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微課屬于新型教學方法,能夠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習興趣與信心,切實發揮出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眾所周知,小學信息課程是一項實踐操作類課程,有助于啟發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創新思維,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當結合學生的整體情況,合理地應用微課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本文從以下幾方面分析探究,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如何有效應用微課進行教學引導,并提出具體的教學對策,希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信息技術操作能力。
關鍵詞: 新課程標準;微課;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應用
一、 引言
基于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開展小學教學,必須要重視教學生作為課堂教學主體,深入挖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自主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微課室教學視頻時間長度約為5~10分鐘左右,內容主要是教材中的重難點應用微課教學方法,能夠在短時間內集中講解教學內容,相比較傳統的教學手段而言,微課具有獨特的聲音和圖片相結合的特點,有助于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進一步增強課堂教學效果。由于微課時間設置較短,所以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能夠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發揮出重要的作用和優勢。
二、 微課程理論概述
微課程是教師自主研發長度為5~10分鐘左右的小視頻,微課的研發初衷主要是滿足教師的教學需求,有效突出教學重難點,所以從此角度分析微課程屬于教學工具,也是教師講解的新的教學方式,微課程內容短小精悍,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微課的應用應當與實際教學內容緊密結合,微課程與學科特色有效融合,切記不要脫離教學實際,如果脫離教學實際則會失去應用意義,微課程應當與其他課程資源進行有效銜接,所以開發微課程的重要目的就是進行更好的學習,在此過程中必須要考慮到微課程與其他教學資源的有效整合,想避免不必要的知識重疊現象。
三、 小學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特點
21世紀屬于信息化時代,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操作能力,幫助學生構建完善的思維學習框架。但是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過于重視信息技術的理論知識講解,卻忽略了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無法增強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所以難以取得良好的實踐教學效果。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相比較語文以及數學等各類課程,距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距離相對較大,在小學信息技術學科教學過程中,必須要確保教學內容緊密貼合生活實際,才能夠進行正確的引導與幫助,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小學階段學生處于思維認知發展的重要階段,學生的管理能力較弱,注意力集中,時間相對較短,所以教師必須要有效挖掘信息技術教學特色,科學合理地創設教學方案。通過教學引導,幫助學生掌握信息技術操作技巧,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四、 小學信息技術中應用微課程的優勢
在小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認識到學生的自身學習能力以及微課程、信息技術三者間的重要協調關系,由于微課程的時間有限,這一特征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能力特點,小學生注意力時間相對較短,所以微課程具有極為重要的引導作用,再加之微課程具有的趣味性符合小學生的心理學習特點,能夠快速吸引學生提高學習興趣。
五、 微課在小學信息基礎教學中的應用方法
(一)加強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教學融合
小學信息技術學習之中并不是獨立存在的,其中包含了對于語言的理解以及運算能力,在小學教育教學過程中,必須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多學科核心素養,所以教師必須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例如在電子圖畫教學之中便可以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教師先設定主題,引導學生自主想象和交流,學生在實踐操作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交流操作的步驟以及思路,學生遇到難懂的地方,教師進行適當的指點,對于學生的自主學習效果進行綜合點評,鼓勵學生在實踐操作中自主的總結優勢與不足之處,教師則予以指點和引導,此種教學方法能夠明顯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學生也會更加喜歡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內容,教師也會積極踴躍地進行課堂教學拓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信息技術教育教學過程中,必須要考慮眾多因素的影響,例如在日常教學中,有些學生打字速度較慢,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也會有所影響,教師在制定執法與鍵盤練習中,應當考慮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制定與學生語文學習的執法練習課程,確保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習中的有效性。同時教師也應當對其他內容進行合理設計,考慮到信息技術課程與其他課程間的關聯性,將其他學科的內容進行添加,有助于提高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效率,進一步促進教學工作的深入開展。
(二)在課堂導入階段應用微課
教師在課程實驗教學當中利用情景教學,通過設計教學內容需要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良好的思維能力。由于每個人的性格不同,所以教師在教學表達的過程當中,通過結合小學生的性格特點進行教學課程的設計和創新。教師也要通過設計具有探究性的教學方式,在表達情景當中學會探究和思考,通過在課程當中進行導入和引導,使學生能夠學會積極的思考。由于小學生需要在特定的情景當中進行表現和探索,才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教師需要在教學情景當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工作中,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利用微課程結合學生的學習形式,利用視頻的形式使學生進行主動的學習和思考。教師也要在將視頻控制在10分鐘內,通過親情導入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在實踐教育教學當中要設定教學目標,通過1~2分鐘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思維,能夠防止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受到一定的影響,所以教師要通過課前導入課程階段進行教學策略的拓展。
(三)在課程教練階段應用微課
教師在微課教學過程當中要進行重點內容的講解,由于教師要以課程視頻來進行教學的引導,可以通過資料庫進行直接的錄音和選取。教師在微課視頻使用的過程當中也要提高教學的靈活性,對于教師進行科學的講解,使學生在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當中進行科學的指導和分析。教師也可以向學生詢問教學問題通過,對于問題進行記錄和分析提升學生的微課視頻探究能力。教師在課堂講解過程當中融入微課視頻,能夠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在課堂當中進行主動的討論和思考。教師也要給予學生科學的指導,面對復雜且抽象的問題,使教師要通過對學生進行科學的指導,使學生通過深入性的分析問題當中的重點和難點進行科學的比對,從而讓學生對于知識點進行靈活性的掌握,有效地幫助學生建立學習自信心,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思維。
(四)應用微課進行分層教學
教師在傳統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當中,并沒有正視當前小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時存在的差異性,所以將微課直接應用到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當中,很難提升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能力。教師要在教學設計過程當中要通過清楚地認識到學生的學習現狀,制定科學的教學課件和教學資料,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狀態進行教學的設計,有效地提高學生在微課學習當中的設計內容。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所學的技術進行教學內容的創新,通過制定不同的學習方案,對于學習類的各項技術進行充分的引導,使學生在微課探究當中形成自主的學習方案。教師要選擇適合學生學習的微課資料,進行分層教學引導,保證學生在學習和探索當中能夠對各類信息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探究能力。教師也要重視當前小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通過設計微課教學資料使學生能夠,樹立科學的學習觀念和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動力,提升小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習當中的靈活性。教師在實際操作教學當中要使微課教學視頻,契合學生的學習需求,突破教學的難點和重點性問題,通過使學生了解各類操作技巧,可以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使學生在探究當中掌握靈活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思路。教師也要在制作微課教學過程當中把握微課程的教學重點,在設計教學內容時學會錄制微課,并且在微課教學過程當中模仿,并且練習相關內容,使學生能夠學會根據自身的學習節奏進行把握,根據教學內容制定科學的教學方案,提升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科學性。
(五)依據知識類型設計微課
教師在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當中要設計微課教學課程,根據教學內容進行教學的設計,使教學課程能夠符合學生學習需求,從而提升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和課堂參與熱情。教師要給予學生充足的課堂時間,引導學生在實踐當中學會成長和發展,提升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深度理解能力。教師要在實踐操作時,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的能力和操作的熟練度,來進行全方位的創新和理解。教師也可以通過親身的指導和講解,對于學生的學習現狀進行規范性的指導,從而提升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使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避免不良操作才能提升學生在操作當中的熟練度和學習能力。教師也要及時地讓學生在操練過程當中學會互動和交流,從而提升學生在交流當中的思維靈活性,使學生通過邊交流邊學習樹立良好的實踐探究能力。教師也要依據知識類型設計不同的微課教學內容,強化學生在微課教學當中的思維靈活性,讓學生在學習和成長當中樹立科學的學習觀點。
六、 結語
結合上述內容,我們能夠總結得出,在信息化技術背景下,微課程應運而生,微課程的出現,符合小學生的思維認知特點,通過運用微課程進行輔助教學,能夠明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并且深受廣大師生的喜愛,成了當前小學課堂教學中的重要輔助工具。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有效應用微課程能夠突破教學重難點,彌補傳統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切實提高課程教學效果,在微課程應用過程中必須要重視教師與課程之間的關系,深入挖掘教材內容,能夠優化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余一梅.微課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小學),2017(8):169.
[2]劉玉辰.“追趕潮流”實現微課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小學),2016(8):159.
[3]郭瑞靜.微課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視界,2018(21):204.
[4]井恒.“微課”熱效應后的冷思考:小學信息技術微課教學實踐研究[J].教育信息技術,2017(1):63-66.
作者簡介:
王亞龍,甘肅省定西市,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平襄鎮店子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