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梅
摘? ? 要: 當前,學生安全教育是高校學生培養工作的重要組成內容,也是大學生知識體系內不可或缺的環節。然而我國高職院校學生安全教育管理存在觀念較為淡薄、管理制度不足及教育教學方式單一等問題,對學生的培養工作產生了不良影響。要改變這一現狀,就要加快學生安全教育的管理創新,積極推進安全教育制度和課程體系建設,構建多樣化的安全教育形式,打造“學校—政府—社會”三位一體的安全教育組合,對于和諧校園的構建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 高職院校? ? 安全教育? ? 管理創新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發展,高校的規模逐步增大,大學生的數量與日俱增,隨之給高校管理帶來一系列挑戰,特別是學生安全教育管理。在當前大學生安全問題形勢嚴峻的情況下,作為高等院校一員的高職院校,如何加強對高職學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確保高職院校教學正常運行,是我們必須面對和思考的重要議題。
一、目前高職院校迫切要求建立學生安全教育體系
對高職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是學校正常運轉的重要保障,也是高職院校改革發展的基石。隨著我國職業教育辦學的不斷發展,出現了一些不穩定因素和安全隱患,影響了高職院校的聲譽,也給在高校招生中處于弱勢地位的高職院校帶來了負面效應,社會對高等職業院校建立學生安全教育體系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首先,目前,“90后”逐漸成為高職院校在校學生的主力軍,這些高職生大多是已滿18周歲的成年人,同時大多是獨生子女,在父母的溺愛中長大,養成了不良的“自我中心意識”,在家里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弱。面對新的生活環境,可能產生心理逆差,并且受到學習、就業壓力、情感等內外部因素的干擾,導致部分學生心理壓力過重,由此產生一些不良行為,甚至部分學生在與同學的相處中發生了摩擦或矛盾,往往通過過激的方式或暴力手段解決。
其次,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網絡成為學生生活和學習的一部分,大學生在享受網絡給自己帶來便捷的同時,也承受著網絡帶來的“煎熬”。由于網絡具有一定的虛擬性和超時空性,大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的現象持續發生,為了享受網絡游戲帶來的快感,部分學生出現了厭學、逃學等不良現象,因此,高職院校對學生要加強網絡安全教育,給學生思想上布置一道網絡安全的“防火墻”。
最后,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已成為現實的社會問題,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統計,2018年我國高校畢業生達到820萬人,就業形勢不容樂觀,處在高等教育底端的高職畢業生面臨前所未有的就業壓力,一些學生就業心理脆弱。由此可見,高職院校要積極推進大學生的就業安全教育,培養畢業生的就業風險識別技能,防范就業詐騙,杜絕就業安全隱患。
二、我國高職院校學生安全教育存在的問題分析
1.高職院校的安全教育管理制度和機制不足。
一方面,在學校安全教育管理上存在權重不明,領導機制隨意化問題。一些高職院校把學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放在學校安全領導小組層面,由其進行統籌管理,有些是交給學生工作處負責,有些由學校的保衛處負責,對學生安全教育管理較混亂,導致學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不能完全落到實處,學生的安全教育無法得到充分保障。另一方面,學生安全教育課程未能得到有效的開展。有些學校片面強調科研工作的提升,對學生安全教育工作缺乏重視,并且受學校資金和學生實習時間等因素的制約,導致安全教育課程沒有安排,或者開設該門課程但未能落實,就連學校安全教育師資培訓也取消,更談不上對學生安全教育實行統一的規劃。
2.安全教育思想上存在很大的誤區,各方利益相關者缺乏重視。
首先,一些高職院校在校園安全管理上,把學生作為治安管理的主體對象,而不是把學生作為校園安全管理工作的主人,導致學校安全教育管理工作難以發揮應有的效用。其次,在學生家長方面存在安全教育的盲端,家長往往把學校當作一片凈土,在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時,忽視對子女法律、安全知識方面的教育;學校層面認為學生在校學習階段,與外部社會連接并不多,出不了大的安全問題,然而一旦出現安全問題,學校往往忙于應付處理,最多當時學校領導會得到警醒,抓緊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但是這種安全教育并不具有持續性,隨著時間推移逐漸減弱直至消失。最后,學生層面,對學校開設的安全教育課程抱以不屑的態度,隔三岔五缺席課程,未能正確處理安全教育課程與專業課程之間的關系,一旦發生相關的安全問題就自認倒霉。
3.安全教育教學內容單調,授課方式比較單一。
一方面,從高職學生對學校安全教育內容的反映來看,普遍認為內容較為單調,缺乏創新和特色。當前開設學生安全教育課程的高職院校中,在安全教育內容的設定方面都體現了這一特點。另一方面,從高職院校教師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的授課方式看,仍以傳統的課堂說教方式為主,實踐課程缺乏。安全教育作為學生接受的教育種類之一,自然要遵循教學的一般規律,然而安全教育也具有自身的特點,如地震逃生、戶外安全、遇火逃生等安全防患技能都需要專業人員進行現場指導和實踐訓練,只有學生親歷其中參加“實戰演習”,才能掌握安全生存所需的必要技能,而不只是教師的理論說教。
4.安全教育方法傳統,安全管理模式陳舊。
一方面,高職院校在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時,往往是照本宣科,教育方法老套,與此同時,部分高職院校采取強硬的行政措施對學生出現的安全隱患進行干預,但效果從總體上看并不顯著,致使對學生的安全教育又返回勸告的老路。面對當前網絡時代的高速發展,高職院校采取的安全教育方法缺乏吸引力,對學生來說猶如“紙上談兵”,無法調動學生對安全知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另一方面,高職院校對學生安全管理形式主義傾向廣泛存在,安全管理錯位、脫節現象嚴重,如上級領導進行安全教育檢查時,學校集中師生做表面文章,在檢查之后又束之高閣、完事大吉;學校在發生重大校園安全事故或案件后就緊緊抓抓,事情完結后又放松不管,最終導致學生安全教育管理知行脫節,安全教育流于形式。
三、創新高職院校學生安全教育管理的有效路徑
1.完善高職院校的安全教育管理機制,加強安全教育的制度化建設。
首先,高職院校加大對學生安全教育的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力度,履行好安全教育管理的職責,并著手建立健全學校的安全教育管理機制。一方面,要加快建立安全教育責任追究制度,學校的各個層級簽訂校園安全教育的“目標責任狀”,將責任落實到個人。另一方面,要制定學校安全教育績效考核指標,對責任人進行定期檢查考核,從根本上保障學生安全教育工作的順利落實。其次,根據高職院校的實際情況,加快師生安全教育的制度建設。在設計安全教育制度時,注意制度一定要規范、合理和可操作,并且在制度運行過程中落實到高職院校的每一個人,實現對校園安全事故的預防和控制目標。
2.構建高職院校安全教育課程的網格化體系,推進安全教育課程建設。
高職院校安全教育課程網格化體系是指對學生安全教育進行全面規劃設計,使該門課程在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學安排和教學評價等方面形成一套科學的體系。首先,在教學計劃層面,要切實根據學校安全教育的目標,制訂系統科學的學生安全教育課程計劃,并實地落實。其次,在教學內容設定層面,針對高職學生的安全教育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綜合運用政治學、心理學、哲學、社會學、法學及道德治安等理論學科知識對課程內容進行設定,并且在有限教學時間內,還要科學制定安全教育的教學大綱。再次,在授課時間安排的層面,高職院校要把安全教育課視同法律基礎課、思想道德課等必修課一樣,在教學計劃規定的時間內,安排“法定”課堂教學時間。最后,在學生安全教育課程的考評層面,在期末考評上也要把學生安全教育課與其他非專業課的考查方式等同,以考試的方式進行考評,考試結果計入學生綜合成績測評系統。
3.促進高職院校多樣化發展學生安全教育形式,保證活動開展的經常化。
作為安全受教的大學生群體,正值青春年華,興趣愛好廣泛,思維能力比較強,并且注意力轉移較快,具有對新鮮事物的快速學習和接受能力,但比較容易喪失興趣。對此,為了保證高職院校的學生安全教育工作順利開展,就必須加快安全教育形式由單一化向多樣化變革。第一,要以“案”說法,以“例”服人,有指向地進行教育。對高職學生開展安全教育時,授課教師要善于運用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一些安全事件或案例進行教育,有理有據進行安全教學。第二,對學生進行安全教學時要突出重點,有區別地教育。一方面,在教育內容方面以學生的生命人身安全、心理安全、網絡安全、就業安全及違法犯罪預防等板塊為重點。另一方面,針對不同的教育對象開展不同的安全教育內容。如針對低年級的高職學生主要側重于校園安全教育,針對即將畢業的高職生更多的是向就業安全方面傾斜。
4.加快教育資源的整合力度,打造“學校—政府—社會”三位一體的安全教育組合。
由于高校教育資源的有限性和非均衡性,要發揮在學生安全教育中的效用,積極尋求與政府、社會之間的合作。一方面,高職院校和當地政府要加強互動,推進“校府”之間的合作,以政府“安全教育基地”的建立為著力點,打開高職學生安全教育的大門,教學點從校內走向校外,也有利于對學生安全教育的方向性引導。另一方面,高職院校要促進與社會企業、其他高校之間的溝通,加快“校企合作、校際合作”,實現資源共享。此外,還要加強與公安、交通、司法、衛生、質檢、工商及新聞出版等主體部門的協調合作,打造“學校主導,政府配合,社會參與”三位一體的安全教育組合,保證學生安全教育的順利推進。
總而言之,對高職學生開展安全教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學校內外各方的通力合作。加強與外部合作的同時,關鍵是要搞好自身建設,高職院校應增強“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支撐能力,為學生營造和諧、安全的校園環境,為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錢瑜.現代學校安全教育研究[J].繼續教育研究,2012(10):97-98.
[2]王建秋,王曉燕.加強高職院校學生安全教育的探討[J].濰坊高等職業教育,2010(1):32-34.
[3]魏斌.談高校校園安全教育[J].教育探索,2012(4):95-96.
[4]裴勁松,高艷,鄧小鳳,邵虎.著力構建大學生安全教育立體新格局[J].中國高等教育,2009(Z2):75-76.
[5]李峰.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特點做好學生安全教育工作[J].教育與職業,2009(12):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