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嘉慧

【摘要】? 基于全國高考改革的趨勢、初中生生涯發展關鍵期的切身需要以及道德與法治課程和生涯規劃教育目標和內容的一致性等原因,在道德與法治課實施的過程中設計并實施生涯規劃教育的內容,幫助學生樹立生涯規劃的意識,培養初中生的生涯規劃能力。
【關鍵詞】? 初中 道德與法治 生涯規劃教育
【中圖分類號】? G633.2?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11-102-01
一、在初中道法課中滲透生涯規劃教育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一)必要性
過去,很多學生都是在高考結束后,才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專業,生涯規劃的時間是比較晚的,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學生大學畢業后從事與專業不一致的工作的重要原因之一。新一輪高考改革的價值取向中明確提出要增加學生的自主選擇權利,將大學的專業要求與選科結合起來,倒逼學生更早地對自己今后的發展作出規劃。這同時也給很多學生帶來了迷茫和困惑。
如何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即培養學生的生涯規劃能力,已經成為新高考改革中配套開展的教育工作。但是學生生涯規劃的能力并不是能迅速獲取的,更不是與生俱來的,是需要一定時間通過觀察、學習、思考等過程逐步形成,因而學生更需要從初中階段開始逐步培養。
(二)可行性
1.源于目標的一致性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一門以初中生生活為基礎、以引導和促進初中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為根本目的的綜合性課程,其立足于初中生逐步擴展的社會生活,著眼于初中生的未來發展。而生涯規劃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培養個體規劃自我職業生涯的意識與技能,發展個體綜合職業能力,促進個體未來發展的活動。因而,可以看出兩門課程都是從學生的現實生活出發,幫助學生自我探索,獲得幸福生活的課程。
2.源于內容的共通性
同時,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內容與生涯規劃的內容具有一定程度的共通性。例如,道德與法治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設計發現自己、認識自己,九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涉及學生科學選擇未來道路等等,這些內容也正是生涯規劃教育的內容。因此,兩者在教學內容上的共通性,這就為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滲透生涯教育提供了可能性。
二、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滲透生涯規劃教育的課程設計
在初中階段開展生涯規劃教育并不需要大量理論灌輸,而是應可能地從感性層面通過各種形式引導學生對未來職業進行思考和探索,認識專業和職業,合理定位,設置合理目標,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為此,筆者根據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內容,在課堂上適當地滲透生涯規劃教育,如表一所示。
例如,在九年級下學期上“我的未來我創造”可以結合課本知識根據學生的情況、時間等選擇性地進行以下活動。
1.傳球識職業(5分鐘)
通過“傳球”的形式(音樂停,球聽),隨機抽取學生一分鐘內的介紹自己喜歡的職業。(每個學生在上班會課前,搜集關于自己喜歡職業的相關信息,比如:工作的環境、要求、發展前景等等。)
設計意圖:本活動可以作為上課的熱身活動,通過游戲的方式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搜集信息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讓每個學生對自己喜歡的職業有初步的認識。同時,通過同伴學習,認識不同的職業,為后期的職業規劃奠定基礎。
2.努力有方向(25分鐘)
觀看視頻“職來職往”,小組討論:
(1)如果你是HR,你會選擇誰,原因是什么?
(2)如果你是應聘者,正在應聘你所想要的職位,你覺得自己能勝任嗎?你認為自己還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
(學生暢所欲言,老師點撥)
設計意圖:第一問讓學生換位思考,作為招聘人員可能會從哪些方面來考慮,思考自己的不足,在討論的過程中培養口頭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也是未來職場上不可或缺的能力。
第二問是幫助學生發現自身與理想職業之間的差距,讓學生明白“預則立,不預則廢。”的道理,增強學生學習動力。引導學生認識學習與工作的關系,從現在開始科學安排自己的學習與生活,盡早做好中高考乃至未來所需要的知識與技能等諸方面的儲備,樹立職業意識和職業理想。
3.交流促發展
回家后與父母聊聊在職場上的那些事,嘗試寫自己的生涯規劃。
設計意圖:通過多種形式幫助學生了解不同的職業,引導學生對未來工作世界進行思考和探索。教師可以通過學生上交的生涯規劃以及家長的反饋,全面了解課程效果,并為課程的進一步改進、完善提供依據。
初中階段的學生,自我意識逐漸增強,道德與法治教師需因勢利導,幫助學生明確“我是誰”、“我喜歡什么”、“我能干什么”等問題,積極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職業理想。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滲透生涯規劃教育,更多的是生存教育,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 參? 考? 文? 獻 ]
[1]孫頡.初中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現狀、問題、策略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5.
[2]張建青.中國初中階段職業生涯教育問題探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1(27):307-308.
[3]朱凌云.生涯適應力:青少年生涯教育與輔導新視角[J].全球教育展望,2014,43(9):92-100.
[4]任卓.初中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設計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12.
[5]肖海林.淺論職業意識和素養[J].社會科學,2015(3):78.
[6]王一敏.中學生生涯教育理論與實務[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