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舒
摘要:信息化時代背景促進了新媒體的推廣應用。基于高校范圍內新媒體傳播的現狀調查分析,可以發現其主要是作為傳播工具使用。但是,高校新媒體并沒有將互聯網思維這一核心要素合理應用到傳播實踐中。本文主要對新媒體傳播現狀進行了詳細的總結概括,重點對互聯網思維在高校新媒體傳播中的運用展開研究。
關鍵詞:互聯網思維;新媒體傳播;現狀;運用分析
一、高校新媒體傳播現狀分析
現階段,隨著微信、微博等不斷推廣應用,國內部分高校已經意識到了微時代的重要性,并且做到了運用微信、微博、公眾號等開展教育宣傳工作,并且取得了顯著性的發展成效。但是,相關數據顯示,當前國內多個高校使用的新媒體傳播平臺,工具的應用占據新媒體傳播的主要部分。高校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為了最大限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更好地對新媒體進行宣傳,通常主要將新媒體傳播平臺與終端進行有機結合,創建高校自身的終端。此外,高校在進行新媒體傳播時,要想實現傳播效果的最優化,則需要積極引導全校師生共同參與其中,只有做好當前的工作,才能夠更好地保證新媒體平臺的體驗,實現新媒體平臺的最優傳播效果。
二、互聯網思維在高校新媒體傳播中的運用
(一)新媒體傳播的用戶思維運用
從新媒體傳播的角度來分析,要想實現互聯網思維,則需要預先掌握和了解用戶思維,力求將其運用到具體的實踐傳播領域。為了能夠更好地實現傳播的目的,則需要預先選定好傳播用戶,通常情況下高校應當將教師和學生作為新媒體傳播用戶,并且在制定相關方面的工作時,要僅僅圍繞著教師和學生開展。高校還應當將教育內容作為新媒體傳播的主要內容,同時還需要強化教師和學生因素考慮,做好各個方面的協調工作。現階段,雖然部分高校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并且提倡將學生和教師的意見加入到參考要素中,這種方式仍然存在諸多的不足,內容依舊放在主要的位置。尤其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促進了新媒體種類的多元化發展,增加了人們的信息獲取方式。從高校的角度來分析,在新媒體傳播過程中引入用戶思維,需要重點抓住以下方面內容:高校在進行新媒體傳播過程中,需要將教師和學生放在特定的位置,同時要最大限度爭取教師和學生的意見,促使教師和學生以不同形式參與到具體傳播中,為了實現新媒體傳播的最優化效果,則需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才能夠更大地發揮教育的效果。
(二)高校新媒體傳播的平臺思維應用
根據相關調查分析可知,部分高校仍然以傳統宣傳手段為主,例如宣傳欄、廣播、校報等,通過對當前這些宣傳媒體的運用,從中可以明顯看出宣傳媒體的核心為創作和傳播。尤其近些年來,隨著新媒體在高校中得到不斷應用,促使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碰撞,從高校教育宣傳內容角度來分析,同時也促進了生產方式方面發生相應的改變。微信和微博等新媒體的應用,促使傳統被動接受方地位放生了轉變。高校新媒體傳播的平臺思維,具體主要是指該平臺能夠發揮其自身的價值,不斷滿足師生對資訊的需求。如果平臺成為新的生態系統,此時該媒介平臺將會聚集很多師生,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平臺的交流。
新媒介只是該平臺上的若干插件,根據需要進行插件的取舍,進而進行思政教育或者整合傳播。此外,通過該平臺能夠自動生成手機報,讓蘋果、安卓手機能夠隨時隨地、原汁原味地閱讀校報。現階段,高校在打造新媒體平臺時,通常主要以全媒體格局為主,其中全媒體平臺有著較高的優勢,不僅有效地打通了人與人間的交流渠道,更主要的是還能夠真實反映出新媒介的技術通道。以開放共享包容的態勢,投入到傳播渠道上來,主要表現為不斷延伸媒介的觸角,優化訪問速度和反應時間,提供不斷迭代的軟件功能,創造新的資訊共享方式等。
三、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高校新媒體不斷得到推廣應用,致使諸多師生通過更多途徑學習和了解知識,這對豐富高校教育形式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上述問題的出現,與互聯網思維存在密切的聯系。此情況下,高校要給予互聯網思維足夠的重視,并注重將互聯網思維應用到新媒體,為全校師生提供更多喜愛的內容,這對高校新媒體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也有利于高校新媒體更好地發揮其宣傳教育作用。
(作者單位:華南農業大學珠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