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帥
摘 要:在知識經濟的推動下,高校之間的競爭也變得更加激烈,競爭的核心也轉移到了人才培養上。為了充分迎合高校教育教學管理的發展需求,高校教育管理實踐應當遵循“以人為本”教育理念,在考慮學生的成長需求基礎上,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進行教育優化,形成完善的教學管理機制,推動人才培養的建設。基于此,文章對以人為本在高校教育教學管理中的應用進行了分析,并結合當前時代下學生的成長需求提出了相應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以人為本;高校教育;教學管理
隨著新課改的逐步落實,我國的教育領域發生了相當大的改變,形成了全新的素質教育理念,推動了各個階段的教育改革。高校教育也需要在這樣的趨勢下進行教學優化,逐步完善基礎的教育教學管理機制,形成健全合理的教育教學實踐方式,推動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以人為本”是新時期國內教育開展所遵循的基礎理念,這一理念對于學生的主體性有著非常高的關注度,要求教育教學管理的有效進行應當以學生的成長作為主要實踐方向,所有的教學管理優化都應當將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作為第一目的。高校在新時期的教育教學管理當中,為了充分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也應當加強對“以人為本”理念的綜合應用,對基礎的教育教學管理措施進行全面優化,并通過對教學管理措施的優化來實現更加完善的素質教育,挖掘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培育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基于高校學生完善的認知和個性鮮明的特點,高校在教育管理的優化上,應當考慮到學生的不同成長需求,并為學生提供針對性的教育教學管理措施,以實現高質量、高效率、高水平的教育管理目標。
一、“以人為本”理念在高校教育管理中應用的科學性
(一)能夠迎合高校教育管理改革需求
高校教育為了迎合新時期的社會人才需求,開始對自身的教育進行改革優化,而在教育改革實踐的過程中,由于學生的素質是最為直接的影響因素,因而高校需要加強對學生綜合素質成長的關注度,并從這個角度進行教育管理優化,以迎合自身的改革需求,實現高質量的教育管理流程。高校教育屬于學生進入社會的最后一道門檻,這時候的教育教學已經不再是純粹的知識教育,也需要關注學生的社會素質與實踐能力,高校教育應改變傳統的教育思想,關注學生的素質成長需求,在“以人為本”理念的引領下,為學生營造最為良好的學習環境,積極采取科學的教育手段,提高學生學習的全面有效性,使得學生的社會素質與實踐能力都能夠得到迅速的提升。
(二)能夠滿足和諧校園的建設需求
隨著現代教育觀念在高校教育中的滲透,校園文化的建設也開始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許多高校都形成了建設和諧校園的發展目標,但是在實際的建設過程中,卻由于沒有基礎的實踐方向,導致實際的建設力度不足,多數高校都停留下淺顯的文化建設上,無法對教育教學管理形成直接的推動力。和諧校園文化的建設目標,在于構建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也只有形成健康積極的校園文化,才能夠引領學生在校園文化中持續受到熏陶,進而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改善最終的學習成效。為此,在高校和諧校園的建設工作中,也需要將“以人為本”作為基礎的實踐理念,穩步推進校園文化的科學建設,與教育教學管理的改革保持和諧一致,共同推動高校教育質量的提升。
(三)有助于培育高素質創新型人才
培育創新型人才是新時期高校教育管理實踐的主要方向,也是高校教育改革的第一目標。在“以人為本”理念的帶領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開展應當注重于培育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各項管理工作的進行都需要以學生的成長需求作為實踐方向,并且應當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努力提現高校教育的創新性、全面性和針對性。首先,高校應當對基礎的教育管理目標進行調整,不僅關注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同樣需要認識到培育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性。其次,高校教育應當在教學管理的過程中逐步放權,讓學生更多的進行主動學習,以培育學生解決問題的思想,逐步強化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推動學生的個性化成長。最后,高校教育還應當加強對學生社會實踐意識的引導培育,為學生更好的進入社會奠定基礎。
二、“以人為本”理念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應用
(一)尊重學生主體性,凸顯生本教育理念
高校教育已經不同于以往,所面對的學生也擁有了更加完善的知識基礎,尤其是在互聯網的沖擊下,許多學生都形成了鮮明的個性和獨特的思維。在這樣的狀況下,如果再對他們采取完全的知識灌輸式教育,很難產生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反而會影響他們綜合素質的提升。為此,“以人為本”理念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應用,也應當關注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且要在教育管理的改革過程中充分凸顯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高校教育教學實踐需要認識到學生的基礎認知水平,不可以繼續堅持傳統的灌輸式教育模式,轉而應當進行實踐創新,全面加強對學生主體性的提現。對于不同教育活動的開展都需要以培育學生綜合素質作為目標,注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活力,強化與學生的溝通交流,穩步推進學生的個性化成長。
(二)建立以人為本教學機制,優化高校教育管理體系
在高校教育教學管理制度優化過程中,需要認識到以人為本理念的科學性和實踐意義,并且應當在這一理念的帶領下,逐步建立完善的教學機制,以提高高校教育管理的綜合有效性。首先,高校應當打破傳統課堂教育模式的局限性,注重于協調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加強對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關注度。教師則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功能,優化課堂教學方法,致力于通過不同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主動學習活力。其次,高校還有必要形成全新的糾正引導制度,以最為合理的方式對學生的錯誤行為加以批評糾正,如通過典型示范讓學生了解到他們行為上的錯誤,而不再是以往的責罵,這樣的引導流程能夠維護學生的自尊心,也有助于學生迅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進而進行改正,實際的教育效果遠遠高于傳統的直接批評。最后,高校還應當對基礎的教學管理方法進行全面優化,確保不同教學方式都能夠以促進學生發展作為主要目標,使得學生的成長能夠更加健全合理。
(三)強化教學管理人員服務意識,提高教學管理質量
新時期的高校教育教學管理,應當在“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引領下,持續提升教學管理人員的服務意識,以為學生的學習成長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務。同時,高校教育教學管理還需要在追求教學質量的同時,調整基礎的教學方式,迎合學生的個性化成長需求,使得學生的各方面素質都能夠得到有效提升。由于教育實踐方向的調整,高校教育教學管理人員需要穩步提升自身的責任意識,積極優化基礎的工作內容,將學生的素質成長作為主要的管理實踐方向,最終提高教育教學管理質量。
三、結語
新時期的高校教育教學管理優化,應當遵循“以人為本”教育理念,全面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優化基礎的教育體系和教學機制,穩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改善最終的教育成效。
參考文獻
[1] 王玉蘭,梁琳.以人為本推進高校教育教學管理創新[J].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5(04):71-73+160.
[2] 李志杰,李育紅.以人為本推進高校教育教學管理創新[J].現代交際,2019(15):178-179.
[3] 王波.以人為本理念下的高校教育教學管理創新[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10):66-67.
[4] 翟麗萍.“以人為本”與做好高校教學管理創新工作[J].工會論壇(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2(03):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