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 馮從經
摘 要 “互聯網+”為加快教育現代化進程提供了有力保障,也為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提供了廣闊的技術平臺。隨著以“B-learning”為標志的混合式教育理念的日益被廣為接收,“在線教學”和“面對面教學”日漸融合,逐漸形成了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本文探討了建構主義指導下的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建構的主要內容和特點,介紹了實施該教學模式的主要環節,分析了該教學模式的優點和存在的問題,為推動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理論和實踐研究提供了有益參考。
關鍵詞 SPOC 混合式教學 建構主義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20.02.061
Abstract The "internet plus" gives a strong support for accelerating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al modernization, and also provides a broad technical plat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As the concept of "blended learning" has been widely accepted, the combination of "online teaching" and "face-to-face teaching" has gradually integrated into a blended leaning model based on 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 (SPOC). The cont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blended leaning model based on SPOC under the guidance of constructivism were discussed, and key links to implement this teaching model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Besides, the advantages and problems of this teaching model are analyzed in our study for promoting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search on blended leaning model based on SPOC.
Keywords SPOC; Blended learning; Constructivism; Teaching model
0 前言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教育理念、教學技術和教學方法也不斷改革創新。現代化的網絡和多媒體技術為教師提供了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也使得創設建構主義的學習環境成為可能。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高等教育應該如何積極應對?這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近年來,以“B-learning”為標志的混合式教學(blended learning)模式兼取傳統課堂的“傳遞—接受”與建構主義倡導的“自主—探究”兩種模式之長,形成了“有意義傳遞—主導下探究”相結合的全新的教學理念。目前,這種混合式教學理念已經被全球教育界普遍認同,也奠定了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
1 SPOC與混合式教學
2013年,MOOC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創始人Dave Cormier與Bryan Alexander教授又提出SPOC (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概念。SPOC是一種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SPOC有機融合了傳統面對面課堂教學與MOOC的優點,充分利用在線視頻與課堂教學,進行翻轉課堂教學。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逐漸衍生出了一種全新的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混合式教學理念的指引下,該模式通過線上線下教學相結合的方式,既充分利用了學生個人的零散時間和線上豐富多樣的優質教學資源,又有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升了學生主動探究和協作交流的能力,獲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 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建構
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創造了具有建構意義的情境,強調在線上線下學習過程中主動建構新知識,重視學生的“同化”和“順化”過程,重視意義的建構,可以通過情景、協作、交流、意義建構這四大因素實現學習環境的創建,順應了學生的學習規律。[1]該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建構主要實現了下列內容:第一,新型師生關系的構建。SPOC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師生之間的關系發生了轉變,教師通過制作教學視頻或上傳教學資源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自學,教師的主導地位得到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得以凸顯。[2]第二,教學情境的建構。為保證SPOC混合式學習活動的順利完成,需要對學生知識結構、教學內容、學習平臺等各要素進行前端分析和設計。SPOC教學過程中需要在課前圍繞課程主題,選擇教學內容,建立知識概念的框架,進行教學過程的線上線下規劃。設計適合線上學習的碎片化的知識/能力體系單元,重新建構適合線下面對面學習的系統化的單元,為學生混合式學習的順利實施提供條件。第三,網絡教學資源的建構。SPOC在線教學平臺兼具碎片化和系統化特點,是開展線上學習的基礎,需要大力建設網絡教學資源庫。該模式根據混合式學習的特點,線上線下分類建構課程資源 ( 如視頻、文檔、測試題、在線作業、互動論壇等)。大量的在線教學資源可以拓展課堂教學的空間,延伸課堂教學的內容。
3 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主要環節
在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中,教師精心設計線上線下的教學內容,采用問題驅動,引導學生探究,促進學生認真思考,完成知識的內化和建構,教師為學生“播下一粒種,打開一扇窗”。該教學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教學環節:
課前環節。教師根據自己所要教學的目標,在SPOC網絡平臺上發布本章節學習任務的導學單,主要包含預習要求、具體任務、完成時間節點。明確課堂展示與考評要求,同時發布電子課件、文檔、教學微視頻、課前小測試等。上課前,學生觀看在線視頻、PPT等相關資料,在線提交課前作業,準備課堂展示內容。教師通過后臺查看每個學生的視頻完成情況和作業完成的質量。同時,教師和學生可以在線上的課程論壇中進行互動,學生可在討論區對預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問,教師和學生均可進行回復討論。
課中環節。教師根據學生在線學習的反饋和對學生課堂表現的觀察,回答學生預習中的疑問,對教學重點和難點進行知識講解,分析關聯性、啟發性強的問題。不同教學內容可以采取豐富多樣的研究性教學方法,例如辯論式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情境式教學法、案例式教學法等。學生可以進行班級討論、小組展示等。教師組織和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和討論,對學生交流和學習過程進行點評和答疑,最終達到融會貫通的教學效果。[3]
課后環節。教師需要創設SPOC模式下的課程知識拓展,發布本單元課后作業,給學生創設出良好的復習體系。課后上傳相關的學習補充資料,便于學生加強記憶和理解。除了網絡在線的師生討論交流外,也可以建立微信群或QQ群,便于學生和教師進行實時的交流,以彌補網絡平臺交流的滯后性。同時,學生需按時完成課后作業。
教學評價環節。課程考核評價需要遵循全面、客觀、方便和動態的原則,評價學習發生的各個環節,真實反映學習發生的質量,科學選取指標和設定權重。學生總成績主要包括:在線學習情況、觀看和閱讀教學材料的情況、參與課程論壇情況、參與課堂研究性教學程度、作業和測試情況等。
4 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優點和存在的問題
基于 SPOC的混合式學習模式充分利用了優質的線上導學資源,能夠為學生的探究式學習和建構個人知識體系提供良好的條件和平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提高了課程的參與度,提升了學生學習的信心。該模式采用線上線下配合,優化了學習體驗,從而有助于提升學習效果。[4]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筆者發現該模式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思考并加以解決。豐富的線上教學資源是推進SPOC混合式教學模式發展的關鍵因素。第一,課前教師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設計、制作、篩選與完善,這無疑對教師的信息技術處理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第二,開展SPOC課程教學進行在線互動答疑,批改線上線下作業,現行的教學評價體系還無法衡量教師的巨大教學工作量和學時數。第三,教學硬件需要更新配套。該模式是線上網絡教學與線下課堂自由討論相結合的模式,傳統的教室無法滿足這種需求。第四,有的學生有刷在線時間、刷帖等行為,學生中也存在簡單拷貝粘貼的行為和在線測試抄襲等問題。
5 結語
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是課程教學中翻轉課堂的一個有益嘗試,還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進行改進、創新和完善。該模式既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探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注重了教師對教學重點難點的答疑解惑。[3]該模式有機融合了MOOC與面對面課堂的優點,科學設計了線上網絡教學與傳統面對面課堂教學,為學生課前的自主探究和課后拓展學習提供了更便捷高效的平臺,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和科學性。因此,建構基于SPOC的混合教學模式在高校的教學改革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廣闊的應用前景。[4]
項目來源:揚州大學商學院教學改革課題“《戰略管理》課程全英文教學的‘4C模式探索”階段性成果,揚州大學通識公選課核心課程《生命科學導論》SPOC課程建設項目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 袁玲玲.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8(49).
[2] 席鑫寧,徐金鵬.基于新建構主義的工業機器人技術 SPOC課程探索[J].職業教育研究,2018(6).
[3] 趙艷娜.有機化學SPOC+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實踐與研究[J].廣州化工,2018(12).
[4] 趙麗娜.基于SPOC的混合學習模式之理論探索[J].科教導刊,201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