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歐宏
摘要:初中物理知識中,實驗是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在物理實驗中,學生不但能學到相關的物理知識,還能了解科學研究的方法與思想。而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不僅能使物理知識更加貼近生活,而且能讓課堂教學充滿趣味性?;诖?,本文簡要剖析了初中物理教學中運用生活化元素的重要作用,重點論述了初中物理教學中生活化教學的應用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生活化;初中;物理
隨著新課改的逐漸推進,生活化的教學方式逐漸被應用于實際教學中,初中物理教學也不例外,生活化教學是開展物理教學的重要保障。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多創建生活化的物理實驗教學情境。利用有效的教學設計,讓學生體會到物理和生活間的關聯性,有效保證物理教學的高效性。在物理實驗教學中,融入生活化元素,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拓展,從而實現學習質量的有效提升。
一、初中物理教學中運用生活化元素的重要作用
初中物理的很多知識都源于日常生活。然而,大多數物理知識都較為抽象,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教師在開展物理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樣有助于拉近學生與物理科目之間的距離,不但能滿足學生強烈的好奇心,而且能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這種方式也能使抽象的物理知識變得更加生動形象,減小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過程中的阻力,并且能夠實現物理知識的有效梳理,聯系新舊知識點,創建全新的物理知識架構,幫助學生更加有效地吸收物理知識,運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升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良好發展。初中物理教學中,采用生活化教學方式,充分凸顯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地位,而且也符合當前的教學理念,可以從根本上改變當前的物理教學現狀,最大限度地實現高效的物理教學。
二、初中物理教學中生活化元素的有效運用
(一)創建生活化的教學情境,發散學生的思維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要融入生活化元素,合理創設生活化情境,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將物理知識同實際生活相關聯,發散自身的思維,從而更好地理解實驗原理及相關知識點。
例如,教師在講解“光的折射”這一實驗內容時,就可以緊緊圍繞光的折射現象,將相關生活化元素引入實際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在課堂講解之前,準備好一根筷子和一碗水,將筷子放入水中,展示相應的實驗現象,這時學生會觀察到水中的筷子發生了彎曲,便心存疑惑,從而仔細觀察實驗過程,這樣能有效地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主動加入課堂教學活動中,探其究竟。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對學生產生有效的吸引力,更有助于學習相關知識,而且學生的思維也能得到發散,通過一系列探究之后,學生會明白筷子發生彎曲是光的折射現象所導致,這樣教師便可以順利地進行光的折射相關知識內容的講解。
(二)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層面著手,創建生活化教學模式
隨著新課改的逐漸深入和推進,教師在開展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時,需要重視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對學生加以引導,使其自主加入物理實驗探索中。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需要從調動學生參與實驗教學活動的積極性著手,科學地運用生活化教學方式,這樣才能使學生的物理實驗意識得到培養。
例如,教師在對“相互作用力”這一節內容進行講解時,就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引入生活化元素,組織拔河比賽,讓參與比賽的一方穿上滑冰鞋,以減小其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對學生加以引導,讓其思考為什么穿滑冰鞋的一方最終會輸掉比賽。這樣的教學活動,不但引入了生活化元素,還增添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有效激發了學生學習相關物理知識的興趣,學生也會對這節課的內容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有助于知識的有效吸收,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實驗材料生活化,有效吸收物理知識
初中物理知識中包含眾多實驗內容,實踐性較強。在采用生活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重視實驗的生活化,對學生加以引導,讓其在相應的實驗中解決一些生活中實際存在的物理問題,從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實驗中的重點和難點知識,提升學生的物理水平。例如,教師在講解“摩擦力”實驗課時,便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學生經常見到的物品。
在課堂教學活動開始之前,教師需要準備相關道具,如小木塊、毛巾、海綿以及彈簧測力計等。課堂講解過程中,教師將小木塊分別放在桌面上、毛巾上以及海綿上,然后用彈簧測力計拉動小木塊移動,讓學生讀取彈簧測力計的讀數。因為這些道具都是學生比較熟悉的物品,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注意力也會更加集中。
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相互之間展開探討,分析是什么原因導致彈簧測力計讀數不同,教師可以結合學生探討的具體情況,深入講解摩擦力相關的難點和重點知識,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在此前提下,教師還可以對學生加以引導,讓他們做一些與摩擦力相關的實驗操作,對學到的知識加以靈活運用,解決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物理問題。
再如,在講解“測量平均速度”實驗時,采用生活化教學方式的過程中,不能只聚焦于理論的教學上,更要重視實驗教學。教師在講解完相關知識內容后,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并向學生提供一些實驗中需要用到的物體,讓學生自行實驗,根據實驗中的相關要求,按步驟進行實驗,并精準記錄實驗的各項相關數據,給出實驗報告。這樣的教學方式中,學生通過親身實踐,體驗了整個實驗過程,對實驗中知識內容的印象會更加深刻。在這種生活化的情境中,學生分析和創新等諸多方面的能力都會有所提升。
三、結語
總而言之,初中物理知識和生活是密切相關的,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轉變過去的教學觀念,將生活化元素融入其中,讓學生從中感受生活中的物理知識,并加深對這些知識的理解,這樣學生才能有效地吸收知識,提高物理課堂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