的專業化培養初探[J].瓊州學院學報,2008(2):48-50.
責任編輯:黃大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