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時期,企業開展勞動競賽,不僅僅是為了提升職工積極性、創造性,助推企業完成生產任務,更重要的是提升企業競爭力,成為推動企業發展的動力源泉。本文闡述了勞動競賽的重要意義,結合當前勞動競賽存在的問題,從技術產業、服務思想、責任意識、管理方式四個層面闡述了新時期勞動競賽的實踐方式,希望廣大企業再創輝煌。
關鍵詞:新時期;企業勞動競賽;技術產業;優質服務;責任意識
勞動競賽即“社會主義勞動競賽”,是社會主義生產資料公有制的產物,通過競賽的形式,激發勞動者的勞動熱情,圍繞“先進”,開展“比、學、趕、幫、超”系列活動,完成或超額完成國民經濟建設工作,從而推動我國社會高速發展。在新時期,勞動競賽應該增加新思維,繼續為國家發展做貢獻。
一、企業開展勞動競賽的重要意義
勞動競賽是社會主義制度下,為了充分調動工人階級和社會其他勞動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刺激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當企業開展勞動競賽時,職工能夠迅速“打成一片”,由先進者帶動后進者,形成互幫互助、共同提高的工作氛圍。隨著時間的積累,后進者的工作能力逐漸趕上并超過先進者,從而使企業整體全部具備先進水平,進而使先進水平成為社會常見的生產水平,最終達到提高社會生產力、實現經濟騰飛的目的。通常情況下,競賽圍繞以下方式展開:第一,相同工種或不同工種之間,主要比拼生產效率和技術創新水平;第二,相同產業的廠際之間的比賽,以整體生產數量、產品質量、消費者反饋作為評比項目;第三,個人、班組、車間、部門等涉及勞動生產的各個方面,均能夠形成規模不同的競賽,引導勞動者全身心投入到生產工作中,使個人和集體均能獲得更高的經濟收益。在新時期,企業應該繼承并發揚這一優良方式,針對新的市場經營需求,開展更加多樣化的勞動競賽,使企業迅速完成轉型和升級,以應對日趨復雜的競爭環境。
二、當前企業勞動競賽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很多企業雖然保持了勞動競賽的傳統,但在開展過程中,存在如下問題:第一,強調精神、忽略獎勵內容。舉行勞動競賽的目的是刺激職工的積極性,俗話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多勞多得”,部分企業從口頭和精神上予以職工鼓勵,但卻沒有實際獎勵(包括獎金、物品等),長此以往,適得其反。第二,競賽內容過于陳舊,口號創新力度不足,導致職工的探索精神無法提高,無法達成競賽目的。第三,競賽組織規劃方案不夠完善,很多內容“朝令夕改”,缺乏統一標準,降低企業職工的信任度。第四,競賽的開展無法與企業重點項目形成良好結合,無法調動員工的參與意愿?;诖耍髽I管理者必須認真思考,加以改進,重現勞動競賽的開展方式。
三、新時期企業開展勞動競賽的創新實踐方式
(一)從技術產業升級層面開展勞動競賽
新時期企業開展勞動競賽,首先應該從技術產業升級層面進行。技術產業作為企業生產過程的核心內容,能夠帶動其他部門,因此需要重點規劃。首先,向從事技術研發、產品生產的員工闡明技術產業創新對現代企業經營的重要性,設置完善的獎勵機制,幫助員工解決生活中的困難,使之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其次,定期就研發成果開展競賽比拼,在全體員工中選出代表,體驗新產品、新技術,根據實踐反饋排定名次。排名靠前者,除了獎金之外,可以適當提升職級,將之按照一定的參考比例納入年終考評;排名靠后者,經過審核確實存在成果提升,也應予以一定數目的安慰獎。需要注意的是,審核過程必須保證公平性,且要滿足競賽的相關要求,否則很可能轉變為“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和諧”氛圍,失去了比賽的意義。最后,根據競賽結果對參與者進行教育,使之明確勞動競賽的歷史背景和科學含義,對于一些不求上進、甘愿墊底的員工,應該通過一切必要手段,使其扭轉思想。
(二)從服務思想提升層面開展勞動競賽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市場導向已經成為現代企業經營的方向標。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產品的同時,還應該配以完善的服務,讓消費者享受到市場主體應有的權利。基于此,企業開展勞動競賽的另一個重點環節應該放在服務思想意識的比拼。首先,市場營銷模式已經多樣化,除了傳統的實體店銷售外,更多的市場份額已經轉變為線上銷售,與此同時,配送業務也開展得如火如荼。根據人們消費習慣的轉變,服務層面的勞動競賽已經不能單純比拼業務成交量,而是比拼客戶對服務的滿意度占比。其次,電商部門、實體銷售部門分別建立客戶服務小組和用戶反饋投訴工作組,對企業日常經營中存在的服務態度不佳、服務意識欠缺、服務水平不足等問題進行發現、總結,形成滿足市場需求的新型服務流程。最后,將新流程推廣到市場,根據消費者的反饋情況進行評比,采用打分制來評判:滿分為10分,客戶給出5星好評并配以超過50字的文字描述,則為滿分;給出5星好評但沒有文字描述為9分,依次排布。競賽長時間進行,按照月度、季度、年度分別計算不同銷售部門的平均分,以6分為及格線,超出則予以不同程度的獎勵,不足6分則努力改進,如果長時間無法達到,應該進行整改并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1]。
(三)從責任意識轉變層面開展勞動競賽
責任意識是企業經營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只有對企業生產工作高度負責,才能確保企業的產品和服務能夠讓消費者滿意。對責任的評判在于日常工作的完成度以及完成效率,因此企業應該圍繞工作效率開展勞動競賽。首先,分組負責人重新制定打卡簽到記錄表以及員工工作質量評判表,由各負責人進行監督,每半個月提交一次(注:此兩種表格僅用作勞動競賽,與企業其他考評制度不沖突)。其次,企業內部成立督察小組,根據分管負責人提供的表格隨機抽查,目的在于驗證統計數據的準確性,查明員工真正的責任意識水平。最后,根據最終調查結果,結合其他材料(如營銷部門的消費者反饋記錄、生產部門員工是否能夠及時發現并上報劣質產品等)對員工的責任意識和提升意愿做出評判,從而予以相應的獎懲措施[2]。
(四)從管理方式優化層面開展勞動競賽
除了員工層面,企業的管理方式也需要以“優化”為主題開展勞動競賽。主要“參賽選手”為各級別的管理者。其中中層管理者為一組、高層管理者為另一組,競賽內容包括調查基層員工對領導的滿意度、管理制度是否人性化、員工自身出現問題時直屬領導是否幫助解決等。為了保證公平性,由企業高層隨機指派人員進行突擊詢問,事前不得向任何人員透露。最終的競賽結果還應該包含部門的實際運行效率,如銷售部門的業績、研發部門的成果、后勤部門的工作質量等。此競賽過程在本質上是對企業管理者綜合能力的考察,發現能力出眾者,可以適當提升其行政級別,承擔更多的職責;成績較差者不適合繼續擔任領導職務,應該及時調整崗位或降職。
四、結語
新時期,企業開展勞動競賽的目的在于重拾優良作風,用社會主義工人階級的奮斗精神激勵當代員工,使其積極努力、力爭上游。此外,還應該結合現代企管理的新思維,升級技術產業的同時深化服務意識、加強責任感,用更加人性化的管理,使企業全面提升,從而為企業運轉注入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張振宙.打造新時代國企特色勞動競賽的實踐與思考[J].冶金企業文化,2019 (06):35-36.
[2]吳觀華,劉曉燕.新形勢下深化勞動競賽活動的實踐與思考[J].工會信息,2017 (01):34-35.
作者簡介:補語(1992-),漢族,四川遂寧人,西南油氣田燃氣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