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麗洪
摘要: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學校,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家庭教育對于孩子具有深刻影響,而音樂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更是意義重大,如果說文化知識是孩子的一只翅膀,那么音樂藝術是孩子成長中的另一只翅膀,缺一不可。因此,就目前我國的音樂教育發展來看,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是比較適合學前兒童的一種音樂教育方法,在生活中父母要通過多種途徑,科學的、有目的性的引導和配合孩子將音樂藝術進行到底。
關鍵詞:奧爾夫音樂教育 ? 學前兒童 ? 家庭實踐
中圖分類號:J60-05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20)05-0121-02
學前時期是孩子模仿能力最強時期,也是培養終身好習慣的時期,音樂教育的成功不是一撮而就的,通過這種家庭式的音樂教育手段和教育方式來開發和挖掘幼兒的音樂潛能,既增強了親子關系的密切,又使兒童形成良好的音樂學習習慣,最重要的是對兒童人格的健全起到一定的重要性。
一、家庭音樂教育的影響及現狀分析
(一)家庭音樂教育對兒童的影響
家庭教育與學校和社會生活有機結合起來將對兒童的精神、文化建設和人格的塑造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響和意義。家庭音樂教育同樣對學前兒童具有很大的影響力,是學校音樂教育的補充與基礎,唐納德·霍奇斯在文章《音樂研究對兒童發展和認知的影響》中寫到,兒童時期所接受的音樂教育兒童認知發展、情緒發展、機能發展及社交能力的發展有很大影響,甚至于對特殊兒童和有問題的學生也極有影響等[1]。因此,家庭音樂教育不可缺失,把兒童的音樂教育延伸到家庭中更有利于兒童各方面的提高及對音樂的可持續性和長遠性的發展。
(二)家庭音樂教育現狀分析
1986年布蘭德在對家庭環境與音樂教育的關系的調查研究中發現,家長具備有與兒童一起參與音樂活動的態度,經常帶兒童參加音樂會,經常與兒童一起開家庭音樂會和聽大量的樂曲。家長自身具有演奏和欣賞音樂的能力等音樂環境的兒童,在音樂發展方面受影響較大。目前我國家庭音樂教育主要有兩大現象:一種是教育方法不當,另一種是家庭音樂教育缺失。教育方法不當主要體現在,教育方法枯燥、單一,家長不熟悉兒童發展心理學,做不到因材施教,注重個性引導發展。兒童學習過程中,沒有計劃、目標、好高騖遠。家庭音樂教育缺失主要體現在,家長不重視音樂對兒童身心的影響力,認為音樂就是娛樂,或以培養興趣愛好為主,為將來考學加分做鋪墊。還有家長不能做到與兒童共同學習成長,不了解熟悉兒童發展心理學,認為音樂教育是老師的事情等。
二、奧爾夫音樂教育對學前兒童的重要性
奧爾夫音樂教育觀念是“原本性音樂”,音樂教育思想是“人本主義”,這兩點是構成他音樂教育思想的哲學基礎,直接反映出從人性發展的開端、從人之處的教育做起[2]。原本性音樂不是單純的指音樂本身,而是與語言、舞蹈、動作等相結合的一種教育行為方式存在,并且必須自己參與到音樂中,在音樂中不斷的進行創造和探索,而這種教育行為方式通常以游戲的形式被呈現。
(一)奧爾夫音樂教育的教學思想和理念符合學前兒童的發展
奧爾夫音樂教育是從兒童自身的本能和興趣出發,尊重兒童、充分調動兒童的主動性和參與性,并且最大限度的發掘兒童的內在潛力和創造力,從而更有效地發掘兒童的音樂潛能,并且兒童在音樂游戲的過程中體驗、感受音樂的同時,以培養健全人格為核心,在音樂教育的過程中逐漸掌握音樂技能。
(二)學前兒童時期是開發兒童音樂智能的重要時期
學前時期,是兒童創造力和想象力發展的一個高峰時期。奧爾夫說:“在兒童時期,是想象力和感受力最豐富的時刻,我們應該把握機會予以啟發,這對未來有極大的影響,若在此階段不去培養它,其造成的損失,將難以彌補”。從皮亞杰兒童認知發展四個階段的前運算階段中指出,學前兒童更多的概念要依靠具體的經驗來獲得,由行動轉化為思維,但思維能力還有所限制,需要有意識引導,如果引導得法,利用學前時期不斷探索和創造的特點,從而幫助他們在專注力、毅力以及掌握一定的音樂技能方面會收到很好的成效。因此,學前時期的兒童,在家庭教育方面,父母不僅要和孩子共同學習,做為父母更要正確的引導孩子,抓住兒童這一特殊時期進行音樂教育方面的有計劃、有目的的開發和培養。
(三)奧爾夫音樂教育在家庭音樂教育中的游戲理論
奧爾夫音樂教育主要通過親子游戲來進行實踐,在游戲過程中增強親子關系,有助于親子間的情感交流,提高兒童安全感、依戀感,有助兒童心理成長與發展。
通過音樂游戲降低家長對兒童音樂學習所構成的威脅及在學習過程中的挫敗感,在愉悅、寬松的環境中為兒童探索和創造提供了有利條件和廣泛機會,奧爾夫音樂教育賦予兒童從認知到社會發展,及富有生命力的學習框架。
三、從家庭生活中找到與奧爾夫音樂教育的結合點
在音樂游戲實踐的過程中,通過對音樂的體驗、感知,有助于提高、培養兒童的審美能力和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同時來持續發展學前兒童對音樂的長期興趣;通過與小朋友在游戲過程中的合作,有助于兒童的注意力、創造力、記憶力、社會能力等能力的發展。因此,家長通過奧爾夫音樂教育對學前兒童綜合性能力發展的特點,結合學前兒童的心理發展、生理發展特點來進行。[3]
(一)從學前兒童生理發展特點引導奧爾夫音樂教育
從奧爾夫音樂教育動作教學目的和節奏教學目的幾點中可以了解到,他們的第一點都是,促進身心平衡發展;其次相同點就是培養敏銳的注意力、反應力、創造力等??梢娕c兒童的運動有直接的、緊密的關系,而在運動的過程中要以音樂游戲的方式進行,這樣才能把奧爾夫音樂教育的動作教學和節奏教學的目的得到應用,進行的游戲必須是貼近學前兒童生活的、感興趣的,從而引起共鳴,確保游戲順利完成。游戲的素材一般采用童謠、兒歌、與動物有關的等。
1.注重小肌肉運動
小肌肉運動主要是手指運動,以手指游戲為主,手指游戲不僅簡單易學、有趣,而且可以增強學前兒童手指的靈活性、和控制能力,特別是培養兒童的專注力和手指的準確性,充分使兒童的小肌肉群得到鍛煉。學前時期4歲前兒童小肌肉還沒有發育完善,所以對于學前兒童的孩子來說,小肌肉運動比較重要,因此,在家庭中父母要引導孩子去多做些與手指相關的童謠或兒歌。例如兒童歌曲《傳球》,父母或者其他家庭成員與孩子圍成圓圈,在音樂伴奏過程中,隨著音樂旋律速度的變化,節奏或快或慢,兒童根據自己的判斷,有節奏性的傳遞球,通過《傳球》游戲兒童可以體驗感受音樂旋律的速度快慢的變化,增強二拍子節奏感;在兒童個人能力上提高了兒童的注意力、合作能力等,同時也使小手指得到充分的鍛煉。
2.發展大肌肉的運動
在音樂游戲活動中發展大肌肉運動,不僅培養兒童的平衡、協調能力、觸覺發展等,并且也能發展兒童的音樂認知力、合作、勇敢等精神。利用生活中熟悉的童謠,和學前兒童力所能及的活動,例如我國童謠《小白兔》,游戲設計為家長和孩子可以根據童謠中的節奏與孩子做小兔蹦跳的動作相結合,既鍛煉了大腿的跳躍能力,也熟悉了童謠中的節奏。
從本文以上的內容不難了解到,節奏貫穿于所有的音樂教育行為和音樂活動中,由此可見節奏的重要性。 在生活中,隨處可以聽到音樂,父母經常會帶領孩子在路邊、廣場散步,當兒童聽到音樂開始舞動時,父母要有耐心等待、鼓勵,讓孩子充分享受音樂,隨音樂起舞。遵循從兒童原本表達方式中發掘音樂結構和進行音樂體驗,強調人不應當走向音樂,而是音樂應當自己進入,讓兒童發自內心的玩和奏,遠離一切妨礙因素,這樣兒童才會心生喜悅,才會發自內心的唱歌、跳舞、演奏,即興的表現出的音樂,恰恰是發展兒童音樂潛能的一個培養過程,這種教育方式不僅是啟發孩子智慧的源泉,也是對審美意識培養的開端,更是培養人格和塑造各種能力的過程。
總之,家庭是學前兒童啟蒙教育的地方,也是兒童終身教育的地方,而音樂藝術的教育更是重中之重。
參考文獻:
[1]唐納德·霍奇斯.音樂研究對兒童發展和認知的影響[J].中國音樂教育,2006,(10).
[2]李妲娜.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與實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2011.
[3]陳蓉.音樂教學法教程[M].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