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連接主義是繼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和構建主義之后的最有影響的學習理論, 也被稱為數字時代的學習理論。新時代的學習分布在現實或虛擬的社交網絡中,這種連接更加適合大學英語授受過程所要求的環境育人,而且第二課堂的延伸也可與連接主義學習理論相結合,通過混合式學習提升大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
關鍵詞:連接主義;大學英語;綜合
一、理論背景
在數字時代,我們幾乎完全被科學技術所包圍,而技術變革的速度并沒有顯示出放緩的跡象。這對我們的工作、生活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相互聯系的方式產生了巨大影響,我們學習的方式以及獲取知識的方式也越來越多,轉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創新學習方式和教育模式,將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亟需的。
連接主義被認為是數字時代的學習理論,網絡的多樣性及網絡內部間的聯系的強弱是對學習最有影響的因素。記憶用于識別自適應模式,當我們對模式進行識別與解釋時,學習就發生了。我們總是在不停地把新的信息通過吸收或容納與我們既有的概念建立聯系,當新的節點加入網絡時,學習轉移就發生了。該理論可以最好地解釋復雜的學習、快速變化的核心、以及融合各種知識來源的能力。
連接主義認為學習是連接特殊節點或信息源的過程,培育和維持聯系對促進持續學習是必要的。這一點和目前高校推行的“第二課堂”有異曲同工之妙。從教學內容上看,它源于教材又不限于教材;它無需考試,但又是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從形式上看,它生動活潑又豐富多彩。它的學習空間范圍非常廣大:可以在學校,也可以在社會、家庭開展。
二、時代背景下的大學英語教學現狀
在高校教學中,學生的大部分注意力還是傾注在傳統的灌輸式課堂教學,英語作為一門通識必修課,教學時間一般為一周4學時,學習總周期圍繞在大學一二年級,在有限的課堂和教學環境下,教師很難實現對學生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的全面培養,也難以體現語言學習變成溝通技能的實踐效果。
而大多數學生在課堂內外的英語學習過程中,缺乏積極性、參與性、科學性和有效性。他們不僅沒有了解課程設置的內涵,也不會去挖掘學習資源,總是被動接受灌輸式教學,沒有文化理解的英語學習是不會得到有效運用的。所以當代大學生的學習意識也是重點難點。
受到英語等級考試的影響,大學生在日常的英語課程學習過程中,對四、六級考試過于注重,平常只是關心以及練習與等級考試相關的詞匯及語法,教師也盡量采取簡單易懂的方法幫助學生提高英語考試成績。大學英語四、六級等級考試的壓力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心理,盡管現在英語等級考試成績與學業不再有必然聯系。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傳統大學英語教學的基礎知識導致學生們的英語能力只能停留在紙面之上,經不起時間和實踐的考驗。為此,要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升,大學英語教育必須創新創意,結合新時代的人才培養目標設立“以學生為本位”的教育教學方法和考評標準。
三、連接主義對英語綜合提升的啟示
在連接主義的學習理論中,構建各個節點之間的連接形成學習網絡是知識現時行和連續性的關鍵,這些節點可以是人、圖書館、書籍、網址、語料或其他信息源,這些節點的聚合也形成多渠道的知識源,保持知識經歷獲得、傳輸、創建和外部連接的新知識構建。連接主義的原則不僅符合大學英語綜合能力的學習需求,也能對英語教學設計做良好補充,本文探索和研究該理論的引入和應用是幫助學生英語綜合能力提升的有效方法。
(一)綜合利用多渠道構建英語學習動態資源
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多種多樣,大量學習活動和材料都是學習者可攝取的英語組塊,不僅有正在普及的校內傳統課堂和多媒體教學設備,還有英語課外活動、網絡學習平臺、英文電視頻道、網絡自媒體等渠道,大學英語的教與學應盡可能的調動這些學習材料,使視頻音頻、圖形圖像和文化文本相互連接,成為英語教學的輔助材料?,F在常用的英語背單詞APP如百詞斬就是非常典型的一個例子,在語料詞庫中構建了圖像、音頻和文本的多個組塊,一個單詞的知識源均與這些組塊相關聯,使一個英語單詞的識記連接多個渠道,達到輔助學習的效果。所以各類英語學習資源的整合利用是提升英語綜合能力的基礎。
(二)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知識源的捕捉能力
當今學習活動的新趨勢,不再局限于課堂和書本之間,分散于圖書館、網站或許多個體中的知識也是對傳統英語教學的補充,所以獲取所需知識的途徑也顯得尤為重要。根據上文所提動態資源的整合,學生對知識源或信息源的敏感度和捕捉能力也應得到提升。當前計算機技術和網絡高速發展的數字時代,傳統教學的課堂及教材不一定足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其他輔助形式的教學設計也是老師培養學生知識捕捉能力的關鍵一步。比如熱點新聞討論、經典英文電影賞析、英語趣配音和公眾號推送等,利用課上課下的時間把英語學習融匯在生活中,幫助學生樹立英語學習多途徑的意識,讓學生在知識連接的英語學習和實踐中提高對知識源的捕捉能力。
(三)建立被普遍接受的英語學習課程
當下幾乎所有人在談論的教育改革方向都轉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連接主義學習理論下,更容易被接受的教學方式是通過社交網絡或協作工具為學習者提供多種聯系,人際網絡和先進的科學技術都會成為儲存、訪問和檢索知識的工具,選擇學習什么和傳入信息會隨現實變化而有所不同。以本項目研究的英語實踐平臺(微信公眾號)為例,把英語學習和運用延伸到現在的信息環境,大學英語課程以外的知識都在新媒體中實現儲存、訪問和檢索,學生創建公眾號、發布新聞稿和閱讀的過程都是知識的信息傳入,教師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給學生連接了一個課堂與網絡相輔相成的學習環境。除此以外,很多網絡學習資源庫都可以輔助學習,也能從聽說讀寫譯中調取不同的組塊英語資源做針對性學習,進而實現英語綜合能力提升的目的。
四、結語
課堂教育與數字時代的有效結合是大學英語學習綜合運用的必要措施,因為英語作為一門語言課程,其實踐意義也是為了在經濟全球化的當代與世界相聯系。英語學科的實踐性特征不再是傳統應試教育能完成的人才培養,因此,如何有效的提高大學生英語綜合能力,需要在全新的數字時代更加專業化的綜合技術與資源,把學習知識和實踐應用融合在時代與技術的發展當中。
參考文獻:
[1]西蒙斯.連接主義——數字時代的學習理論[EB/OL].2005.
[2]劉菊,鐘紹春.網絡時代學習理論的新發展——連接主義[A].外國教育研究,2011(01).
[3]孟永超,于月清.淺談“連接主義”學習理論對英語教學的啟示[J].黑龍江: 黑河教育,2014(01).
[4]王芳.連接主義學習理論對網絡環境下英語口語教學的啟示[A].外語教育教學,2012(02).
[5]陳君賢.網絡課程教學設計的新取向——基于關聯主義學習理論的視角[J].現代遠距離教育,2007(02).
作者簡介:
李竹君(1991年—),女,漢族,安徽淮南人,英語語言文學專業,主要從事英美文學研究。
項目:
“第二課堂”素質教育背景下學習團隊建設——英語口語水平及綜合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