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鐵梅
一、早期記憶與心理應激
“我記得太奶奶和奶奶在幫我洗澡,淋浴的噴頭一直在噴水,我在哭,但她們還是不管,繼續著她們的動作,繼續幫我洗澡、擦身子……我還經常會肚子疼,尤其是爺爺奶奶他們在身邊或者要來看我時候會更加疼。”
這是一個“問題男生”小豪的一段早期記憶片段。該生低年級時無法控制自身的行為,經常無厘頭地在班級大喊大叫,脾氣經常會表現得很暴躁。這樣一個本該活潑可愛的小男生怎么會這樣的格格不入,表現得非常不合群?作為教師,如果我再不管不顧,這個小男生將來怎么辦?隨著年齡的增長,這樣的表現會不會愈加嚴重?他能不能完成學業,自食其力,成為一個真正有擔當、有責任、有愛心的男子漢?
帶著諸多的疑問,我嘗試著走進他的內心,尋求最佳的教育途徑。于是我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咨詢了許多老教師,還曾經咨詢過專業的心理師。我的努力沒有白費,終于慢慢了解了小豪這些表現之外的因素:在他的記憶中我們很容易看出他對兩位老人的感情,記憶中太奶奶和奶奶幫他洗澡的畫面,可以判定這兩位老人與他的關系十分親近。能清晰地記得自己身體的感受說明他本身對身體非常在意,對任何意外觸碰他身體的事物有反感。
事出必有因。在與他父母溝通的過程中,一再印證了我的判斷:
過分寵溺。奶奶對他非常疼愛,從不讓孩子做一丁點的事,哪怕事力所能及的吃飯、拿筷子等孩子愿意做的事都被她包辦了。過分擔心。孩子不能有一點點的跌倒摔跤、磕碰等,平時外出都是嚴加看護,不離左右,全程高度戒備,導致孩子現在經常擔心自己會不會受傷,一點小傷都會追問父母是否會死之類的話題。
這個孩子還有經常腹痛的情況,但在醫院檢查過后發現并沒有什么生理狀況。我推測是因為某種心理需要導致的生理反應,結合早期記憶分析,我做出了大膽推斷:或許同他與爺爺奶奶的過度關心有關。家長震驚于這樣的推斷,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做起了調查。經過調查,果然發現他的腹痛經常發生在爺爺奶奶來看望他之前,或者周末因為有特殊原因沒有與爺爺奶奶見面的情況。我嘗試著提出解決的策略,讓爺爺奶奶與孩子分開一段較長時間,讓他能夠熟悉和適應這種環境。起初遭到了家長的堅決反對,我的苦口婆心勸說下,開始嘗試進行了干預。可喜的是,在這樣的干預治療之下,他有一個多月沒有腹痛的情況出現了。
在所有的記憶中,早期記憶是最具代表性的。早期的記憶能夠說明一個人的人生觀,這是其人生態度的雛形。它可以讓我們看出他是以什么作為自身發展的出發點的。如果我們不知道一個人的早期性格,就無從了解其真正的性格。
對于這樣一個嬌生慣養的孩子,縱容也許會贏得他的好感,看似是對治療有好處,但其實只是一種假象,只要對他稍有怠慢或忽視,他定會與你為敵。唯一的方法應該是讓他把注意力放在別人身上。從前沒有同桌的他在我的幫助下,有了同桌,雖然與同桌關系處理得不是很好,但別人總算也能發現他的優點,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他也愿意把自己的材料與他人進行分享, 雖然嘴上有不情愿,行動依舊表明了他愿意融入集體。
二、早期記憶與行為異常
“小時候從沙發上摔下來,左胳膊斷了,是哥哥推我的,還有一次把我從橋上推下去。”
“我就是不行,別人就是針對我。”……
這是雙胞胎兄弟中的弟弟,類似這樣的話常從他嘴里說出。
這個孩子的問題在于現階段經常出現自暴自棄的情況。結合早期記憶其實可以發現,他對別人的觀感十分在乎,渴求正面評價,可又無法獲得,所以才造成了現在的情況。
此外,他與哥哥的關系,家長不相信他對哥哥的敵意,說他們經常抱在一起,一直在一起睡覺。但這些都是表象,他對哥哥的敵意經常表現在與哥哥的競爭上。哥哥因為弟弟受到家庭稍多的寵愛而對弟弟有一定的不滿,弟弟感受到了這種不滿,只要家人和老師稍微表揚下哥哥,弟弟的反應一定是生氣、辱罵甚至會去毆打哥哥。這種情況可以理解為弟弟不想別人關注哥哥,想獨自獲得所有的關注。
顯然,這是現代家庭關系中逐漸增多的“二孩”所導致的情形。上例中,作為問題更為嚴重的弟弟,確實獲得了更多的關注,但這是用他不合理的行為獲取的;可惜的是家長和教師都沒有意識到,家長還說弟弟的心理更幼稚,所以要多關注弟弟。
結合早期記憶分析,我對家長提出了幾點建議:
給兄弟倆適當的距離。長期的無縫接觸,并沒有培養出他們的互敬互愛,給他們相對的空間,可以讓他們意識到自己沒有在意的對方的優點。
給兄弟倆更多交往的機會,尤其是弟弟。哥哥的人緣還不錯,弟弟因為行為更怪異所以沒有同學愿意與他深入交往合作。更多交往,對于減少他們對彼此的依賴有很大的好處。
對弟弟和哥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尤其是弟弟,渴求關注,給予關注,但不能以打壓哥哥為手段。應該關注他和哥哥共同努力獲得的成功,減少對哥哥的敵意。至少該明白對哥哥的存在并沒有讓其損失什么,而是獲得了更多。
三、早期記憶與教育意義
建立早期記憶檔案對于一個班級、一所學校來說,其意義不在于它能夠解決多少的問題,而在于當問題出現時,我們是否能夠找到問題出現的原因,知道該往哪方面用力,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如果我們聽到一個孩子不愛清潔時,一定是有人在他身后幫他收拾;如果我們聽到一個孩子害怕黑暗和孤獨時,一定是有人時刻關注著他。
兒童早期記憶的重要性在于,可以了解一個人理解生命意義的獨特方法始于何時。它們顯示出了形成人生態度的原因以及其最簡單的表達方式。根據一個人早期的記憶,我們可以判定:這個孩子是否曾受到家長的溺愛或忽視。其次,我們還可以看出這個孩子與父母、兄弟姐妹之間的關系。記憶的準確性并不是最重要的,其最大價值在于他們代表了個人的判斷:“在我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就是這樣的人了”,或者“在很小的時候,我就知道世界是什么樣子了”。
早期記憶分析不是萬能藥,但是它能夠幫助我們更深入地了解孩子以及現狀存在的原因。尤其是問題學生的問題大多形成于1~4歲期間。如果能剖析孩子的內心,讓他們知道表揚為什么要表揚,批評為什么該批評,而不是盲目地輕信于家長所說的孩子的性格。這樣我們在出現問題時,就能夠更有效地去解決。
【作者單位:南京市雨花外國語小學?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