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曉文 宋曉滿



【摘要】? ?文章構建“價值管理框架”研究管理會計應用對價值創造的影響原理和影響路徑,選取經濟總量較強的浙江、江蘇和廣東三省企業作為樣本進行分析。實證結果分析發現,公司治理越規范、內部控制制度越完善、執行越到位,越能促進企業價值的實現;企業對研發投入和高管激勵的重視程度越高,越能促進企業價值的提高;積極地采取措施去杠桿以降低企業財務風險,能有效促進企業價值的提高。通過省份分類的角度對樣本數據對管理會計助力高質量發展的進一步探討與分析,發現浙江省上市企業的管理會計活動、價值創造能力都高于廣東省和江蘇省,實現了管理會計企業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作用。
【關鍵詞】? ?管理會計應用;企業價值創造;高質量發展
一、引言
我國的管理會計研究自2014年以來不斷創新與拓展。2014年11月財政部頒布了《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首次正式提出全面推進建設管理會計體系。同年9月5日,浙江省財政廳下發了《浙江省財政廳關于開展管理會計體系建設應用試點工作的通知》,在全國率先開展管理會計應用試點。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構建以管理會計為重點的管理體系是中國企業塑造核心競爭力、推進供給側改革、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條件。如果管理會計對助力企業創造價值的作用得不到實證,在推進管理會計應用的過程中則會面臨無法信服于人的尷尬。因此,本文提出研究管理會計在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增強企業價值創造能力的作用。在管理會計應用案例研究數據的基礎上,提供量化研究數據支撐。
本文的結構安排如下:第一部分為引言;第二部分是文獻回顧與研究假設;第三部分是研究設計,為變量及模型的構建;第四部分為實證結果分析;第五部分為管理會計助力高質量發展的進一步探討與分析;最后部分為結論與啟示。
二、文獻回顧與研究假設
(一)管理會計發展和應用
現代管理會計是傳統會計系統分中的一個分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已經與財務會計并列發展成為相對獨立的新興學科,擁有比較完整的理論和方法體系。管理會計的產生與發展經歷了三個時期:以U型組織結構和M型組織結構產生為標志的萌芽期;以強化內部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為目的的形成期;以預算與績效考核、作業管理、戰略管理、環境管理會計等階段為標志的發展期。美國會計學會下設管理會計學科委員會認為,管理會計的基本目標為向企業管理人員提供經營決策所需的會計信息,包括指導管理者控制經營活動,激勵企業管理者和員工為實現企業目標而努力,計量和評價企業業務活動、部門、管理者、員工的績效,評價企業競爭力。
20世紀70—80年代,我國開始了管理會計的本土化研究。早期研究的主體主要是管理會計本質、作用等。2006—2014年期間,管理會計研究逐步開始結合業績評價體系、薪酬體系等。潘飛、文東華(2006)認為[1]未來中國管理會計的一個重要方向是實證研究,并且以此為基礎研究管理會計為企業股東的價值創造所做出的貢獻。2014年以來國內管理會計的創新研究不斷拓展。陸玉文(2018)[2]、馮巧根(2019)[3]指出管理會計的研究方法正在從規范研究轉向實證研究。
(二)管理會計與價值創造
20世紀90年代中期,管理會計進入了第四個階段——價值管理的研究階段,其研究重點由計劃與控制以及減少浪費擴展為通過對股東價值、客戶價值、組織創新以及業績創造動因的確認、計量和管理,并且更多地強調戰略性的企業價值創造的作用(潘飛、文東華,2006)[1]。
無論是國內學者還是國外學者,均普遍認可幫助企業創造價值是管理會計的目標。管理者利用管理會計所提供的有用信息來提高企業決策的效率和效益,以此來提升企業的價值創造能力。孟焰(2010)[4]認為管理會計的目標分為兩個層次:一是優化經營管理水平,提高經濟效益;二是通過專門手段給管理層創造可以更好促進正確決策形成的信息支撐。王富蘭(2019)[5]從現金流量折現模型的視角分析了企業創造價值的主要路徑,分析得到管理會計通過融合企業的財務和業務活動,可以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增強企業的價值創造能力。
劉敬芝、焦文娟(2015)[6]提出管理會計是一個集支持決策、執行控制、激勵評價的信息體系,管理會計把提高經濟效益作為其最終目的,價值創造是管理會計的使命。陳靖(2018)[7]將數據挖掘技術應用于管理會計,通過對數據的挖掘、分類、整合、分析,能更有效發揮管理會計的決策功能。諸波、李余(2017)[8]闡述了管理會計的價值創造目標,基于顧客增加值(Customer Value Added,CVA)和經濟增加值(EVA)來整合企業價值創造系統,通過使用現金流貼現模型將企業價值管理細分為戰略管理、現金流管理和風險管理幾個指標,構建企業管理會計的應用框架。謝志華、敖小波(2018)[9]指出在生產導向型管理會計下,價值創造關注生產效率和成本控制并提供相應的決策有用信息;在需求導向型管理會計下,創造價值的方式是擴大收入、降低成本,提供的決策有用信息涉及成本、外部的市場需求及其動態變化的信息;在供給導向型管理會計下,不僅為股東和企業創造價值,還要為顧客創造新的需求。
Ittner、Larcker(2001)[10]提出新管理會計工具體系以戰略為導向,基于作業成本法、平衡計分卡以及經濟附加值,構建了以價值管理為核心的管理會計整合框架。Knapkova(2011)[11]提出了企業績效評價依據于工業實踐中的應用、管理者的滿意程度以及管理業績評價這三者的關系。肖曼(2010)[12]認為企業市場價值可以基于MVA通過股票市值來分析衡量,BSC可以從戰略角度體現公司價值最大化。徐克勤、吳道珍(2018)[13]提出績效管理是企業與員工就如何實現績效目標達成共識,其核心是業績評價和激勵管理,通過KPI、EVA、BSC等指標,將管理會計工具方法應用于考核績效,將企業創造價值活動與其戰略目標有效聯系起來。
(三)管理會計與高質量發展
“中國高質量發展戰略”研究項目提出高質量發展體現在宏觀經濟、產業、企業三個層面,受經濟發展階段、社會文化環境、政策法律環境的約束,以要素質量、創新動力、質量技術基礎為基礎條件,目標是為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14]。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離不開企業經濟高質量發展,企業經濟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管理會計的保駕護航,管理會計通過經營決策會計系統和管理控制會計系統,支持著企業經營決策的高質量和管理控制的高質量,促使企業經濟保持著可持續增長、高效益發展和風險可控[15]。
企業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也要求管理會計不斷發展完善,構建以管理會計為重點的精細化管理體系是中國企業塑造核心競爭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條件[16]。會計作為助力經濟發展的一種經濟管理活動,必須積極謀求自身的創新發展,以更好地服務于新時代的經濟發展,需要發展以質量控制和價值創造為核心的管理會計創新方向(綦好東,2018)[17]。
(四)研究假設
在對大量國內外文獻研究分析的基礎上,本文發現現有文獻普遍是從定性的角度描述管理會計如何幫助企業創造價值,能夠從定量角度對管理會計幫助企業創造價值進行實證研究寥寥無幾。因此,在參考上述相關文獻的基礎上,本文提出了“價值管理框架”。
根據圖1“價值管理框架圖”,就企業而言,最終的經營目標是企業價值最大化,因為價值創造是企業的最終方向,要達到這個目標,需要將價值創造這個大目標分解為具體的細化目標,而細化具體目標又必須和價值動因相結合,價值動因直接影響企業的價值創造,如成本管理、績效管理等。對價值動因進行歸納,可以將企業的管理活動總結為規劃、預算、決策、控制、評價五個方面,這五方面正是管理會計在企業中應用活動和反饋機制的體現。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應用和企業創造價值能力最終都能夠體現為規劃、預算、決策、控制、評價五方面。而管理會計進企業就是把各項管理會計內容在企業運營中進行應用,可以分為管理會計活動和信息溝通反饋機制兩方面。
根據上述文獻回顧及價值管理框架,提出本文假設:
假設:企業有效應用管理會計能夠提升企業創造價值的能力。
三、研究設計
(一)樣本的選擇及數據來源
1.樣本選擇。由于地區不同,各個企業的管理會計發展和應用程度也不同,本文重點研究分析浙江省企業的管理會計應用價值創造作用,故將浙江省企業樣本作為主要研究對象。考慮到江蘇和廣東兩省的經濟總量和企業價值總量,也將上述兩省的企業作為本文研究樣本。結合全國管理會計重點推進的時間表,最終選取浙江省、江蘇省和廣東省三省2014—2018年滬深兩市A股主板上市企業作為研究對象。
遵循如下程序選擇樣本:(1)由于金融行業的指標與其他行業差異較大,因而剔除;(2)由于ST類、*ST類、暫停上市類和進入退市整理期類的公司樣本,其財務狀況處于非正常狀態,因而剔除;(3)2017年及以后上市的企業,由于其上市時間不滿3年,影響分析的可靠性和代表性,因而剔除;(4)剔除個別指標數據缺失的樣本;(5)為了結果的科學性,對相關數據進行進行了Winsorize縮尾處理,避免極端值的影響。
2.數據來源。根據樣本維度和時間維度,本文研究所用數據為面板數據。文中分析涉及到的原始數據來源于國泰安CSMAR數據庫和Wind金融終端。本文指標變量的運算及模型的實證分析主要通過Stata 15.0完成。
(二)變量定義與模型構建
1.企業價值。根據上述本文提出的“價值管理框架”,首先需要明確企業價值指標。張玲、鄧霄敏(2004)[18]研究了基于國內權益資本市場中,經濟增加值與市場增加值兩大指標體系對股票收益的解釋能力。趙國杰、劉紅梅(2004)[19]研究了經濟增加值、市場增加值指標在我國的應用發展前景,經濟增加值指標與市場價值增量這一指標相關性更大。于增彪(2018)[20]認為企業的價值有三層含義,分別是股東價值、客戶價值以及利益相關者價值,其中股東價值可以用利潤、經濟增加值、投資報酬率等財務指標來衡量。沙秀娟、王滿(2019)[21]認為經濟增加值和平衡計分卡等管理會計工具常被運用于衡量以及評估企業價值創造。結合上述相關學者的研究,本文企業價值創造指標選取經濟增加值(EVA)、市場增加值(MVA)、凈資產收益率(ROE)三個指標互相補充。
2.管理會計應用水平。宋雪(2018)[22]從環境適用性、管理活動有效性、溝通反饋相關性、決策與服務價值導向性4 類一級評價指標,下分22個二級評價指標構建管理會計應用評價系統,對管理會計的應用水平進行量化評估,結合給出的管理會計指數以及企業價值創造能力的評估方法對企業的價值創造能力進行計算和分析。秦娜、魏長升、尚林睿(2019)[23]從管理會計的角度運用非財務指標來衡量企業績效,通過流程評價指標、監控系統和激勵機制這三個管理會計要素對企業的績效進行了實證研究,提出了基于管理會計信息系統建立的科學有效的流程評價指標和內部控制,有助于提高企業的組織績效,同時也需要加強員工的激勵機制,從而能夠全面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
根據本文提出的“價值管理框架”,結合上述相關學者的研究,本文管理會計應用水平將通過管理會計活動、服務導向的溝通反饋兩個方面展開。具體而言,管理會計活動的二級指標有公司治理、內控管理、風險管理、研發投入、和激勵制度。服務導向的溝通與反饋的二級指標則用社會責任報告來表示。
3.控制變量。在主要變量確定的基礎上,本文借鑒相關學者的研究,選擇企業規模、行業特征、所有權性質、年度虛擬變量作為控制變量,各變量匯總如表1所示。
4.構建模型。本文采用面板數據回歸的方法對上述變量進行實證檢驗,模型如下:
這里的Yit指被解釋變量,分別代表經濟增加值、市場增加值和凈資產收益率;Xit指解釋變量,分別代表公司治理、內控管理、風險管理、研發投入和激勵制度。
四、實證分析
(一)變量的描述性統計
本文首先對主要研究變量進行描述性統計與分析,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如下頁表2所示。
本次研究共有數據1 324組。在被解釋變量中,經濟增加值(EVA)統計數據的均值為0.0202,最小值為-1.4698,最大值為0.5314;凈資產收益率(ROE)統計數據的均值為0.0892,最小值為-1.577,最大值為1.4669,表明樣本中上市企業的價值創造能力存在較大差異。市場增加值(MVA)的均值為23.0405,最小值為20.72,最大值為26.98,表明樣本中上市企業的市場價值創造能力較強。
在主要解釋變量中,公司治理股權集中度(H5)的統計數據顯示其最大值為0.6396,最小值為0.0038,均值為0.1657;內部控制管理(Internal)的統計數據顯示其均值為0.9094,說明絕大部分企業都有進行一定的內部控制管理流程,并且披露其內部控制管理的內容;風險管理指標(Lev)數據分析顯示其最小值為0.0289,最大值達到0.9786,均值為0.4269,說明樣本企業中最大的財務杠桿達到了97.86%,平均杠桿率也達到了42.69%;研發投入比例(R&D)的標準差為4.894,其最小值為0,最大值為66.35%,表明樣本中企業的研發投入差距較大;股權激勵(Share)的統計數據顯示,最高的管理層持股比例達到74.19%,而平均值只有9.29%;社會責任報告披露(Social)的均值為0.3218,表明樣本中多數企業沒有披露自己的社會責任報告。
在控制變量中,產權性質(State)的均值為0.3361,表明樣本中企業大部分為非國有企業;企業規模(Size)的最小值為17.8061,最大值為26.7712,標準差為1.2552,表明樣本中上市企業的規模相差較大。
(二)變量的回歸分析
表3分別將經濟增加值(EVA)、市場增加值(MVA)和凈資產收益率(ROE)分別作為被解釋變量,將其與代表企業管理會計應用水平的5個指標進行回歸分析。
通過表3中以經濟增加值(EVA)為被解釋變量的分析可知,公司治理指標中的股權集中度(H5)與經濟增加值(EVA)的相關系數為0.1246,且在1%統計水平上顯著,表明公司治理的完善程度對企業價值創造有著顯著的正向激勵作用。內控評價指數(Internal)與經濟增加值(EVA)的相關系數為0.2017,在5%統計水平上顯著,表明內部控制制度越完善、內部控制執行越到位,越能促進企業價值的實現。資產負債率(Lev)與經濟增加值(EVA)的相關系數為 -0.1388,且在1%統計水平上顯著,表明當企業財務杠桿達到一定程度以后,積極地采取措施去杠桿以降低企業財務風險,能有效促進企業價值的提高。研發投入(R&D)與經濟增加值(EVA)的相關系數為0.0156,在5%統計水平上顯著,表明企業創造價值能力與企業對研發投入的重視程度呈正向相關。管理層持股比例(Share)與經濟增加值(EVA)的相關系數為0.0743,且在1%統計水平上顯著,表明對高管的激勵制度能有效正向激發管理層為企業價值的實現和提高發揮作用。
通過表3中以市場增加值(MVA)為解釋變量的分析可知,股權集中度(H5)與市場增加值(MVA)的相關系數為0.5627,且在1%統計水平上顯著,表明公司治理的完善程度對企業價值創造有著顯著的正向激勵作用。內控評價指數(Internal)與市場增加值(MVA)的相關系數為0.1045,在1%統計水平上顯著,表明內部控制制度越完善、內部控制執行越到位,越能促進企業價值的實現。資產負債率(Lev)與市場增加值(MVA)的相關系數為-0.4060,且在1%統計水平上顯著,表明企業有效去杠桿,降低財務風險,則能一定程度上激勵企業價值提高。研發投入(R&D)與市場增加值(MVA)的相關系數為0.0217,在1%統計水平上顯著,表明企業對研發投入的重視程度會影響到企業價值的實現。管理層持股比例(Share)與市場增加值(MVA)的相關系數為0.3723,且在1%統計水平上顯著,表明對高管的合理激勵制度能有效正向激發企業創造價值的能力。
通過表3中以凈資產收益率(ROE)為解釋變量的分析可知,股權集中度(H5)與凈資產收益率(ROE)的相關系數為0.1137,且在1%統計水平上顯著,同樣表明公司治理的完善程度對企業價值創造有著顯著的正向激勵作用。內控評價指數(Internal)與凈資產收益率(ROE)的相關系數為0.0245,在5%統計水平上顯著,同樣表明內控管理的有效性與企業創造價值的促進作用。資產負債率(Lev)與凈資產收益率(ROE)的相關系數為-0.1121,且在1%統計水平上顯著,表明企業財務杠桿過高,財務風險過大,會降低企業的價值。研發投入(R&D)與凈資產收益率(ROE)的相關系數為0.0642,在5%統計水平上顯著,同樣表明企業對研發投入的重視程度關系到企業價值的提高。管理層持股比例(Share)與凈資產收益率(ROE)的相關系數為0.0638,且在1%統計水平上顯著,同樣表明對高管的合理激勵制度能有效激發其通過管理職能促進企業價值的提高。
五、管理會計助力高質量發展的進一步探討與分析
本文研究的樣本數據來源于浙江省、江蘇省和廣東省三個省份,而浙江省是管理會計推行的試點省份,因此本文以省份分組,對管理會計重點推行以來的重點環節:社會責任報告的披露、科研投入程度和企業財務風險的管理三方面進行了統計研究,結果如表4所示。
就企業科研投入力度而言,浙江省的科研投入(4.4516)高于江蘇、廣東兩省,雖然近幾年的增長幅度較小,也是由于本身基數較其他省份高的原因。就企業財務風險管理能力而言,浙江省在“三去一降一補”的政策鼓勵下和管理會計的大量應用下,其企業資產負債率(0.4063)是三個省份中最小的,且浙江省企業財務風險的下降幅度(12.4%)也是三個省份中同比最高的。可以說浙江省作為國家管理會計的試點省份,其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應用確實相較于其他省份更為突出。就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披露而言,浙江省的披露均值(0.3909)最高,雖然三個省份對于社會責任報告的披露比例均有所下降,浙江省的下降幅度(13.99%)也是三個省份中最低的。
另外本文以省份分組,對三個省份上市企業的凈資產收益率、經濟增加值、市場增加值進行了統計研究。結果如表5所示,就凈資產收益率而言,浙江省的ROE均值(0.0855)最高,雖然三個省份的凈資產均有所下降,浙江省的下降幅度(-0.3%)也是三個省份中最低的;就經濟增加值而言,浙江省的EVA(22.88)高于江蘇、廣東兩省,雖然近幾年的增長幅度也為負,但是浙江省的下降幅度也是三個省份中最小的;就企業市場增加值而言,浙江省的MVA(0.0221)是三個省份中最高的,也是三個省份中唯一市場增加值的變化幅度為正的省份。可以說浙江省作為國家管理會計的試點省份,其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應用帶來的價值創造確實相較于其他省份更為突出。
從省份的角度進行了探討和分析,可以發現浙江省上市企業的價值創造能力強于廣東省和江蘇省,而浙江省上市企業的管理會計活動執行度也高于其他兩個省份,可以說浙江省作為管理會計的試點省份對管理會計的推進是有著明顯成果的,管理會計的建設也有利于企業增加其創造價值的能力。通過以上分析,管理會計不僅實現了助力企業價值創造的功能,同時管理會計也助力于企業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作用。
六、研究結論和啟示
(一)研究結論
本文研究管理會計應用水平是否影響企業價值創造、管理會計應用如何影響價值創造、以及管理會計應用對價值創造的影響結果三個問題。構建“價值管理框架”,研究管理會計應用對價值創造的影響原理和影響路徑,較高的管理會計應用水平能夠促進企業價值的實現和提高;同時企業價值創造的目標也要求企業加強管理會計應用的水平。根據本文提出的“價值管理框架”分別從經濟增加值(EVA)、市場增加值(MVA)和凈資產收益率(ROE)3個視角來構建企業價值指標,從5項重要的管理會計活動和服務導向的溝通與反饋來構建管理會計應用水平。
研究發現,根據本文構建的“價值管理框架”得出,較高的管理會計應用水平能夠促進企業價值的實現和提高;同時企業價值創造的目標也要求企業加強管理會計應用的水平。進一步實證研究發現,公司治理的完善程度對企業價值創造有著顯著的正向激勵作用;內部控制制度越完善、執行越到位,越能促進企業價值的實現;積極地采取措施去杠桿以降低企業財務風險,能有效促進企業價值的提高;企業對研發投入的重視程度關系到企業價值的提高;高管的激勵制度能有效正向激發管理層為企業價值的實現和提高發揮作用。
對管理會計助力高質量發展的進一步探討與分析,從省份分類的角度對樣本數據進行統計,本文發現浙江省上市企業的管理會計活動、價值創造能力都高于廣東省和江蘇省,說明浙江省作為管理會計試點省份卓有成效,實現了管理會計助力企業價值創造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效作用。
(二)研究啟示
大部分企業在運營過程中引入管理會計還存在很多問題,如管理會計人員的缺失,很多企業對管理會計人才的重視度還不夠,缺乏支持和認可;技術層面與理論層面還存在脫節現象,實踐制約了管理會計中的方法與理念,尚不能很好在企業中落地;管理會計體系不規范,管理會計的基本理論體系還不夠完善,導致在實際應用中會存在一定不合理之處。因此,為了提高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中的實際應用,本文提出如下建議:
首先,發揮政策引導,借助外力推動。為打造我國的特色管理會計體系,財政部應構架頂層設計,做好引導和扶持工作。在取得了初步成效的基礎上,政府應做好管理會計意識宣傳、引導工作,并進一步將試點工作向區縣深入拓展,做好管理會計應用的全面推廣[2]。
其次,營造良好氛圍,提高管理意識。企業應該充分利用政府政策,降低自身推進管理會計成本和難度,借鑒管理會計的成功應用的經驗,促進企業管理會計應用的提升與發展。
再次,培育核心力量,培養專業人才。企業必須加強對高層管理人員管理會計意識的培養,高素質的管理會計人才對推進管理會計應用、提高應用效果有著重要影響。
最后,聚焦精準發展,引進專業服務。鼓勵并支持會計師事務所等專業咨詢服務機構的發展,呼吁企業引進專業機構精準的定制化服務,有助于企業迅速建立可行的管理會計系統,發揮管理會計在企業的價值與作用。同時專業的咨詢服務以及企業管理會計體系的建設,也能幫助企業自身管理會計隊伍成員的成長。
【主要參考文獻】
[ 1 ] 潘飛,文東華.實證管理會計研究現狀及中國未來的研究方向——基于價值管理視角[J].會計研究,2006,(02):81-86.
[ 2 ] 陸玉文.管理會計應用現狀調查與思考——基于163家企業的調研數據[J].財會月刊,2018,(11):46-51.
[ 3 ] 馮巧根.改革開放40年的中國管理會計——導入、變遷與發展[J].會計研究,2018,(08):12-20.
[ 4 ] 孟焰,孫健,盧闖等.中國管理會計研究述評與展望[J].會計研究,2014,(09):3-12.
[ 5 ] 王富蘭,國鳳蘭.管理會計創造價值路徑分析——基于現金流量模型視角[J].商業會計,2019,(01):62-64.
[ 6 ] 劉敬芝,焦文娟.管理會計與企業價值創造——兼論管理會計的應用與發展[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15,36(06):96-98.
[ 7 ] 陳靖,郝媛,羅仕華.基于價值創造視角的大數據挖掘技術在管理會計中的應用[J].經濟論壇,2018,(01):115-117.
[ 8 ] 諸波,李余.基于價值創造的企業管理會計應用體系構建與實施[J].會計研究,2017,(06):11-16.
[ 9 ] 謝志華,敖小波.管理會計價值創造的歷史演進與邏輯起點[J].會計研究,2018,(02):3-10.
[ 10 ] Larcker D. F.Ittner C. D.Assessing empirical research in managerial accounting:A value- based management perspective[J].Journal of Accounting& Economics,2001,3(1):349-410.
[ 11 ] Et Al.Knápková A.Possibilities for the utilization of concepts BSC and EVA for measuring and managing performance with the support of bench-marking[J].International Busines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ssociation,2011,3(1):731-743.
[ 12 ] 肖曼.基于價值管理視角的管理會計實證研究——伊德納和拉克《評價管理會計實證研究》評析[J]. 財會通訊,2010,(10):131-134.
[ 13 ] 徐克勤,吳道珍. 管理會計指引體系——導向價值創造的“孫子兵法”[J].中國農業會計,2018,(09):40-42.
[ 14 ] 趙劍波,史丹,鄧洲.高質量發展的內涵研究[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9,40(11):15-31.
[ 15 ] 張先治.管理會計與企業經濟高質量發展[J].財務與會計,2019,(13):4-8.
[ 16 ] 劉紹娓.管理會計要助力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J].管理會計研究,2018,1(03):6-9.
[ 17 ] 綦好東,程曉月.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路徑變革與會計創新[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18,(05):3-11.
[ 18 ] 張玲,鄧霄敏.經濟增加值和市場增加值對股票收益率解釋能力的實證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2004,(12):71-74.
[ 19 ] 趙國杰,劉紅梅. EVA、MVA、BSC評價指標體系比較分析[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社會科學版),2007,(01):112-114.
[ 20 ] 于增彪.管理會計概念的重新界定[J].會計之友,2018,(03):6-10.
[ 21 ] 沙秀娟,王滿.管理會計工具研究綜述:回顧和展望[J].財會月刊,2019,(09):62-67.
[ 22 ] 宋雪.管理會計創造價值的實證研究[J].科研管理,2018,39(04):166-176.
[ 23 ] 秦娜,魏長升,尚林睿.從管理會計視角提高企業績效的實證研究[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9,36(01):68-70.
【作者簡介】
袁曉文,女,管理學碩士,同濟大學浙江學院會計系;研究方向:公司治理與管理創新。
宋曉滿,男,管理學博士,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