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群
【摘要】?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開放、互助、合作的學習形式,是通過小組合作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小組合作學習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重要學習方法。也是促進學生學習和學習的重要途徑,從而促進知識的完整建構。
【關鍵詞】? 小學數學 合作 學習
【中圖分類號】? G623.5?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11-039-02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學生通過小組學習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并通過學生之間的互動互補,從而促進知識的完整建構,使小組成員能夠營造一種開放、互助、合作的學習氛圍。農村小學班額雖然不大,但是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差異比較大,再加上小組學習具有較強的開放性和自主性,如果教師未能設置合理的小組任務、指引不清晰,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將大打折扣。如何解決這一難題呢?以下是筆者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優化小組合作學習的看法。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奠基石
1.注重小組合作學習的分工
“要想將小組合作學習落實到實處,必須合理分工,責任到人。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性格特征進行合理分工。”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是讓每個小組成員快速了解他們所學到的知識,要盡最大的能力避免個別小組成員互相說話,誰也不在乎誰,同學們從合作中得不到任何幫助。當我成立小組時,為了保證每個小組成員在小組活動中發揮自己的能力,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并與小組成員進行討論。我先把小組要求和每個角色的特點告訴學生:每個小組有4個人,其中包括團隊組長,操作員,記錄員和記者。平時在班級組織能力強,能起到領導作用的學生擔任組長;作為語言能力較強的一組記者,書寫整齊可以用作記錄員。再把組隊工作分配給了學生,讓他們選人和分配工作。并制定各人的職責:組長負責組織成員討論;操作員負責特定的操作;記錄員負責記錄本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果;記者負責小組團隊合作成果的報道。團隊成員不僅要承擔個人責任,還要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分工合作,發揮團隊精神,有效地完成團隊學習的任務。為了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我還實行崗位輪流制度,小組內交換角色,實現學生互動的有效性的增強,只有這樣才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每個學生都是創新的主體,具有自己的個性、學習態度、學習風格、學習能力。學生將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和分析問題,這是教學中豐富的資源共享。教師應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的優勢,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學習。
2.重視小組合作學習慣的培養
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開展學習活動,減少學習路上的障礙,學生更加容易體會到成就感,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提高學習效率,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使他們終身受益。如今學生經常出現一些不良的習慣,例如一些學生漏字、添字、錯字、寫錯運算符號、改變運算順序、點錯小數點、寫錯數字等等現象時有發生;課前準備不充分;不按要求預習;有些學生很粗心,總是會犯錯誤,并且不檢查或在計算后檢查;更嚴重的是,有些學生上課不認真聽講,做一些小動作。學習習慣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反復練習形成的一種行為,因此,要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要師生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去做的事情。在小組合作學習開展中,本人十分重視學生的學習習慣的培養。學生在小組交流學習情況時,教師要求學生培養學生認真思考,大膽發言,組內交流,使學生在數學小組中敢想、敢做、敢說;在學生匯報學習情況時要求學生認真聽講,善于思考;學習上有疑問時,要敢于提問,要使學生在問中學、學中問,真正做好學問。在日積月累的訓練中,學生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小組合作的順利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小組合作的順風船
1.積極營造“小組合作學習”氛圍
在小學階段,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是非常高大的,教師為學生創造積極的小組合作氛圍會讓學生認識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性,這樣學生才會去重視。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因此,教師必須肯定學生敢于回答問題的行為,而這種行為是否正確是次要的。其次,在積極的課堂氣氛中,學生容易產生積極探索知識的欲望。他們會積極動腦,努力尋找問題的答案,從而形成提問和積極探究問題的良好習慣。他們會自覺形成創新意識,然后學會學習,勇于創新。同時,他們也會體驗到合作學習的樂趣。例如,為了體驗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簡單的數據收集和整理”,通過“國慶節聯歡活動結束時有很多水果沒有吃掉”這種浪費現象,老師問學生“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分析:在購買之前不清楚同學們喜歡吃什么水果,也就是說,在我們購買水果之前,沒有對同學們喜歡吃的水果進行初步的調查和統計,因此不清楚同學們喜歡吃什么,不喜歡吃什么,沒有收集和整理數據。由于沒有具體的數據支撐,導致出現浪費的現象。因此,購物前應對學生喜歡吃的水果進行簡單的調查和統計,以免造成很多浪費。結果,無聊的數學信息已轉化為生活中的數學信息,使學生能夠體驗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從而促進學生的情感交流和知識交流。
2.把握小組合作學習的時機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敏銳的洞察力,把有爭議的問題恰當地分組,引導學生找到辯論的理由,獲得新知識的體驗。小組合作學習為學生提供了各自交流想法的機會,不但提高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程度,也開拓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思路。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競爭與合作意識,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導地位。如果合作學習能夠抓住機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并體驗成功的喜悅。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證。一般學生獨立思考后,有疑問就會想辦法解決它,解決不了就會與成員互相交流、質疑、解惑。在教授“圓柱體的體積”時,先用課件出示圓面積的公式推導,讓學生建立“轉化”思想,再讓學生大膽猜測圓柱的體積跟什么有關?這時很多學生說跟長方體有關,在學生這種半信半疑的情況下,我要求學生利用桌面上的學習用具,把圓柱體變成我們以前學過的圖形,看看能否得到計算圓柱體體積的公式?學生在小組中合理分工,通過剪一剪、拼一拼、把圓柱轉化為近似的長方體,經過推理,最終形成共識,得出了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V=sh.通過老師的及時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實踐,自己寫報告,在活動中學會與他人合作,分析問題,以及驗證問題。在教學中,本人一直通過這種方式,把握小組合作的時機,適時引導,以問題為導向,把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發揮到最好。在溝通過程中,培養了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開拓了解決問題的思路。
三、小組合作的定音鼓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想受到別人的肯定、表揚是學生最為普遍的心理,所以恰當的評價是保證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成功的重要因素。在小組合作中怎樣去評價學生或者說學生得到怎樣的評價,就成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定音鼓。義務教育《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發展和變化,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所以在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本人是制定了詳細、多樣化的評價方式。評價對象有個人和小組;評價方式有組內互評、小組間互評、教師評。評價的內容有:任務的完成、小組內人與之間合作程度、學生討論問題的積極性和參與度等等。就這樣,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下學習,個個都充滿信心,積極地投入到小組合作學習中,我們的小組合作學習一帆風順。
簡而言之,小組合作學習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重要學習方法。這也是促進學生學習和學習的重要途徑。關于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和討論,也在不斷地改進,反思和糾正。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順應新時代立德樹人的要求,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將會不斷地發展和進一步深化。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將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用自己的心靈去思考,用自己的身心去實踐,迎接創新教育的未來!
[ 參? 考? 文? 獻 ]
[1]王世紅.加強課堂實踐提高教學效果[J].讀與寫(上,下旬),2016,(2).
[2]蒲洪英.談談數學課堂的合作學習[J].魅力中國,201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