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體育教學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影響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因素。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面對中學體育教學的高要求,傳統體育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顯然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的教學要求,嚴重制約了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因此,必須要優化和更新中學體育教學策略,全面提升中學體育教學的有效性。本論文立足于中學體育課堂教學,對教學現狀進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新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新課程;中學體育;教學現狀;優化策略
伴隨著社會的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不僅對專業技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也對人才的心理素質、身體健康素質等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這一背景下,中學的體育作為一門提升學生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的學科,在課堂教學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同時,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傳統中學體育教學方式不斷受到沖擊,嚴重制約了當前中學體育課堂教學質量。因此,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全面加強中學體育教學創新和優化,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
一、?新課改對中學體育教學的要求分析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對中學體育教學提出了更好的要求,集中體現在;(1)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必須要緊緊圍繞“生本理念”,立足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設計體育教學目標、優化教學內容,并結合學生的不同特征實施多種方式開展教學。同時,在體育教學中,教師還必須要立足于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開展層次化教學,使得所有學生都可以在體育運動中找到自我價值;(2)創新體育課堂教學模式。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在開展中學體育教學的時候,必須要改變傳統單一、陳舊、落后的課堂教學模式,充分借助情境教學、游戲教學、合作教學等多種新穎的體育課堂教學模式,不斷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積極性,轉變學生的體育學習態度,促使學生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身體素質,并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3)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在開展中學體育教學的時候,不僅僅要關注學生的體育技能,還要引導學生在體育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形成良好的體育習慣,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
二、?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中學體育教學現狀分析
(一)忽視了體育教學價值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中學體育的教學價值得以提升,不僅提升了學生的身體素質,也促使學生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提升了自身的能力、意識、精神等,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學生的綜合素質。但是在當前中學體育教學中,體育的教育價值并未受到學校領導、老師和學生的重視,以至于在體育教學中并未凸顯這一學科的價值。
(二)教學理念陳舊、落后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對中學體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目前中學體育課堂教學中,依然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制約,使得中學體育教學中出現了嚴重的“重智商、輕體育”的現象,以至于教師在設計體育教學目標的時候,出使得教學目標偏向競技教學,忽視了學生的體質;并促使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的時候,出現了重視技能教學、忽略學生體質差異現象,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能有效發揮。在這種陳舊、落后的教學理念制約下,不僅影響了體育課堂教學質量,還會導致學生逐漸喪失體育學習興趣,無法實現體育這一學科的教育價值。
(三)教學方法單一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要求教師在開展體育課堂教學的時候,必須要立足于教學內容、學生的實際情況等,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不斷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但是在當前的中學體育課堂教學中,受到傳統教學理念、教學模式等因素的影響,教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基本上都是采用動作要領講解、做示范、引導學生開展練習等方式進行的,在這種形式單一、內容枯燥的體育教學模式下,學生學習興趣低下,無法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
三、?新課程背景下中學體育教學優化策略
(一)緊跟新課改要求,樹立“健康第一”的教學理念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全面加強中學生體育教學、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已經成為擺在教育行業面前最為重要的問題。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學校不僅僅要認識到素質教育的重要性,還要緊緊圍繞“健康第一”的教學理念,組織和開展體育課堂教學。首先,堅持“生本教育”理念,立足于中學生的年齡特點、身體發育和心理特征,制定出與其相適應的體育教學目標,并選擇與其相適應的教學內容,使得體育教學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其次,突破和創新教學方法。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傳統的中學體育課堂教學模式顯然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的教學需求,教師必須要從傳統的“重視講授”,轉變為“重視學習”,切實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探索出一條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手段;最后,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要完成師生角色的轉變,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并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不斷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
(二)更新體育教學內容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傳統體育教學內容已經變得非常陳舊、落后,無法滿足當前的學生學習需求。因此,為了進一步提升體育教學的質量,必須要對傳統體育教學內容進行更新和優化。一方面,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以達到激發學生體育學習興趣的目的。具體來說,在中學體育教學中,常常出現“男生喜歡、女生不喜歡”的現狀,面對這一現狀,必須要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確保體育教學內容符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學習需求等,進而促使所有的學生均可積極主動參與到體育學習中;另一方面,應適當增加娛樂性的運動項目。在保障體育課堂教學任務完成的情況下,可適當增加具有娛樂性的運動項目,增加體育課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排球比賽,引導學生在小組趣味比賽的過程中,掌握排球的相關技能,并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
(三)優化課堂教學教學,開展豐富多樣的體育教學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傳統中學體育課堂教學方法顯然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的教學要求,教師必須要加強體育教學模式的創新,進而提升體育教學質量。(1)信息技術教學:在中學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現代信息技術融入課堂教學中,給學生截取一定的視頻資源,并借助多媒體直觀、形象地展示在學生面前,進而提升體育課堂教學質量。例如,在“扣籃分解動作”的教學長,教師就借助了信息技術,將NBA、奧運會上的籃球比賽視頻進行了截取,并將經典的扣籃動作展示學生面前,指導學生從整體上對其形成了一定的認識。接著,教師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以動作分解圖片、動畫、文字說明等形式,將這一技術進行了詳細的講解;(2)游戲教學法:在中學體育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課充分借助體育游戲的形式,活躍體育課堂氛圍,并引導學生在體育游戲教學中,完成相關知識的學習,以及相關素質和能力的培養。這就要求教師在開展中學體育教學的時候,應緊緊圍繞“游戲服務教學、尊重實際”的原則,科學設計體育游戲,并借助體育游戲開展體育教學。例如,在“短跑”的教學中,教師就借助了“追拍跑游戲”,將全班學生劃分為幾個游戲小組,使得前后兩名學生之間的距離保持在1.5m,起跑后前面的學生迅速奔跑,后面的學生則奮力前追。如此一來,在體育游戲的過程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了體育課堂教學效果;(3)小組合作教學法: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在開展體育課堂教學的時候,可以將團隊教學模式引入到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的背景下,完成體育知識學習,并獲得團隊精神的培養。例如,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綁腿跑”、帶球前進、籃球比賽等形式,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完成相應知識的學習;(4)實施分層教學: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的時候,應立足于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實施差異化的課堂教學模式。這就要求教師在開展體育課堂教學之前,將水平相當的學生劃分為一個學習小組,并在教學的時候進行統一教學、統一指導,進而使得每一個層次學生的體育水平均可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四)將德育融入體育教學中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為了最大限度發揮體育這一學科的價值,在開展體育教學的時候,還必須要將學生的德育工作融入其中。這就要求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的時候,應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建立一個平等的、良好的師生關系,進而給學生營造一個輕松的、愉快的學習環境,促使學生積極眾主動參與到體育學習中;同時,還要在體育教學中,緊緊把握機會,將德育教學融入其中,以提升課堂教學效果。例如,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學生給崇拜的明星經歷融入其中,借助榜樣的力量,鼓勵學生克服種種困難,參與到體育鍛煉中。同時,還可以促使學生在榜樣的鼓勵下,學生逐漸改變自己,并形成體育運動的好習慣;最后,教師還要將體育教學與心理教育進行有效的結合,引導學生在體育訓練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堅強的意志等,進而促使學生的全面發展。
(五)建立科學的體育教學評價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傳統的體育教學評價模式顯然已經過時,無法滿足當前的體育教學要求,據此,教師必須要立足于體育這一學科的教學價值,更新和優化傳統的體育教學評價模式,旨在發揮體育的價值,引領學生逐漸形成終身體育的觀念。因此,教師應面向全體學生、立足于學生的先天條件,并緊緊圍繞學生的個性特征,制定出“只要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的教學目標,并將學生體育學習過程與學習結果有機結合到一起,使得體育教學評價更加全面、科學。同時,在進行體育教學評價的時候,一定要注重鼓勵性語言的運用,使得學生在成功喜悅感中,不斷激發體育學習自信心和熱情。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面對中學體育教學的要求。中學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的時候,必須要立足于當前體育教學現狀,始終堅持“健康第一”的新型教學理念,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不斷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進而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體育學習中,并使得學生在體育活動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身體素質,逐漸形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以及終生體育的意識,最大限度發揮體育的教育價值和功能。
參考文獻:
[1]沙莉.新課程背景下中學體育教學的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20,6(1):109.
[2]李進.新課改下中學體育教學方法的創新[C].天津電子出版社有限公司.新教育時代教育學術成果匯編.天津電子出版社有限公司:天津電子出版社有限公司,2019:173.
作者簡介:
柴仲俊,甘肅省金昌市,甘肅省金昌市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