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霞 唐鵬飛
摘 要:我國高校校園信息化建設雖然起步較晚,但是發展迅速。信息化技術的發展為大學考試改革提供了新的路徑。文章以湖南科技學院的數字媒體專業考試改革為例,對傳統課程考試中存在的重結果輕過程問題進行總結與分析,設計了基于“一平三端”綜合教學平臺的考試改革設計方案,提出以過程性考核和多渠道考核代替期末結果性考核,通過綜合教學平臺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考核成績進行分析總結,為專業、學校進一步實施教學改革,提供數據支撐。
關鍵詞:數字媒體;考核方式;課程考核改革
2019年10月教育部印發了《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圍繞嚴格教育教學管理,提出“嚴把考試關”,通過建立過程性考核與結果性考核有機結合的學業考評制度,健全人才培養質量過程監管制度。在此背景下,傳統的考核方式必須進行變化,才能更好的適應經濟社會的需求。文章分析湖南科技學院數字媒體專業的當前考試管理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改革路徑,以此推動考核方式的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一、當前數字媒體專業課程考核中存在的問題
(一)重結果性考核輕過程評價
學校規定學生期末考試的成績占課程總成績的70%,平時考勤占30%,部分課程經過教師申請,期末考試成績可以占到60%。但即便是這樣,課程總成績的評價過于單一,很多學生考前進行突擊背誦,便能取得較好成績。而部分同學平時注重將知識轉化為能力,但因某些原因考試成績不佳。這樣的結果會導致成績評價不夠科學,學生平時學習興趣不濃厚,影響課程質量。
(二)考試形式單一,忽略實踐能力的評價
目前學校數字媒體專業的課程考試大部分都采用閉卷筆試,考試內容大多是理論知識,對操作技術、實踐能力的考核內容非常少。而數字媒體專業高度融合了計算機技術、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等領域的課程內容,對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要求較高。這樣的考試形式無法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和創新意識的培養。
(三)考核的結果不能夠及時反饋教學
期末考試結束后,教師按照專業、學校的要求,錄入成績,進行試卷分析和存檔材料的歸檔。雖然有對試卷的分析和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分析,但學期已經結束,課程已經上完,這都屬于事后分析。分析的結果不能夠及時反饋教學,導致教師不能及時了解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問題,調整授課計劃,極大的影響了教學效果。
二、課程考核改革的思路與方案
(一)構建專業的師資團隊
一是以“雙師型”教學團隊建設為抓手,強化專業師資隊伍建設,努力打造適應數字媒體專業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需要的教學師資團隊。二是培養以中青年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為重點的素質優秀、結構合理的師資梯隊。三是以鼓勵中青年教師積極申報各類教改項目,以項目來帶動教學改革、考試改革。四是在學校層面建立專業的幫扶團隊,幫助使用綜合教學平臺有困難的老師,在資源建設、模塊應用等方面打破束縛。
(二)實行基于綜合教學平臺的過程性考核
(1)教師利用綜合教學平臺進行課堂簽到,學生通過移動手機端,能夠迅速的完成課程簽到,這樣教師能夠準確掌握到課情況,督促并管理學生;
(2)教師利用綜合教學平臺推送課堂學習資料,開展課堂互動。任課教師可以在上課過程中,通過電腦端即使推送學習資料到學生手機端,豐富了課堂內容,活躍了課堂氣氛;
(3)教師利用綜合教學平臺發布預習資料,與學生課后進行線上線下討論、答疑。教師可以在課后提前下發下一次課堂的內容和習題,學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課余時間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自主學習。遇到難點內容,還可以通過移動端即時與教師取得聯系,拓寬了學習渠道。
(4)教師利用綜合教學平臺發布考試通知,利用電腦、手機等終端進行線上考試,系統自動批改試卷并形成分析結果。教師可以利用教學平臺中的發布功能,發布期中考試、階段性測試、期末考試等考試通知,方便學生進行復習總結工作。試卷由題庫隨機抽取試題組成,每個人的試卷都不一樣,系統自動批改試卷并形成分析結果,大大減輕了教師的工作量,使得教師能夠把工作中心放在更好的改善教學效果上,而不是忙于整理考試歸檔材料。
(三)完善基于綜合教學平臺的在線考試
(1)完善線上題庫建設,命題的質量必須全面、科學、安全。首先是全面性,所有試卷雖然是隨機抽取,但是命題應覆蓋教學大綱中的大部分知識點和所有重點內容;其次是是科學性,合理安排試題的題型、題量,包括但不限于單選、多選,判斷、填空、簡答、分析等。實踐、實操性的題目比重約占40%。題干避免歧義,參考答案正確;最后是安全性,因為試題存放在網絡上,每次考試隨機從題庫中抽取相應試題組成試卷,在建設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保密規定,確保題庫安全,防止泄密。
(2)校企合作開發專用考試軟件。目前使用的“一平三端”綜合教學平臺,是一個通用系統,今后可根據專業特點、課程特點學校與企業合作共同開發基于此平臺的課程大類專用考試模塊。學校提出具體的需求信息,企業根據需求完成軟件設計,這能保障軟件的建設與專業的教育教學要求相符,最大程度的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四)過程性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結合,及時、綜合評價學生
(1)過程性考核的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結合專業特點、課程特點,可以是課堂提問、隨堂測驗、作業、實驗報告、小論文等,多層次考核學生掌握知識點程度;
(2)過程性考核分數的權重要根據教學計劃、課程要點進行合理分配。特別是數字媒體專業,實驗實訓操作的要求較高,線下實踐能力的分值應該不低于40%;
(3)過程性考核不宜過于全面,而是主要診斷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為下一步教學活動的調整提供依據,因此反饋要及時,教師調整速度要快;
(4)期末考核主要是對一學期學習結果的考核,因此考察形式要多樣,考查點要全面。注重評價的全面性與客觀性。做到每一個環節都能對學生進行量化考核,有利于學生積極配合教學的開展;
(5)考核方案不是一成不變的,要根據課程特點進行適當調整,教師要因材施教、因材施考,根據實際情況不斷歸納、總結、調整。
(五)繼續加大設備及資金投入
數字化實驗實訓設備投入資金大,需要周到的維護和保養,數字媒體專業所需要的實踐教學設備并未完全得到滿足,建議學校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強校內辦學條件、校外實訓基地建設,依托校企合作企業,通過課程設計、實習實訓等途徑,完善實驗實訓考核環境,努力優化學生技能性,使其成為地方性、高水平、的應用人才。
三、推行綜合教學平臺進行考試改革的可行性
(一)課程特點適合
2016年起,學校已經利用考試軟件對《大學計算機基礎》進行了在線考試,試卷從題庫隨機生成,考完自動評分,每年考試人數5000人次,師生反應好,節約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提高了考試工作效率。而數字媒體專業所開設的課程如靜態平面設計類課程、動態視頻類課程、輔助教學中的數字媒體技術課程都很適合在手機上、計算機上、網絡上進行考核,并進行自動評分。
(二)軟硬件條件具備
學校已經建立了覆蓋整個校園包括食堂、宿舍、辦公區域、體育場所的校園網絡,購買了“一平三端”綜合教學平臺,師生可以很方面的在上面建課程、學課程、互動交流。數字媒體專業的師生對這一類軟件的使用較為熟練,接受度高。
(三)有利于教師掌握學生學習動態
通過綜合教學平臺,及時、快速、準確統計學生課前預習情況、習題完成情況、上課參與情況、各種考試的得分情況,使得老師能有效監督,及時反饋教學。
(四)促進了師生情誼
通過綜合教學平臺,學生能隨時隨地的向老師提問,教師可以很方便快捷的為學生解惑,創造出一種很輕松、很和諧的氛圍,能夠更好的促進德育工作。
四、結語
考試是檢驗教學效果的主要手段,考試改革是教學改革的重要推手。文章借助“一平三端”綜合教學平臺進行數字媒體專業課程考核探索,推行過程性考核,建設線上試題庫,及時反饋教學過程中的問題,以求改進教學質量。一方面使得學生更注重學習過程的努力,全程參與到分數形成和教學的每一個步驟,提高了學習積極性和課堂參與度。另一方面,雖然在出卷評卷,考試材料的收集、備份方面減輕了教師的負擔,但對教師在全面培養學生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能對其他領域的考試改革提供一定借鑒,推動考試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 孫俊菊,錢玉蘭,芮小燕.高校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課程教學研究[J].傳媒論壇,2019,2(23):26-27.
[2] 趙曉凱,王彤,邢欣.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混合式教學考試改革方案設計[J].四川體育科學,2019,38(05):109-112.
[3] 孔蘭,馮廣衛,汪志勇,李麗.高校課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新路徑——以貴州醫科大學為例[J].內江科技,2019,40(10):74-75.
[4] 戚志明.信息化背景下的開放大學考試管理改革初探[J].廣東開放大學學報,2015,24(03):81-84.
[5] 陳森泉.以考試信息化建設推動高校考試改革[J].現代信息科技,2019,3(12):111-113.
基金項目:文章為湖南科技學院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XKYJ2016004;文章為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8436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