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媒體與政黨特別是執政黨存在著緊密的關系。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在新形勢下,要高度重視堅持和加強黨對媒體管理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明確認識短板,不斷探尋堅持和加強黨管媒體的路徑,使之更好地服務于黨和國家事業。
【關鍵詞】新形勢;黨管媒體;媒體工作
引言
媒體從誕生之初,就與政黨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同時,各國政府特別是執政黨也一直在探索管理媒體的策略。1905年,列寧最早提出黨管新聞工作的思想,他在俄國第一個公開的布爾什維克日報《新生活報》中發表的《黨的組織和出版物》一文中提出,報紙應當成為各級黨組織的機關報,黨的出版物應受到黨的監督,這是一篇論述新聞出版物黨性原則的綱領性文獻。中國共產黨歷來高度重視加強對媒體的管理,發揮媒體的重要作用。早在黨的的第一次代表大會就作出決定,“任何出版物、無論是中央的或是地方的,均不得刊登違背黨的原則、政策和決議的文章”。新形勢下,面對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和新媒體的不斷涌現,傳統的媒體格局和輿論生態面臨深刻調整、信息的生產和傳播方式發生深刻變化,給黨管媒體帶來挑戰。因此,研究堅持和加強黨管媒體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1.黨管媒體的概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堅持黨性原則,最根本的是堅持黨對新聞輿論工作的領導。
關于黨管媒體的定義,可以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些學者分別從思想、政治、實際工作和組織機構的角度,對黨管媒體進行概括。有的學者認為,黨管媒體是指導思想,亦或是方針、模式;有的學者認為,黨管媒體是黨中央對媒體的“行政管理為主的管理模式”。
本文中的“黨管媒體”是指中國共產黨依據黨紀法規、依據新聞傳播規律,對包括黨媒、自媒體暨新媒體的全面管理。
2.新形勢下堅持和加強黨管媒體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黨的一項重要工作,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事關旗幟和道路、事關貫徹落實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事關順利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事關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面對新形勢,堅持和加強黨管媒體具有特別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2.1是鞏固和加強黨的執政基礎需要
“黨管媒體”原則是黨領導國家和社會的重要途徑,是鞏固和加強黨的執政基礎需要。延安時期,毛澤東同志指出:“我們要戰勝敵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槍的軍隊。但是僅僅有這種軍隊是不夠的,我們還要有文化的軍隊,這是團結自己、戰勝敵人必不可少的一支軍隊。”媒體作為實現信息從信息源傳遞到受信者的一切技術手段,是對客觀現實的反應,在貫徹落實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順利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凝聚全國各族人民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歷程中,必須堅持和加強黨對媒體的領導,以體現黨的意志、反映黨的主張,維護黨中央權威,不斷鞏固和加強黨的執政基礎。
2.2是堅決捍衛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主體地位的需要
掌控意識形態領域的領導權是任何一個執政黨實現有效政治統治和國家治理的根本要求。無論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來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中的主體地位。新的歷史條件下,從世界范圍來看,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國際思想文化交流領域斗爭越來越復雜而尖銳,西方國家一直堅持對我國進行思想文化滲透,乃至直接出資資助某些團體,就新疆、西藏、香港等問題給予輿論支持;從國內環境來看,有的媒體特別是自媒體對某些問題的把握不是太好,不時出現一些與主流輿論相偏離的錯誤觀點,有的宣揚西方價值觀,有的惡意抹黑英雄人物,特別是在最近一段時間的香港暴亂中,一些港媒肆意歪曲事實真相,擅自發出錯誤報道,公然支持港獨;從社會思潮來看,隨著改革開發不斷向縱深推進,社會利益面臨深刻調整,各種社會矛盾和問題交相疊加呈現,人們的利益訴求多元化,導致了思想領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社會思潮,既表現出價值觀念、社會心理的多樣性,又表現出理論觀點和傳播手段的多樣性,這就需要我們通過堅持和加強黨管媒體,堅決捍衛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中的主體地位。
2.3是適應互聯網時代發展的需要
近年來,網絡技術支撐下的自媒體暨新媒體迅猛發展,打破了以黨媒暨傳統媒體為主導的傳播格局,極大地豐富了信息本身和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中國網民數達到8.29億。其中,手機網民8.17億,全年新增網民6433萬;互聯網普及率為59.6%。由此可見,自媒體暨新媒體受眾數量及其傳播力、影響力,都遠遠超過了黨媒暨傳統媒體;加上互聯網聚集的信息內容有海量無限性、傳播的即時性和交互性特點,已經對黨媒形成巨大的挑戰。因此,要清醒地認識到,互聯網發展對黨管媒體原則帶來了全方位和深刻的挑戰,必須堅持黨管媒體來統一思想、形成共識,凝聚智慧、匯集力量,推動改革開發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順利進行。
3.新形勢下黨管媒體的短板
面對快速發展的自媒體暨新媒體,黨在如何更好的管理媒體上,還存在一些短板。
3.1對自媒體暨新媒體社會影響的認識不夠
據統計,當前中國80%的熱點問題是從網上爆發的,而幾乎100%的熱點問題都有網絡媒體的參與。在突發事件的發展過程中,總可以看到我國眾多網民的言論表達,微博、微信朋友圈等新媒體形成一個龐大的社會輿論場,高度影響事件的輿論擴散速度,從而左右事件本身解決。社會公眾利益訴求和網民們的思想情緒,通過網絡得以充分體現和表達,制造和形成了一輪又一輪的網絡熱點。與此同時,鑒于體制機制缺陷,加之利益驅動,一些信息被少數自媒體暨新媒體選擇性、片面性的扭曲傳播,甚至是惡意炒作,在社會上引起不良情緒的廣泛傳播。一段時間以來,某些公權機關不能正確認識到自媒體暨新媒體的作用、特點及影響,對新聞輿論斗爭的嚴峻性認識不足,對黨管媒體缺乏清醒和科學的認識,沒有預備應對方案,不能正確處理網絡輿論危機,降低了黨和政府在群眾中的威信,動搖了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的民意基礎,給工作帶來被動。
3.2應對自媒體暨新媒體的能力有待提高
當今社會,人們通過自媒體暨新媒體獲取信息方式已經取代傳統媒體,整個社會成為名副其實的網絡社會。然而,整個社會特別是一些公職人員的網絡思維、自媒體暨新興媒體思維卻沒有隨之變化,缺乏對自媒體暨新興媒體知識的學習及應用能力,甚至懷疑、排斥、拒絕接觸、學習及應用自媒體暨新興媒體,出現“本領恐慌”。正是由于這種缺陷,導致在發生一些社會事件時,個別公權機關反應遲鈍,不能有效應對,甚至刻意出現禁聲、回避及對媒體的簡單圍堵等低級錯誤,最終使簡單問題復雜化,對民眾生活、事件本身解決和社會狀態帶來消極的影響。
3.3對自媒體暨新媒體的監管機制不夠完善
近年來,自媒體暨新媒體呈現“井噴式”發展,且具有傳播速度快和傳播空間廣等特點,為公眾表達自身訴求、參與公共事件的調理提供自由的、必要的空間,推動了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的發展,維護了社會公平和正義。但是,要用辯證的觀點來看待自媒體暨新媒體,在認識到其積極作用的同時,也要認識到其消極的或者說負面的作用。人們在表達訴求、參與公眾事件討論發表意見的時候,必須以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及黨和國家政策為基礎。由于監管機制不夠完善、力度不夠、力量不足,某些不負責任的言論、網絡謠言、犯罪分子煽動鬧事的言論不時通過自媒體暨新媒體表達出來,以至于影響黨和國家安全、社會穩定,而不能及時受到處理或者在事前得到控制。
3.4黨媒建設和發展與自媒體暨新媒體建設和發展尚有差距
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黨媒(包括各級黨報、黨刊和廣播電視臺)為了適應以互聯網技術為基礎的自媒體暨新媒體的發展,堅持與時俱進、勇于實踐,不斷探索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之路,力求打造新型主流媒體,更好地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但是,從現實狀況來看,各級黨媒在推動傳統媒體與現代媒體融合發展過程中,還有許多工作要做,有些地方黨媒由于跟不上媒介環境、市場環境的變化,甚至于陷入了困境,到現在仍然沒有尋求到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反觀百度、騰訊等自媒體暨新媒體,無論是在為受眾提供服務的載體建設、信息內容、傳播速度,還是在市場經營上,都取得不菲的業績。單從從2018年度的財報來看,百度全年業績總收入1023億元,凈利潤276億元;騰訊全年業績總收入3126.94億元,凈利潤787.2億元。當然,還有很多其他自媒體暨新媒體發展情況也非常好。經營業績是其他各項工作的綜合反應,這表明黨媒的建設和發展與自媒體暨新媒體的建設和發展尚有較大差距。
4.新形勢下堅持和加強黨管媒體的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新形勢下,堅持和加強黨管媒體是指把包括黨媒暨傳統媒體、網絡媒體在內的各級各類自媒體暨新媒體都置于黨的領導之下,以保證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具體來說:
4.1加強黨的領導
加強黨對媒體的領導主要是加強黨對媒體的政治領導、組織領導、思想領導及重大決策指導等。一方面,通過組織領導、人事任命及管宏觀、管決策等路徑,加強對黨媒的領導,確保黨牢牢掌握對黨媒的領導權;另一方面,通過有組織的派駐黨建指導員,加強黨建工作,實現黨對自媒體暨新媒體的領導,明確黨建指導員的職責,及時全面準確貫徹黨對自媒體暨新媒體的工作要求,做到自媒體暨新媒體黨建工作全覆蓋;再者,通過強化各級黨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和各級政府新聞出版、文化監察執法部門職責,全面加強對黨媒暨傳統媒體、自媒體暨新媒體的管理,實現黨管媒體。
4.2堅持正確導向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要把堅持正確導向擺在首位,始終繃緊導向這根弦,講導向不含糊,抓導向不放松”。媒體堅持正確的導向,是關系到黨和人民利益的大事。作為媒體,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必須以黨的任務為出發點,以黨的使命為歸宿,以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為指導,全面深入積極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黨和國家出臺的推動改革開放、創新發展、打贏三大攻堅戰等重大決策部署;必須把正面宣傳和輿論監督結合起來,即遵循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的基本方針,深刻反應人民群眾在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的偉大實踐中所展現出來的智慧和力量,熱情謳歌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做出突出貢獻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英雄人物、時代楷模,同時,在深入調查、真誠傾聽人民呼聲、及時反映群眾訴求的基礎上,正確開展輿論監督,幫助黨員干部改進工作,密切黨群關系。
4.3推動融合發展
落實黨管媒體原則,主流媒體陣地必須不斷發展壯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報、黨刊、黨臺、黨網等主流媒體必須緊跟時代,大膽運用新技術、新機制、新模式,加快融合發展步伐;要加強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發展網站、微博、微信、電子閱報欄、手機報、網絡電視等各類新媒體,積極發展各種互動式、服務式、體驗式新聞信息服務,實現新聞傳播的全方位覆蓋、全天候延伸、多領域拓展;要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使主流媒體具有強大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形成網上網下同心圓,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讓正能量更強勁、主旋律更高昂。作為主流媒體,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從實際出發,做好規劃,突出特色,統籌推進傳統媒體與現代媒體融合發展,做大做強主流媒體,更好地服務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
4.4堅持依法管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要依法加強新興媒體管理,使我們的網絡空間更加清朗。一方面,鑒于互聯網信息海量和媒體數量眾多,無法做到事事通過事前審核、監管,要把工作重心后移,注重加強事后監管,對于違反導向要求,觸碰法律底線,必須依法處理;對于惡意依靠違法博取眼球、增加點擊率及瀏覽量,獲取利益的行為,要嚴懲不貸。另一方面,要通過不斷完善法律法規,健全法律體系,明確法律責任,實現依法對媒體管理的全覆蓋,確保媒體全部在法制軌道上健康運行;同時,通過建立約談、通報批評、警示通知書、“黑名單”通報等,完善行政處理手段,補充依法管理的空白;要建立媒體的考核評價機制,堅持客觀公正全面考核評價,注重結果運用,引導各類媒體有序發展。
參考文獻
[1]杜永明.黨管媒體的理論創新[J].紅旗文稿,2010,(11):30-31.
[2]朱新現.全面從嚴治黨下“妄議中央”命題之探析[J]. 上海黨史與黨建,2016,(11):46-48.
[3]夏翊.如何加強和改善黨對新聞輿論工作的領導[J]. 長江叢刊,2017,(6):152-152.
[4]郭潔.加強和改善黨對新聞輿論工作的領導[J].軍事記者,2016,(04):12-13.
[5] 周霞.毛澤東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思想研究[D].中南大學博士論文,2014.
[6] 吳恒.“兩型社會”視角下荊楚紅色文化的當代價值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3.
[7] 余敏.黨的意識形態社會化與基層黨建融合推進的思考[J].長沙大學學報,2018,(06):62-65.
[8] 黃瑩.傳統媒體公共事件報道及研究——以2007年至2011年典型公共事件媒體報道為例[D].山東大學碩士論文,2012.
[9]習近平.十九大報告.
[10] 達多田. 醫院思政工作貴在求真務實[J]. 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05):13-14.
[11] 吳洋.論堅持黨管媒體與貫徹群眾路線的辯證統一[J]. 出版廣角, 2016,(9):66—68.
[12] 習近平.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 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共同思想基礎[EB/OL].新華網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9-01/25/c_1124044208.htm.
作者簡介:劉磊(1974—),男,安徽固鎮人,淮南日報社黨委辦公室科員,中級政工師,管理學碩士,研究方向為公共政策、科技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