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物理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重點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物理知識解決生活問題,鼓勵學生勤于思考,養成良好的思維品質與創新意識,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大部分物理教師過度重視理論教學,尤其是在升學壓力之下,帶有功利性和目的性進行授課,導致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一味地追求高分數,卻忽略核心素養的培養,文章就高中物理課堂如何培養核心素養展開相關研究與探討。
關鍵詞:高中物理;物理課堂;核心素養;物理思維
一、高中物理核心素養的內涵
傳統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重點是理論基礎與解題技巧,目的是幫助學生在高考中最大限度取得高分。但是,新課改背景下,則是以科學思維、物理觀念、實踐探究、科學態度為教學主要目標。學生除了要掌握理論知識之外,還需要靈活運用知識解決現實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通過獨立思考、動手操作、探索發現,總結物理規律,強化物理知識,從而形成完整的知識框架。這個過程不僅鍛煉了學生的物理知識運用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其中,科學思維指的是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后,運用其發現生活問題,總結這些問題的規律,運用客觀思維解決問題;物理觀念則是對科學思維的升華,學生具備科學思維之后,再接觸物理原理時便會有更深的理解;實踐探究指的是學生對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疑問,并通過實驗對自己猜想的結論進行驗證,只有實踐才能檢驗一切結論;科學態度指的是學生對物理知識有深入了解之后,在面對物理現象和問題時會自然而然從科學的角度去解決問題,發現本質。
二、高中物理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
當代社會需要的是創新型人才,而不是傳統的以分數論英雄,新時代的學生除了需要掌握扎實的核心知識,還需要具備成熟的實踐能力、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客觀的科學態度,只有成為對社會和國家有用的人才能稱之為人才。所以,在物理教學中,教師應該把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作為教學目標,不但要強調培養學生的理論能力和實踐能力,而且要重點培養學生的人格品德與綜合素養。
1.開展課堂提問,培養學生科學思維
學而不思則罔,而質疑是思考的前提,所以在物理課堂上,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實現對學生思維的啟發與拓展。例如在學習“電磁”這一知識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去發現生活中的電磁運用,比如家用微波爐,則可以提問學生“為什么微波爐要比水浴加熱快?”通過對這個問題的分析與探索,然后再拋出共振的概念,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又實現了新概念的導入。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在備課時提前設計課堂提問,恰當的課堂提問不僅有助于學生鞏固所學知識,還可以起到活躍課堂氣氛的作用,但是教師一定要設計啟發性問題,而不是簡單的是與不是等低效問題。
在物理課堂上進行提問時,物理教師要注意三個方面。第一,啟發性提問。教師在提出一個問題之后可以快速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而這個問題正好需要學生將新舊知識融合在一起才可以解決,如果問題設置太簡單對學生的科學思維起不到任何作用,太復雜則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所以教師要把握好問題難度。第二,關聯性提問。也就是說,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與所講的知識有關聯,并針對重難點知識提問,這樣可以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第三,注意問題反饋,很多教師在學生回答之后只進行簡單的對錯評價,這種做法是片面的,正確的做法是教師要對學生的回答思路進行剖析,找出學生問題所在,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
2.端正教學意識,培養學生物理觀念
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有助于學生日后快速適應社會,核心素養強調的是學生的綜合能力。也就是說,教師在物理教學中,首先需要端正物理教學意識,尊重學生課堂主體地位,充分挖掘學生主觀能動性,摒棄傳統“填鴨式”“一言堂”“滿堂灌”等落后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上潛移默化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與探究。總的來說,只有教師意識到物理核心素養的重要性,才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物理觀念,從而徹底改變當下物理課堂教學局面。
3.重視實驗教學,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物理教材中的大部分原理和概念,都是科學家們通過大量的物理實驗驗證得來的,所以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一味地要求學生進行文字性學習,尤其是一些邏輯性和抽象性比較強的概念,學生在學習時有一定的理解難度,這個時候教師應該開展實驗教學,讓學生通過觀察、實踐來掌握理論概念。在傳統實驗教學中,學生一般都是根據教師提前寫好的實驗流程開展實驗,對學生的思維有所約束。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該培養學生自主實驗能力,要求學生小組合作,獨立完成實驗設計、流程記錄、現象驗證、總結規律等實驗環節。這樣一來,學生既能掌握物理知識,又能有效提高實踐能力,而小組合作交流對學生的思維發展、社交能力均有所幫助。在學生實驗過程中,教師要實時觀察學生實驗進度,當學生遇到難題時給予及時的點撥,學生操作錯誤時及時糾正。
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但卻不是唯一的途徑。此外,教師還可以開展生活化實驗課,帶領學生建立第二課堂,因為物理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生活中的很多現象都可以運用物理知識解答,當學生學會用物理解決問題,有了萬物皆物理的意識時,便意味著核心素養的形成。例如在學習“彈力”這一知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帶蹦蹦球、彈簧、皮筋到課堂上,讓學生通過動手接觸實物了解彈力,也可以讓學生周末去跳蹦蹦床,并觀察體重與彈力是否有關系。開展生活化實驗,可以幫助學生實現教材知識向生活的延伸,激發學生對生活中物理現象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在提高實踐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物理綜合核心素養。
4.加強史料教育,培養學生科學態度
很多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略了物理史料教育,比如說學生只知道牛頓定律是牛頓發現的,伽利略驗證了自由落體,但是卻不知道這些偉大的物理學家們是經過多次的實驗,歷經各種困難才成功的。翻閱現在的物理教材,很少講述科學家的生平。所以教師在物理教學中,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向學生講述牛頓被蘋果砸了腦袋之后的一系列的猜想,也可以讓學生了解我國物理學家錢學森是如何排除萬難從美國回到祖國,又是在多么艱難的條件下研制出“兩彈一星”。很多學生以為物理只是簡單的公式與實驗,卻不了解一個物理學家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教師通過讓學生多了解科學家們的事跡,才能激發出學生內心深處的愛國情懷與民族使命感,讓學生意識到物理學科對于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性,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從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在新課改背景下培養高中生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首先需要教師樹立正確的教學意識,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物理問題,并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李瑞常.提高高中物理實驗教學有效性的研究[J].現代交際(學術版),2016(19):190.
[2]陳麗珊,陳 海.基于高中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物理教學探究[J].基礎教育研究,2016(20):7-8.
作者簡介:尹鴻發(1979—),男,廣西融安人,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中學物理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