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銳
摘要:我國的英語教育啟動時間比較晚,且在日常生活當中應用比較少,這就導致我國在英語方面的教育活動存在著許許多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比較普遍的是,在大學英語授課過程中,應試性更加明顯,教師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對學生的單詞和語法的教學上,并不注重通過教學來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這實際上對英語教學本可以發揮的作用進行了削弱。因此,為了使大學英語教學發揮更大的力量,在教學中,教師應該認真備課,采用科學合理的手段來建立起有效的思辨能力培養模式,這對學生的綜合素養提高有著很大的幫助,也有助于教師授課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思辨能力;培養分析;大學英語
一、思辨的涵義
思辨,從情感角度來說,是指:勤學好問、相信理性、尊重事實、謹慎判斷、公正評價、勇于探究的追求真理的精神。從認知技能角度來說,是指證據、概念、方法、標準等要素進行闡述、分析、評價、推理和解釋。思辨能力可分為兩個維度:一個維度是認知能力(cognitive skills)[1]。其包含有六項能力:一是闡明;二是分析;三是評價;四是推理;五是解釋;六是自我調節,其中第二項、第三項、第四項為核心技能;另一個維度是情感特質(affective dispositions)。其不僅包含了自信、開朗、靈活、好奇,還包含了誠實、善解人意、謹慎和公正等。另外,思辨能力還包括了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思辨源于反思提出問題;二是思辨的核心是評判,即通過一套知識和技能標準來進行評判思維;三是思辨能夠通過后天的培訓和學習培養獲得,如通過認知技能的培養和品質的培養獲取。
二、大學英語教學中思辨能力培養模式構建問題
(一)陳舊落后的教學觀念以及教學模式
有許多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仍然會受到傳統應試型教育模式的影響,他們在進行教學活動的過程當中,沒有對自己和學生進行正確的定位,沒有意識到自己僅僅是英語課堂的主導者,而學生才是真正的主體,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們對學生的需求就很有可能會產生錯誤的認知,只是盲目地來完成理論化的講解[2]。與此同時,在英語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是非常重要的,而現階段的教師顯然大多數都沒有對這一點提起應有的重視,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頻率比較低,導致學生對枯燥沉悶的英語教學失去興趣,不利于教學活動的展開,也不利于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和思辨能力的提升。
(二)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達標
在基礎教育階段和中學階段,教師和家長會鞭策學生的學習,此時如果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比較差雖然會對其產生一定的影響,卻也不會暴露得過于明顯,而進入大學校園之后,學生學習的自由性程度比較高,這意味著他們如果自主學習能力比較差就會出現學習障礙,教師也無法達到自己的預期教學效果,針對學生思辨能力培養所進行的教學工作收效甚微。許多學生在學習非母語語言的時候會帶有一種天然的抵觸感,很難對這種語言產生興趣,在學習中的被動性比較明顯,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缺失,也會對他們思辨能力的產生造成障礙。
三、思辨能力的培養
(一)提高學生未來就業和生存能力的助力
發展學生的思辨能力能夠幫助學生提高未來的就業能力和生存能力。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的倡議思想,讓中國和全世界的聯系更加緊密了。這也意味著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國需要一大批既專業過硬,又能精通外語并且通曉國際規則的跨文化復合型人才。大學畢業生只有提高跨文化能力,具有勇于創新、積極思考、善于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在未來的就業市場中占據明顯的優勢,才能在未來的職場中擁有真正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適應不同的職場環境,從而立于不敗之地。
(二)加強教師的職業道德教育,增強教師的責任心
信息時代,較之過去獲取資源變得十分容易,大大方便了教師備課搜集相關資料。但與此同時,也出現“拿來主義”的現象。部分老師由于缺乏責任心,不精心備課,不認真制作教學課件,更有甚者自己不制作課件,直接“拿”網絡找到的課件來進行教學,壓根不考慮教學對象和教材體系等。如此一來,教師連授課對象、授課內容、教材體系都不能做到認真思考,更別談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內容和形式來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了。[3]能培養學生思辨能力的課堂絕對需要教師在備課時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因此,要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必然要求教師具備更高層次的職業道德和職業追求,不停留在只做一個“教書匠”的層面。
(三)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意識
思辨能力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其對英語的學習也會產生影響。在進行大學英語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應該在學生的思辨能力培養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培養時,也不能忽略對其實踐能力的培養,要引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并且在實踐當中加以運用,這樣才能夠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思辨能力加以鍛煉,讓學生在英語水平上產生明顯的上升。
結語:新時代,對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這也對新時代的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養具有思辨能力的新時代人才。教師作為課堂的第一責任人,要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教師要勇于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由“思變”到“思辨”。大學英語教學由于受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限制,較之用母語進行教學的課程,給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增加了難度。這就要求大學英語教師課上課下做更多的工作,積極引導學生有意識地進行“思辨”,使學生逐步養成“思辨”的習慣,并最終提升其思辨能力。
參考文獻:
[1]石雨鑫.大學英語教學中對思辨能力培養的重要性[J].現代經濟信息,2017(23):454.
[2]陳嘉銘.大學英語教學中思辨能力的培養策略[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7(06):146-147.
[3]陳瑩.如何構建大學英語教學思辨能力培養模式[J].課程教育研究,2017(4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