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柏康
【摘? 要】體育是一門重要的素質教育學科組成,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體育教學不管是哪一方面都有了顯著的改善。但是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該課程中輕實質重形式的現象依然存在,這就使得初中體育教學效果大打折扣,無法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文章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就初中體育教學中的有效教學進行了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初中體育;影響;有效性;體會
引言
課堂是實施教學的主陣地,伴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我們的體育教學在各個方面都發生了積極的變化,比如教師的觀念、教學的質量等。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每個教師永恒追求的目標,因為有效教學是促使學生有效學習的最佳保證。但是在現實中我們發現教師做無用功的現象依然存在,究其原因就是無法真正去構建有效的教學課堂,那么要做好體育課堂的有效教學我們該怎么做呢?
1.影響體育教學有效性的因素
學生在每個年齡段的認知、心理及身體等狀態都是不同的,新課改以來,初中體育教師不斷創新,優化教學模式,提高了教學效率。但是,基于多方面因素作用下,初中體育有效教學受到影響,導致體育教學整體效果難以提高,阻礙學生的全面發展。
1.1教學目標的定位不準確
教學目標是體育課整個教學活動的指南和依據,教學目標制定得越具體,越精確,就越具有可操作性。目標不能定得太高,讓學生有望而生畏的感覺,失去了挑戰的勇氣;也不能定得太低,不經過努力就能實現,那樣就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一般應該是學生通過努力,“跳一跳”就能夠得著最好。準確的目標可以很明確地指導老師和學生朝目標方向努力,課堂教學效率就高。相反,體育老師制定的教學目標如果模糊不清,用詞抽象,具體要干什么,要達到什么程度沒有說清楚,教學就會失去方向,課堂教學效率就無從談起。
1.2教學方法的選擇不恰當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方法的選擇是否恰當,將嚴重影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法得當,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法不當,往往就會出現事倍功半的結果。一般在選擇教學方法時要充分考慮教學內容的復雜程度、教學對象的年齡、身體素質和能力、教學場地和設施等基本因素。
1.3對教材內容的理解是否透徹
體育課堂教學以教材為直接依據,對教材的理解程度將直接決定教學的有效程度。對教材理解透徹,就能合理地對體育運動技術進行分解和解析,教學的步驟也就清晰。就可以根據教材的特點和技能的力學結構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特別是技能的教學中就能使用高效率的輔助練習和保護措施,幫助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學會技能。
2.初中體育有效教學的措施
有效教學,指教師以體育教學活動規律為標準,爭取以最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取最佳的教學效果,充分挖掘學生潛能,實現教學目標,達到教學目的,滿足學生體育價值需求。如今,在教學改革的影響下,初中體育教學得到重視,但在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初中體育教學有效率并不高。在此,筆者將結合實際經驗,提出初中體育有效教學的幾點措施。
2.1轉變教學模式
課改前,初中體育教學強調的重點在于運動技能的完整性與系統性,過分追求技術動作,與競技體育存在諸多相似點。但是就初中體育而言,主要任務是強健學生體質,推動青少年健康成長,并非培養競技體育人才。以往初中體育教學中,主要采用灌輸式教學方式,教師是課堂的核心,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狀態,師生間缺乏交流和溝通,難以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例如,籃球教學中,面對“原地運球和行進間運球按拍球的部位有無差異”這問題,可在學習原地運球后,體育教師通過提問的形式提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要求學生間相互交流討論,并總結答案。通過啟發式教學,不僅可以增加學生對該部分內容的印象,鍛煉學生思維,而且有助于師生間、生生間的情感交流。另外,體育教師必須轉變角色,以引導者的身份,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加學生學習興趣,達到提高初中體育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2.2合理設置學習目標
在此談及的目標,不僅包括課堂學習目標,而且包括練習密度與運動負荷等。目標,對學生可能達到的學習結果進行評估,以學生身體素質、學習悟性以及認知程度等為依據。就目前初中體育教學而言,學習目標普遍存在含糊其辭、籠統、運動負荷不夠、練習密度不足等問題,導致教學效率難以提高。學習目標好比“方向盤”,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課堂教學以此作為指標,開展教學活動。因此,初中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在堅持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以初中體育的特點為出發點,結合學生實際水平,合理設置學習目標,確保達到教學目的。例如,籃球教學中,第一課時,體育教師主要介紹籃球的基本性能、運動術語(如卡位、扣籃、蓋帽、補位、補籃等);第二課時,重點在于運球練習,要求學生熟練掌握運球方法;第三課時,重點為投籃,學習目標應設置為熟練掌握投籃的技巧、動作要領等。
2.3豐富教學形式
初中體育教學,體育課形式較單一,顯得枯燥乏味,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因此,初中體育有效教學難以落實。因此,初中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應堅持“寓教于樂”的基本原則,而“樂”主要體現在課堂上的“趣味”,學生能夠在快樂中學習,學習中尋找快樂。例如,足球帶球突破練習中,體育教師設置不同的障礙,讓學生在障礙場地中進行練習,促使學生身臨其境,引導學生自我探索帶球突破的技巧,達到教學的目的。室內理論教學時,可借助多媒體,將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使得學生直觀感受教學內容,加深學生印象,提高學習效率。
3.結語
初中體育,是初中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增強學生體質的有效手段。因此,為實現初中體育有效教學的目標,體育教師應在深入理解體育課堂教學內涵的基礎上,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為重點,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宗旨,轉變初中體育教學模式,以學生實際水平,合理設置學習目標,采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方式,在反思的基礎上,開展個性化教學活動,達到提高初中體育教學有效性的目的,為高中體育學習奠定基礎,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于建勇. 初中體育有效教學的幾點體會和思考[J]. 考試周刊,2016(17):106
[2]馬英. 初中體育利用游戲實施有效教學的思考和研究[J]. 當代體育科技,2014,4(17):75
[3]劉建. 對中學體育有效教學的幾點思考[J]. 青少年體育,2013(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