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青青
摘 要:在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大學生日常事務管理仍然是高校學生工作的重要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新時代高校學生有他們特有的物質生活、精神生活特點以及時代特征,同時新時代高校學生日常事務管理工作也存在很多難點,本文將從學校、學院以及高校學生日常事務管理者的角度,研究新時代如何更加高效、專業地管理高校學生日常事務。
關鍵詞:新時代;高校;日常事務管理
一、引言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與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都賦予高校學生日常事務管理工作鮮明的時代特征。面對新時代的大學生,高校教育工作者只有針對工作對象特點、時代特點,與時俱進、有的放矢地開展日常事務管理工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新時代高校學生的特點
(一)富足的物質生活
新時代的大學生多為出生于90年代末期、00年及以后的新生代,他們從出生時便恰逢國家經濟高速發展時期,是物質生活最為富裕的一代人,前幾代人經歷過的物質匱乏生活,是他們未曾經歷,所不了解的。物質生活沒有被虧待過,精神生活也是豐富多彩,作為網絡時代的“原住民”,新時代的大學生從出生便伴隨著高效便捷、無處不在的網絡生活,他們擁有祖輩、父輩無法想象的網絡空間。他們所處的年代是開放、包容、多元的,各種價值觀在社會中碰撞、多元的思想在社會中交鋒,新時代的大學生具有思維活躍、易于接受新生事物,自我意識、維權意識強烈,日常生活對網絡依賴大等特點。
(二)多元的精神世界
物質文化生活富足的新時代大學生也有著他們特有的煩惱,社會轉型期消費主義盛行,拜金主義、個人主義凸顯,在生活中面臨著各種誘惑,大學生作為少不更事、涉世未深的年輕人,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引誘、虛假信息的迷惑,如深陷傳銷組織、卷入“校園貸”騙局、沉迷網絡游戲、觀看小視頻等現象時有發生。當代大學生中,父母離異、家庭不完整的比例也遠高于過去,缺乏父母一方甚至雙方的關愛,造成一些大學生人格上的缺失,部分學生因此產生孤僻、自卑等一系列心理問題。
(三)高速發達的網絡時代
新時代的大學生作為互聯網時代的“原住民”,一出生便伴隨著中國網絡的全速發展,衣食住行等生活各方面都可以通過一部聯網的手機解決。手機、互聯網充斥在他們生活的每個角落,有些人甚至達到清醒時的每個時刻都在用手機保持和世界的聯系。傳統媒介如報紙、雜志等紙媒和電視和他們的影響甚微,微博、微信、QQ、INS等社交軟件,以及抖音、快手、火山等小視頻軟件,消耗著他們的大部分課外時間,對于網絡熱點事件,他們保持關心和更進,同時也易被輿論引導和影響,自己尚未形成固定、完善的三觀體系。
三、新時代高校學生日常事務管理的難點
(一)內容瑣碎,責任重大
“學生事務”這一術語起源于美國,是指美國高校對學生進行管理過程中“在與非學術性事務和學生課外活動有關的所有概念、事項及活動的集合總稱。”在我國,高校學生日常事務包括黨團活動、獎學金、助學金、檔案、戶口遷移、火車票優惠、宿舍管理、心理、獎懲、就業指導、學生證和火車票優惠等涉及學生在校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工作內容繁雜瑣碎,與學校各職能處室緊密關聯的同時責任重大,學生日常事務主要都由各個學校學工部和學院共同管理的輔導員教師擔任[1-4]。學校各職能處室之間、學院輔導員教師與學校各職能處室之間信息常常不對等,出現信息滯后,存在更新不及時的現象,這些都嚴重影響學生日常事務管理工作及時、準確地開展。例如,各部門之間信息溝通不及時,對各個學院輔導員發派重復性工作而不自知,如學生辦理退學手續,學籍部分完成后,日常事務管理中還需要確認該生的住宿床品、檔案、團員組織關系轉出等諸多工作,涉及學校多個部門,需要信息及時傳輸、聯動,學生的學籍發生異動,也同時涉及學生社保投放、火車票優惠磁條辦理、學生信息系統更新等諸多事務,這都要求學校各部門之間、各部門和學院之間以及學院內各辦公室之間都保持緊密的信息契合度,及時聯動對學生信息進行更新、傳遞。
(二)人員配備難以達標且流動大
教育部以部長令的形式修訂出臺的《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教師隊伍建設規定》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規定》指出,高等學校應當按總體上師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設置專職輔導員教師崗位,按照專兼結合、以專為主的原則,足額配備到位。但現實中并非所有高校、所有院系都能嚴格達到這一標準,并且隨著我國事業單位改革,高校開始逐漸采取聘任制,高校內人員流動變化增大,其中自然包括主管學生日常事務的輔導員教師[5]。但凡輔導員教師崗位頻繁發生人員變動,便會引起學生日常事務管理工作人員具體工作內容的變化以及人員變動產生的工作交接過程暗含交接不完善等各種風險,這些都給人員變動后相關學生日常事務工作的順利開展帶來困難。
(三)疲于日常工作,難以自我提升
擔任學生日常事務管理工作的輔導員教師,很多不是學習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學、心理學等對口相關專業的人員,大部分工作采取的是老帶新、傳幫帶以及短期培訓的形式讓新入職人員熟悉業務工作,缺乏全面、系統、專業的學生日常事務管理培訓。和學生關系最親密的輔導員教師,需要負責自己所帶學生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導、職業規劃等方面的答疑解惑。在信息更新速度極快且呈現碎片化的時代,經驗式的管理和服務已經不能滿足新時代學生對于管理者職業化和專業性的需求。眾多的高校輔導員教師深埋無盡的學生日常事務管理工作中,沒有足夠的時間、精力進行系統的學習。
四、新時代高校學生日常事務管理難點的應對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學生日常事務管理運營及考核機制
高校各職能處室、各個學院之間以及學院內學生工作部門與教學、管理等其他部門應加強聯動,建立完善的信息通達體系,以便于學生日常事務管理工作者及時全面掌握學生的各方面信息。同時,高校在制定輔導員相關考核獎懲機制時,應對學生的日常事務管理工作進行分析并細化,從而進一步激勵高校輔導員全身心投入學生日常事務管理中,為提高高校學生日常事務管理工作水平提供保障。此外,高校應不斷拓寬學生日常事務管理工作者職業發展的途徑和廣度,讓學生日常事務管理者能得到長足的職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