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雪梅
【摘要】? 縱觀歷史放眼未來,當下的高中生面臨的是一個日新月異、訊息萬變的新時代。 這要求教育工作者,肩負起立德樹人的重任,把新時代下的學生培養成“全面發展的人”,才能經受起新時代下的挑戰和機遇。因此,在高中地理課堂中,必須貫穿地理核心素養的理念。 筆者從實際情況出發,依據地理學科特性、直觀的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學情景創設等手段對學生進行學習興趣的培養, 使學生具備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關鍵詞】? 核心素養 中學地理教學 興趣培養 途徑
【中圖分類號】? G633.55? ? ? ? ?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11-033-01
一、核心素養下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的重要性分析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興趣是人認識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是推動人認識事物、探索真理的動力。中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說: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那么,在核心素養下,要培養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應首先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學生只有對知識感興趣才會好學,才能學會學習,才能發展成一個全面的人,才會成為促進社會發展和報效祖國的人才。作為高中地理教師的我深切體會到在教學過程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最佳方法是培養其學習興趣。加之由于長期形成的應試教育思想,很多學生及家長心中往往比較注重語文、數學、外語等“主課”,地理一直被忽視,導致學生不感興趣。針對這些情況,我認為:當務之急應是從培養學生的興趣入手。下面就結合本人從事教育事業以來的課堂教學經驗來談談培養學生興趣的有效途徑 :
二、核心素養下的高中生興趣培養的途徑
1.使學生了解地理學科的趣味性
在地理教學中,常有學生反映,地理科難又枯燥無味,聽起來昏昏欲睡。 針對這種情況,我每次在接手新班的第一節課開始,就想方設法去改變學生這種看法。為了激起學生興趣,我從古今中外的有趣的故事入手,從天文地理的角度切入。只有學生覺得有趣,才會產生比較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從地理科本身來看,趣味性是其一大學科特點,它包羅萬象并且滲透于生活。從地理教材看,它為學生獲得知識直接提供了豐富的圖文素材。? 例如,我每次開學上課時都會詢問幾位同學他們暑假去了哪里?? 叫他介紹那個地方的所見所聞,風土人情,這時候被問到的同學總是滔滔不絕,其他同學也聽得不亦樂乎!? 然后,我再介紹一下我的第二故鄉云南,正值炎熱的九月,給學生講講云南為什么那么涼爽?? 從而講解地形對氣候的影響,學生就很容易的理解了一個地理方面的知識點。通過學生的親身經歷和區域環境的描述,不僅增長活躍學生見識還活躍了課堂氣氛。
2.通過直觀的教學手段,助長學生學習興趣
在地理教學中,地理學科之眼——地圖。地理教學掛圖和地理景觀圖、地球儀等都是直觀的教學手段,它形象生動地把知識展現在學生面前的工具,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地理課本中的插氣圖、照片可以充實和簡化課本關相內容,達到以圖釋文,圖文結合目的,有助于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比如:在學習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時,我展示了北緯60度大西洋東西兩岸絕然不同的景觀,同學們一下來了興趣,學生七嘴八舌,課堂氣氛活躍。此外,遼闊的草原,蜿蜒的河流、此起彼伏的山巒、浩瀚的宇宙等等都可以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真實的呈現在學生的面前, 從而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利用故事等創設地理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能力的發展,都是以領會知識和掌握技能為基礎的。學習興趣在一定程度上,也取于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程度,明白得越多,知識掌握越好,興趣也就越濃。 在課堂上,我經常通過材料的補充和網上查詢的資料,來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趣味性。 如: 同學們都理解沙塵暴的危害,可是我講完此內容后再補充一則材料 “沙塵暴溫柔善良的另一面” 。此時,學生肯定對此印象深刻并激發其的求知欲望。另外,在教學中,我用擬人的手法把自然界的地理事物賦予生命,創設遵循自然地理規律的情景教學。例如,在講“外力作用”時,我把“一粒沙”擬人化,給學生創設這樣的情景:我是黃河口的一粒沙,我的老家在哪里? 我是怎么到這里來的?三個問題激起了學生的興趣。而我用一粒沙的“尋根之旅”來依次講解外力的四種表現方式: 風化——侵蝕——搬運——堆積。
4.利用地理學科與其他學科的關聯性,發展學生學習地理興趣
地理是綜合性科目,地理學科與其他學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首先,語文學科中諺語、古詩詞與地理源緣頗深。 比如諺語:“四級無寒暑,一雨便成秋 ”是昆明氣候的真實寫照,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昆明位于低緯度,熱量豐富,冬季溫度較高;昆明位于云貴高原,海拔1800-2000米,由于海拔高,夏季氣溫要比同緯度的平原地區低,所以冬不寒夏不熱。秋季是受昆明準靜止鋒的影響多秋雨,天氣變陰或有小雨,氣溫驟降就有秋天的涼意。比如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的詩句“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這句詩表現的是快行冷鋒的天氣特點。詩句描述的時間是農歷八月深秋時節,在快行冷鋒過境前的西北風來勢之猛,勢力之大,令人不寒而栗。把古詩詞中反應的地理現象嵌入地理課堂,發展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其次,物理學科與地理學科關系。比如河流的凹岸和凸岸的形成就運用物理中力學這一知識點講解才能分析透徹。河道在彎曲處受到向心力和離心力的共同作用,凹岸受離心力的影響大水流速度更快,被侵蝕成凹岸;凸岸反之。所以,利用地理學科與其他學科的關聯性,更能使學生發展地理學習興趣。
總之,任何學生學習的成功都離不開學習興趣的培養。對于我們中學老師來說,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求知欲望,促使學生成長為社會發展需要和報效祖國的人才,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鍥而不舍的探索和堅持不懈的努力。
[ 參? 考? 文? 獻 ]
[1]《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發布.人民網-人民日報.2016/09/14.
[2]王樹聲主編,《中學地理教材教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