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媛媛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情境教學法已經成為小學教學課堂上必不可少的重要方法之一。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授學生基本的道德知識和法律知識,注重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素養。將情境教學與道德與法治課堂相結合,有助于學生在情境的感知中,加深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理解和認識,并有利于教師展開情感教育,真正實現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立德樹人。
關鍵詞:情境教學;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應用探究
在傳統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教師只是傳授給學生單調的課本理論知識,學生絲毫感覺不到學習的快樂,甚至產生厭倦心理,影響課堂質量的提高。在新的教育形勢下,教師應該給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注入新的活力和時代性的教育因素,將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向學生傳授基本理論知識的同時,注重行為塑造和品德培養,讓學生在情境的融入中感受道德與法治學習的趣味性,從而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這對提升課堂質量有重要意義。
一、創設生活情境,促進知識理解和運用
小學道德與法治知識具有抽象性特點,對于小學生而言,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有一定的難度;道德與法治知識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根據學科的這一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情況,教師應該積極創設生活情境。使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從而促進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并在理解知識的基礎上,巧妙地運用知識,真正地促進學生將知識學習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從而促進學生更好地生活和學習。
例如,在“開開心心上學去”這一節課的學習中,教師創設這樣的生活情境:“同學們,當你們走到我們明亮干凈的校園時,你們的心情是不是很開心、很快樂呢?是不是對你們的新朋友很好奇呢?是不是很渴望見到你們的新老師呢?”于是學生會根據自己開學第一天的心情回答問題。接著,教師告訴學生上學的意義和價值,從而促進學生真正地實現“開開心心上學去”,用理論知識指導學生的學習實踐。在這一生活情境的創設中真正實現將教材內容與學生的學習生活相結合,促進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感受道德與法治理論知識的存在,并根據理論知識指導更好地進行生活實踐。
二、創設多媒體情境,增強課堂趣味性
多媒體已經成為小學課堂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教師應該利用多媒體技術展開情境教學,提高課堂知識講授的直觀性、趣味性、生動性,從而促進學生在多姿多彩的多媒體情境中感受到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多媒體是集圖片、音頻、視頻于一體的現代化教學工具,它具有直觀演示、圖文并茂的優勢,教師應該結合教學內容創設多媒體情境,從而促進學生在圖文并茂的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實現行為塑造和道德素養的提升。
例如:在“團團圓圓過中秋”的學習中,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展示關于中秋節來源的視頻短片,如“嫦娥奔月”等,從而在這種多元化的教育形式中,讓學生感受到濃濃的中秋節的氣氛,這樣不但能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而且在這種充滿趣味性的教學中學生能跟隨教師的授課步伐,真正地了解中秋節的來源和習俗,從而實現本節課教學的高效性。
三、創設問題情境,培養綜合思維
學科教學的基礎在于學科問題的解決,為了提高學生的道德與法治問題解決能力,教師應該創設有趣的問題情境,促進學生在情境的融入過程中積極思考相關問題,活躍思維,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
例如,在“父母多愛我”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創造這樣的問題情境:“同學們,每天父母早出晚歸,給我們買漂亮的衣服,買喜歡的玩具和零食,你們覺得父母辛苦嗎?父母愛你們嗎?”學生們回答:“辛苦!愛!”教師繼續提問:“那么同學們知道父母有多愛你們嗎?”這時學生可能會面面相覷,雖然他們知道父母愛他們,但是不知道如何回答父母怎么愛自己。教師再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從而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通過這一教學過程,促使學生展開思維,并在自主思考此問題的基礎上進行小組討論,找到問題的答案,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創設活動情境,促進課堂參與
課堂教學中除了講授知識,更需要增加課堂活動,以促進學生在融入課堂活動的過程中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促使學生更好地學習。因此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活動情境,從而促進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例如,在“裝扮我們的教室”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這樣的活動情境:教師以感恩為主題,讓學生自主設計裝扮自己的教室,給出學生20分鐘的時間,讓學生通過墻面設計和黑板報的繪制體現感恩這一主題。這一教學活動提高了學生的自主性和參與性,以及他們的合作能力和意識。
五、創設游戲情境,培養學習興趣
小學生天性愛玩。教師應該給課堂增添游戲元素,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真正實現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在這一強大內驅力的影響下,促進學生積極地融入課堂教學中,從而促進道德與法治課堂質量的提高。例如,在“大家排好隊”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創設這樣的游戲情境:選派六名同學到講臺上排成一隊,模擬餐廳打飯的情景,讓學生自由發揮,演繹一場插隊風波,從而讓學生在日常生活情境的演繹和再現中,感受到課堂學習的快樂,認識到排隊的重要性,并明白任何場合都應該是井然有序的,由此規范學生的個人行為。
六、創設故事情境,活躍課堂氣氛
小學生喜歡聽故事,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這一愛好,根據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給學生講述一些他們喜聞樂見的且有趣的故事,由此創設故事情境,使學生全身心地融入故事情境中。將故事融入課堂中,改變枯燥的傳統知識講授方式,從而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融入課堂。
例如,在“爸爸媽媽在我心中”的學習中,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述劉恒親嘗湯藥、董永賣身葬父、王祥臥冰求鯉的傳統尊親孝親故事,從而讓學生在故事中認識到應該如何對待自己的父母,培養學生的孝心;同時,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思維的發散。
七、結語
總而言之,情境教學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占有突出地位,在學生知識能力的培養和行為塑造方面有重要影響。教師應該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興趣愛好,創設各種形式的教學情境,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和形式,從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