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月華
自從2006年實施高中英語新課改以來,安徽省高中英語教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隨著教師對《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的了解逐漸加深,小組學習、合作學習、分層教學、體驗式學習、情感滲透等教學方式逐漸被廣大教師接受和運用,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培養逐漸得心應手,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有所提高。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全面提高了師生的語言素養。但是現行的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也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音符,特別是高中英語學業成績在某種程度上出現了兩極分化現象。這種兩極分化現象嚴重阻礙著英語教學整體水平的提高,影響著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也不利于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
造成英語學習兩極分化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現在:一是小學初中銜接不夠充分;二是部分初中英語教師專業發展受到制約。作為一名高中英語教師,該如何激發學困生學習英語的熱情,減少兩極分化現象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探索。
一、研讀課標與教材,抓好英語教學階段性銜接
作為一名合格的高中英語教師不但要了解高中英語課標的要求及教材的設計,更要了解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及教材設計。只有這樣,才能使得高中階段和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學順利地銜接。
課標要求小學生在小學畢業時英語水平達到二級標準,即掌握423個詞匯、30多個日常用語及相應的語法,并掌握48個音標的讀音及簡單的讀音規則。學生初中畢業時英語水平要達到五級標準,即掌握約1500個詞匯、80多個交際用語及相應的語法。如果學生在小學、初中階段未達到這些要求,就會對高中英語學習直接帶來一定的困難。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高一階段可抽出一定時間給某些方面基礎薄弱的學生補缺補差,對癥下藥,結合高一教材做好初中知識點的復習工作,以便讓學生盡快適應高中英語學習。教師對每個學生英語基礎有了清晰的判斷后,制定的教學目標就會更具體,教學中心就會更明確,重點就會更突出,教學結構秩序就會更完整。從認知、展示、訓練、運用到任務行動,課堂各階段活動的銜接就會更自然,教學效果會更明顯,學困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就會越來越濃,兩極分化的現象也會越來越少。
二、研究學生個性特點,激發英語學習興趣
新課程注重學生的個性特點,不能只看考分,忽略學生的個性特點。要研究他們的情感、心理變化、文化視野及學習的策略等。學困生中有的是內向型,有的是外向型,有的是冒險型。只要善于發現,人人身上都有閃光點,都有潛力可挖。我認識一位2013年從某省級示范高中畢業的學生,他性格比較內向,平時的英語成績不理想,高考時英語成績未達到及格分,他說自己特別害怕記單詞。后來,我給他推薦了一位經驗豐富、機智幽默的英語教師,這位教師輕松有趣的教學方法和豁達開朗的性格很快就吸引了這位學生,于是,他學習英語的興趣很快被激發出來,僅用兩個月的時間他就記住了3500個單詞,詞匯達到課標八級要求。有了一定詞匯作基礎,他的閱讀寫作能力也逐漸提高。去年這位學生以高分通過雅思測試,赴英國留學。由此可見,對待每種類型的學生,教師常常可以通過他們的表現來了解教學效果,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尊重他們的自尊心,對學習英語有困難的學生要有包容心。
三、研究學困所在,開出對癥“藥方”
學困生在高中英語課堂上更容易出現焦慮心理,這可能是與初高中教學不銜接,高考及與來自家長和老師的期望,同學之間的競爭有關。例如,初中英語的詞匯量較少,詞匯體系較為明顯。到了高中階段單詞量劇增,學生對高中高強度的英語學習很不適應。這時教師要研究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思維方式,例如學生是怎樣認知英語詞匯、語音、語法的。學困生往往是記不住單詞、聽不懂語法,他們學習詞匯的能力很弱,遇到大詞匯量的篇章更是束手無策。其實,教師對這部分研究得不夠。劉道義教授對詞匯的學習提出了十個要領:音形義相結合、語境中猜詞、看圖識詞、英語釋義、使用詞典和構詞法、類比、聯想、歸類以及詞塊等。只要學生能掌握這些要領,詞匯并不難學。
就詞匯教學而言,我們從教學一線反饋的成功經驗中可以得出幾點切實可行的做法。
1.激趣留趣,快樂學習
高一伊始,學生具有全新面貌與激情,開講新詞匯就需要教師利用這一優勢,把“主人”地位交給學生,刻意并鼓勵英語基礎薄弱的學生積極拼讀,忽略錯拼,重復校正,直到拼準。這種激趣既能幫助學生重獲自信又能喚起他們對學習的渴望。
2.語境助力,用中摘果
學生有了興趣與自信,下一步就該是記憶方法的指導。讓學生純粹記憶一個個單詞遺忘率極高,但如果采用“語境中認詞”效果會事半功倍。例如,The teacher encouraged(courage)him to spell the word with a smile.The encouraging(courage)look made him calm down and he made it.The encouragement(courage)in teaching is so important...這樣記詞有效地將學生的聽、說、讀、寫、用五種能力同步提升。
3.檢查評估,有序有律
耕耘期待收獲。學會了記憶的方法,教師要時刻注重反饋效果并給予適時的檢測與評價,這樣,才能及時發現薄弱點并彌補。每周安排一次口筆頭的檢查并形成常規,從而讓學生在課內外保持積極主動的記憶狀態,一則保證了效率,二則能培養學生良好的“溫故而知新”的良好習慣。
4.有的放矢,循序漸進
隨著教學內容的推進與變化,教師要切實做到分層次地對待不同程度的學生。備課時,應充分準備合乎學情的記詞方案,讓全體學生的潛力得到不同程度的發揮,從而逐步縮小優弱間的差距,實現“花開滿園”的目標。
四、營造英語教學生態環境,拓展高中英語學習空間
英語教學的生態環境范圍很廣,有課堂教學、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課內和課外活動的結合,開展對外交流活動,開展網絡交流活動,學校領導的重視與支持等。這其中關于開展對外交流活動,提高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筆者的體會很深。去年11月份,我參加了教育部在浙江外國語學院舉辦的教研員國培班。培訓會上,浙江省衢州市第二中學原校長、英語特級教師潘志強所作的題為《外語教學與國際理解》的報告對我們啟發很大。衢州市第二中學是一所普通的示范高中,生源并非拔尖。就是這樣一所學校,每年向北大、清華輸送十名以上的學生。2018年有14名學生被北大、清華錄取。每年還有多名學生被國外名校錄取。被北京大學列為浙江省唯一的后備人才儲備學校。該校的學生英語成績一枝獨秀,聽、說、讀、寫能力都很強。學生之所以取得這樣優異的成績,與他們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是分不開的。衢州市第二中學借助杜立特事件(二戰中中國農民救助美國飛行員的事件就發生在衢州)的淵源,先是與美國的一所學校締結友好學校,隨后與世界上40多個國家的相關學校有了友好往來,他們采取各種辦法讓學生愛英語、說英語。近十年來,每年九月份開學之初,學校都要讓每位高一新生與外國學生同坐一輛馬車,相互交流,暢談學校生活,并讓他們一對一地通過寫信、發郵件等形式繼續交流,這樣每個學生都有了相互溝通、表達的欲望。潘校長說,在該校幾乎沒有英語學困生。他們在與外國學生交流的過程中,從內心里激發出一種學習英語、學好英語的沖動。另外,衢州二中還請來了多名外教,這些外教大多是有經驗的語言教師,他們積極參與學校的課外活動,演話劇,辦小型Party,讓所有參與學生的思維、言語、表情、動作都處在英語語言環境中。
為了不讓一個學生掉隊,他們根據學生英語基礎的不同相應組織不同類型的英語沙龍。如小記者英語采訪團、英語辯論賽、小作家英語作文比賽、“小藝術家”繪畫比賽,與國際友人一同參加公益活動等,這一系列活動的開展讓不同基礎的學生都有所受益,有所長進。
近年來,池州市青陽縣中學英語教學水平也在不斷提高,這與青陽縣業已形成的良好英語教學生態息息相關。青陽縣人文積淀深厚,旅游資源豐富,2010年,青陽縣教育局與青陽三中編制了一本《錦繡青陽》英語校本教材,共32篇,將青陽的歷史、九華山的自然風光及其他旅游景點的導游詞等譯成初中生讀得懂且瑯瑯上口的英語短文,并要求學生全文背誦,暑假期間充當英語小導游,這個活動受到了教師、學生及家長的歡迎,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空前高漲,聽說讀寫的技能有了很大提高,也為高中英語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高中生英語學業成績兩極分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面向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這是每一位教師都應該遵循的教育教學理念。只要教師正視現實,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用高超的語言能力、嫻熟的教學技能和一顆拳拳的愛心來感染和影響學生,努力創造一個良好的英語教學環境,這樣兩極分化現象就會逐漸減少,“一花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的美好愿景就會如期實現。
責任編輯 錢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