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永香
摘 要:在歷史教學中,學生能夠領略壯偉的歷史畫卷,增加對歷史事件的了解,在走近歷史英雄人物的過程中,領略他們的英雄氣概和豐功偉績。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樹立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重要時期。通過對歷史學科的學習,學生能做到更加正確地明辨是非。在解決生活中的難題及看待社會現象時,也能夠運用歷史眼光理性地去面對。歷史的學習是幫助學生打開歷史之門,開闊眼界、拓展思維的有效途徑。因此,要提高學生對初中歷史教學的重視程度,教師就要在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學會用歷史的眼光縱向看待問題。
關鍵詞:初中;歷史思維能力;培養措施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216(2020)01C-0034-02
思維方式和能力為人們的行為作出指引。在面對學習、工作、生活等方面的不同現象時,行為方式的選擇基本上取決于思維的方式和水平。因此,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與提高,也是學生學習之外的重要任務,教師要注意將其作為教學的目標。歷史學科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引導學生學會用歷史的眼光看待問題,從歷史事件中總結經驗,以作為橫向對比的補充思維方式。在歷史的學習中,對學生進行歷史責任感的培養,也會隨著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提高得以實現。但是,就目前的初中歷史學科的教學情況來看,很大一部分教師并沒有意識到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的重要性,在課堂上只是將歷史知識一味地灌輸。這種教學方式無法讓學生體會到歷史的魅力,反而會使學生感到理論知識的枯燥乏味。如此一來,不僅對歷史知識的學習效率會降低,新課改所要求的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也很難實現。從長遠來看,這樣的教學方式會對學生產生不利影響。我們要通過構建寬松而民主的氛圍,關注學生的歷史體驗,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從而不斷地提高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一、培養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有益效果
當代教師應該研討教育方針政策,對教學工作進行調整,優化教學方案以及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發展綜合能力的空間。新時代提倡的素質教育所重視的教學內容不僅有科學文化知識的獲得,更重要的是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中學階段的課程內容十分豐富,因而學生的學習任務也十分繁重。在歷史學科的學習中,學生會發現歷史學科內容豐富繁雜,雖然有時間脈絡能夠將歷史知識貫穿起來,但很多小的知識點較為瑣碎,掌握難度較高。學生也因此會在歷史學科的學習中出現厭倦情緒。而且需要學生牢記掌握的時間、歷史事件、相關人物及人物稱號等內容,也會給學生的學習增添負擔。倘若一直沿襲過去缺乏趣味的“填鴨式”教學方式,學生只會感到無窮無盡的學習壓力。這也容易引發出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負面情緒。這時,從素質教育的角度出發,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成為將學生從厭倦情緒中“解脫”出來的良好方式,讓學生在歷史思維的幫助下擁有更多的智慧。
二、培養學生歷史思維方式的有效舉措
(一)把握大局框架建設,培養學生整體的歷史思維能力
提升學生在初中歷史學習中的思維能力,教師首先要保證自己掌握充足的歷史知識,在不斷地記憶與拓展學習中豐富個人知識,提高自身的歷史知識水平,促進個人專業知識素養的提高。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轉變教學思維,沖破傳統教學思維的限制,敢于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創新教學,豐富課堂內容,創設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氛圍。由于歷史知識點較為細碎,初中歷史教師在傳授知識點之外的一項重要教學任務就是深入歷史教材,同時不局限于書本知識,跳出課本的圍墻,根據課外知識的拓展,將所掌握的歷史知識有邏輯地結合起來,組成一個大的歷史框架,幫助學生在掌握全局的歷史框架之后,再為其中的小脈絡作充分的補充。
在整體歷史框架知識的掌握中,教師要培養學生整體性的歷史思維方式,對歷史知識進行梳理,在頭腦中形成系統有序的歷史知識。對于教材的學習,教師可以通過自己對歷史知識的掌握,靈活調整教材內容的教學順序,按照一定的方式組合。例如,教師可以將歷史教材的學習按照朝代來編排學科知識的教學順序,也可以按照中華文明起源的不同階段來組合教學內容的順序。總之,初中歷史教師需要不斷鞏固并提高個人專業知識水平,同時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按照一定的標準將教材內容靈活編排,幫助學生形成整體框架,在記憶歷史知識的同時,實現整體性歷史思維的培養。
(二)在多種記憶方式的有機結合中提升學生的記憶思維能力
教師只專注于知識教授的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社會和國家對人才培養的要求,所以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許多學校都嘗試不同的教學方法來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而歷史學科的學習不像其他學科那樣,可以通過對公式、文字知識點等的理解與掌握進行下一步的學習。對于歷史學科的學習,學生要通過理解加記憶的方式,才能牢固掌握歷史知識,在記憶中尋找歷史知識的規律,提高學習能力。
在初中歷史學科的實際教學中,歷史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早自習利用好,根據所掌握的歷史框架,從整體上進行記憶,開展有順序的記憶。也就是說,記憶需要學生從整體出發,培養整體性記憶能力。而對于時間、歷史事件、相關人物、器具以及歷史上出現的條約、條款等,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形象記憶。借助順口溜、聯想等記憶方式,降低對歷史知識內容記憶的難度。在多種有技巧的記憶方式的幫助下,使記憶知識成為一件具有策略性的學習任務,也在降低記憶難度的同時增添了記憶過程中的趣味,引導學生在快樂輕松的氛圍中學習,能提高記憶效率,改善記憶效果。在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系統的整體知識框架的同時,促進學生對記憶方式的靈活運用,為搭建具有個人特點的知識框架做補充,使這種知識框架不斷地得到完善,促進學生記憶思維能力的培養與提高。
在初中階段,學生的思維方式、學習能力等都處于基礎形成的最佳階段。初中學生的思維開始具備更多的成熟色彩,逐漸擺脫低年齡階段感性思維所產生的消極影響。初中階段的學生具備更多的主動思維能力。因此,初中歷史學科的教師要注意教學思維和方式的轉變,突破教學中的藩籬,在改變自身教學觀念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幫助學生學會把握全局觀念,從整體性思考。
初中歷史教學中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歷史學科教學的重要目標,也是近年來教育學、心理學研究的重要課題。通過思維能力的培養,能夠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歷史概念,使其學會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形成在歷史學習中分析、比較、綜合的策略。
參考文獻:
[1]李鵬程.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培養淺議[J].課程教育研究,2019,(8).
[2]王斌.初中歷史教學中思維能力的培養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9,(6).
[3]高長江.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才智,2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