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快節奏的學習與生活,使大學生群體面臨的壓力和挑戰越來越多。準確把握大學生的心理壓力,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疏導、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已然成為高校心理學教育中重點關注的問題。在介紹大學生群體中存在的心理壓力現狀的基礎上,就心理壓力問題產生的原因,以及提高大學生應對心理壓力的策略進行實踐性的探討,以豐富高校大學生心理壓力問題解決的思路和方法,保證大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高校 大學生 心理壓力 疏導與緩解
中圖分類號:B84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06-0150-02
就大學生的發展而言,適度的壓力可以使其生理和心理發展保持在正常的軌道,但如果學生內心的壓力長期得不到排解,勢必會出現抑郁、緊張等不良情緒。因此,如何及時發現和解決學生心理壓力,成為高校心理學教育中需要重點解決的現實性問題。
一、大學生面臨的壓力類型
1.學習壓力
能否完成學校規定的學習任務,事關學生能否準時順利畢業。而大學開放式、自由式的教育模式容易造成學生對學習目標定位不準確,學生自身缺乏科學的學習方法和自律的學習態度,極易出現懶惰、怠慢的學習心理和行為,造成課程學習進度、效果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進而造成學生因為考試不及格、成績不優秀、所修學分不達標等問題而產生過大的學習壓力,影響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心態。
2.人際關系壓力
社會的快速發展,傳遞給學生一個明顯的信號就是積極拓展自己的人際關系,盡可能多地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而在這種心理的影響下,學生對人際關系的期望值會很高,認為只要自己用心付出,就一定能夠得到對方的贊賞和支持。然而,在現實生活面前,人際關系往往會顯現出一些現實性、功利性的特點,而這會直接增強學生人際關系發展的挫敗感,讓學生對人際關系發展的期望目標難以真正實現,久而久之,會形成人際交往的壓力。
3.就業壓力
就業是大學生普遍面臨的問題。由于學生缺乏對社會發展的深入性、全面性了解,對自己的就業方向和就業能力缺乏準確定位,容易造成擇業期的迷茫心態,不知道如何科學地選擇和規劃職業,導致出現就業壓力過大的情況。并且,由于學生對社會工作的認知不足,在擇業方面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在擇業過程中一旦遭遇挫折、失敗,就會產生自卑的情緒。
4.情感壓力
大學生的情感壓力主要體現為家庭情感和戀愛情感兩個方面。從家庭情感方面來看,大學生處于學校生活向社會生活過渡的階段,也是對父母依賴度由強變弱的時期,在遇到挫折失意時,更希望從父母那里得到慰藉。然而,由于代溝及信息傳遞不及時等原因,造成父母對大學生的情感變化缺乏準確了解,使學生的家庭情感需求難以及時被感知和滿足。從戀愛情感方面來看,大學生畢業以后普遍面臨結婚選擇,但由于缺乏相關心理準備,會出現戀愛方面的問題。
二、大學生心理壓力產生原因分析
1.學生自身因素
大學生的思想意識和行為能力是心理壓力產生的重要原因,造成學生心理壓力過大的原因通常表現為學生缺乏心理調節意識和能力。第一,學生缺乏客觀的自我認知。部分學生缺乏科學、客觀的價值觀念意識,在追求個人發展過程中,不能客觀、全面、深入地認識和評價自己,對理想與現實之間的關系缺乏準確的認知,往往會在遭遇理性與現實落差的情況下出現消極、低迷的心理,進而產生心理壓力。第二,學生個性性格的間接影響。性格是影響大學生思想和行為的重要內在因素,其對學生心理壓力的作用主要是通過學生日常的行為表現體現的。例如,那些性格內向的學生會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表現出孤僻、冷漠的狀態,導致其與其他同學之間的人際關系緊張,最終深化學生的內向情感,一旦遭遇挫折、壓力,只能獨自承受,很難通過與同學溝通交流的方式排解。
2.學校教育的因素
學校是培養大學生的主要場所,也是塑造學生獨立人格和健康心理的重要“基地”。學生對學生心理壓力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教育層面。一方面,學校是否為學生安排了符合其個人發展定位的教育教學內容,是否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導和幫助,使學生能夠更容易、更順利地由學校步入社會,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就業壓力。另一方面,學校是否對學生開展了有針對性的心理學教育,使其對各種類型的壓力有清晰的認知,并熟知如何排解自己內心的不良心理情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會對學生的情感等深層次壓力的應對和解決起到重要作用。而造成學生心理壓力出現甚至加劇的原因通常也表現為學校對學生個性化特點的忽視,造成學生陷入混沌,無法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出困境。
3.家庭關懷的因素
相較于學校持續變化的環境而言,家庭環境是學生內心的避風港,一旦學生遭遇重大壓力、挫(下轉第149頁)(上接第150頁)折,第一時間想到的往往是父母。并且,學生也希望經常性地得到父母的呵護。然而,由于社會發展節奏加快,父母陪伴大學生的時間少之又少,這就造成學生對家庭關懷感受逐步缺失,進而造成其心理安全感削弱,在遇到挫折時,無人傾訴,進而形成較大的心理壓力。
三、解決大學生心理壓力的有效措施
1.重視大學生心理素質培育
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會直接影響其面對心理壓力的態度和結果。在當前大學生心理壓力產生原因日益多樣化、復雜化的情況下,學校要加大對大學生健康心理素質的培育,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壓力排解機制,避免壓力過大造成的學生負擔過重。一方面,學校要利用好心理學教育平臺,在傳授學生心理學基礎知識的同時,鍛煉學生應對各種心理壓力的方法和技巧,使學生有能力、有信心解決好各方面的壓力;另一方面,學校要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心理壓力幫扶活動,為那些心理壓力過大的學生提供針對性的心理引導服務,幫助學生走出陰影,步入正常生活。
2.構建良好的家校合作機制
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是家庭和學校共同關注的內容。學校要主動與家長聯系,構建常態化的大學生心理壓力問題解決機制,通過對學生心理壓力狀況的分析來了解每位學生深層次的壓力內容,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心理壓力幫助。例如,可以通過組建包括家長、教師和學生在內的微信群、QQ群,通過群聊的方式來傾聽學生學習和生活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經常性地鼓勵和引導學生,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3.增強學生的行為體驗
經歷是學生認識心理壓力的過程,也是學生感知和掌握應對各種心理壓力的重要方式。學校要鼓勵大學生多參與一些自己認知有意義的實踐活動,通過行為體驗來增強學生面對和解決各種心理壓力的能力,使學生在實踐中形成客觀、全面的行為觀念和心理機制。當然,在學生參與實踐活動過程中,學校和教師要給予其足夠的指導,避免學生走彎路、走錯路。
四、結語
大學生作為社會發展潮流中的獨特群體,受學習成長環境的影響,其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的認知過多地保持在理論層面,缺乏實踐性的思考和體驗,容易出現短時間內難以適應新情況、新矛盾的情況,造成心理壓力過大,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學習。針對學生容易出現的各種心理壓力,要在重視大學生心理素質培育的同時,積極構建良好的家校合作機制,并通過增強學生的行為體驗來提升學生自身應對和解決壓力的能力,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壓力應對思維和行為。
參考文獻:
[1]張琪,蘇國輝.當代大學生心理壓力問題的幾點思考[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4).
[2]高婷婷.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特點與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心理月刊,2019(13).
[3]陳俊耀,陳啟釗,黃飛揚,等.當代大學生心理壓力狀況及其解決途徑研究[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8(7).
[4]孫晉芳.大學生心理壓力疏導機制研究[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8(15).
責任編輯:楊國棟
[作者簡介]劉雨欣,延邊大學在讀本科生,研究方向: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