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靜
[摘 要]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結合的學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識字和寫字、閱讀、興趣、想象、寫作等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教師要通過一些語文教學方法,讓學生通過語文課堂感受到世界的多姿多彩,感受到生命的奇妙宏偉,感受到中華民族古老的文化之根。
[關鍵詞]閱讀;興趣;想象;寫作能力
語文課堂要教學生認漢字,寫漢字,寫作文,寫出所見所聞、所思所感,這些是完成工具性的教學目的;語文課堂還要完成人文性的教學目的,如文化的傳承,人生的領悟,情感的共鳴等。因此,教師要積累有效的語文教學方法,構建生動活潑的語文課堂。
一、要重視識字與寫字
語文課堂要重視識字教學,識字教學的重要性不次于寫字教學。學生字認得少就完成不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最起碼要認識絕大部分的生字,才能掃清閱讀障礙,通過理解完成思考。如何進行識字教學,有的教師認為先識字,然后再學課文會更易于學生接受;有的教師認為先教課文,然后再識字更好一些。大多數教師更趨向于選擇后種方法,因為這樣可以邊學課文邊通過“猜一猜”,“聯系上下文”等方法帶領學生識字。在學生預習課文、教師講解課文后,教師把要求識記的生字寫在黑板上,然后讓學生挑出動詞并作出相應的動作,加強他們對這個字的印象,學生天生是愛動的,這樣還可以激發他們的興趣。如果是表示聲音的字,會讓學生直接發出聲音。識記完生字再讓學生給這些生字注音,教師直接批改出來,糾正學生拼法方面的錯誤。
在寫字教學中,除了特別簡單的字,教師要對所有的生字進行指導,因為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一學就會或都能掌握正確的筆順。生字中左右結構的字的比重最大,通常教師可以將左右結構的生字挑出來,讓學生判斷左窄右寬還是左寬右窄,壓線筆畫是什么,主筆是哪一筆等,學生觀察好了,生字書寫才能美觀。
在適當的時候,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欣賞書法家的字帖,感受書法的美,體會到書法美的背后的堅持不懈,懂得書寫的過程就是一個培養耐心的過程,心性得到磨礪,人生方能走得高遠。
二、要重視課外閱讀
今天的學生,光靠課本是不夠的,需要很多很多的精神滋養。課堂教學中的各種讀很重要,課外閱讀也不例外。通過課外閱讀讓學生完成自己的獨特認知和思考。別人遞給你的桃子和你自己在果樹上摘下的桃子哪個印象深刻?當然是自己摘的桃子印象深刻。課堂教學是教師遞給學生桃子,課外閱讀是學生伸手去摘桃子。所以在注重課堂教學的同時,千萬要注意學生課外的閱讀。
課外閱讀首先要注意內容的選擇。像關于天文地理的書,可以讓學生感受到世界的奇妙,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進而熱愛大自然,熱愛這個世界。人活在世界上要有興趣愛好,對于學生來說,相比于室內打游戲的興趣,大自然帶給他們的興趣會讓他們受益終生。一草一木,活潑可愛的小動物,皓空的明月,璀璨的群星……都會讓他們心情愉悅,產生發自內心的愛。在這個世界上能夠感受到愛和歡樂的點是很多的,但是相對于別的興趣愛好來說,大自然能夠帶給學生永恒的歡樂。這一切只能是從小時候培養,長大后他接觸的東西太多了,很難有這種純粹的歡樂。像泰戈爾,從孩童時代就喜歡大自然,而高爾基的童年經歷跟泰戈爾完全不同,所以他就沒有精力去關注大自然,他關注的是怎樣活下去。現在的學生衣食無憂,要引導他們歡歡喜喜地讀書,然后有所向往,進而進入大自然中去尋找快樂的點。還可以讓學生讀讀人物傳記,這個寒假我向學生推薦了米歇爾·奧巴馬的《成為》,學生通過閱讀,深深體會到她成功后面的步步努力。作為一名出身工人階級的黑人,她憑借自己努力取得的優秀,大學時在普林斯頓這所幾乎全是白人的學校就讀,但是不管入學時與別人有怎樣的差距,她付出更多的時間,在需要時尋求幫助,學著調整自己的節奏而不是犯拖延癥,最終迎頭趕上。畢業后她成為一家高端律師事務所的律師,工作幾年后,她才還完助學貸款。讓學生多讀一些人物傳記,可以早早看到更廣闊的世界,開闊眼界。另外,一些傳統民間故事和經典童話,都對學生有所幫助,讓他們從書中可擁有一些對于人生的初步認識,知道什么是好的,對的,美的,進而擁有一些真摯的情感和品質,遠離一些偏頗的思想。而寓言之類的書,則讓他們在懵懂中明白一些道理。
三、要重視朗讀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養
朗讀是讓所有學生積極參與語文教學的最好方法。很多名師在講公開課時都是通過不同層次的讀達到不同的教學目標。一般來說,初讀課文正音,理解課文大意;反復朗讀入情入境,完成對內容的深入理解;有感情的朗讀走進課文,想作者之所想,感作者之所感。所以語文課上要給學生讀的時間,更要讓學生明白每一遍讀的目的是什么,做好隨時指導點撥。
語文課堂講究動腦入心。如果語文課堂的知識點像走馬燈一樣從學生面前一晃而過,那是收不到什么教學效果的,有想象才能入腦,入腦才能去思考,思考才能有所收獲。因此,語文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學生想象能力的培養,最好的方法是在讀的時候滲透想象,學生入情入境、感同身受的理解,才能完成對課文的最好詮釋。
四、要注重培養寫作能力
語文課上寫作技巧的傳授是非常必要的。例如,讓學生學會用排比的修辭手法,以增強文章的表達氣勢;會用比喻、擬人的手法使語言更加生動形象、豐富具體;總結全文能使文章脈絡清楚;找文章的中心句能使讀者便于理解。這些都需要教師一點一滴地滲透給學生,讓學生熟練使用。此外,要讓學生通過日記的形式把自己的想法、生命中美好的時光寫出來。最開始學生可能寫得也不好,但是沒關系,只要他們愿意寫,必然能寫好。日記寫得多了,學生就會文思如泉涌,語感、思維能力也得到鍛煉。
五、要培養學習語文的興趣
只有讓學生發自內心地喜歡上語文學習,并正確地引導他們朝著興趣的方向靠攏,才是語文教育的正確方向。要培養學生學語文的興趣,首先教師要注重自己語言的表達,認真備課。通過認真備課讓自己的語言簡潔有力,不浪費課堂時間;通過備課讓自己的語言富有渲染力,帶領學生入情入境。有所打動,才能有所向往,才能有所喜歡。其次,許多語文課文都適合表演,通過表演可以讓學生有不同尋常的體驗,這比教師單純的講解更會打動他們。最后,用畫畫的方式也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古詩是中華民族的瑰寶,許多詩人用簡潔的文字描繪出優美的景色,進而抒情表意。這些優美的景色猶如一幅幅美麗的畫,讓我們情不自禁去想象,去走進,去贊美。比如李白的《望天門山》,教師邊講解這首古詩邊在黑板畫,同時讓學生在下面跟著畫。畫好后,再根據把畫的內容說出古詩,進而背出古詩。畫畫讓學生有了學的興趣,也提高了學生對古詩的記憶速度。
六、要傳遞積極的期望
語文教師不僅要向學生進行知識的傳遞、能力的培養和情感的熏陶,也要注重心理暗示,向他們傳遞正能量,傳遞積極的期望。因為期望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起著巨大的作用,要想使學生健康成長,就應該向他們傳遞積極的期望,讓學生有自信心,有信心才會把事情做好。多年以后,學生可能會淡忘自己的老師怎樣教他學生字,怎樣讀課文,但老師鼓勵他的言行會溫暖他的心靈,成為他前進的動力。當教師對每個學生都報以期望,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但是學生卻表現得不如心意時;當學生因為先天資質不同,即使付出的再多也還是落后時,教師永遠要對學生說:“只要你認為你自己確實盡力了,我們就接受任何結果。”同時還要說:“我相信你能行,你還有潛力,還能取得更好的成績。”學生得到了教師的理解、信任和尊重,就會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
總之,教師要讓學生通過語文課堂感受到世界的多姿多彩,讓學生通過語文課堂感受到生命的奇妙宏偉,讓學生通過語文課堂感受到古老的文化之根。語文的學習應該是快樂的,應該是學生自己想要去學的,而不是被動接受。我們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我們終將平凡,沒有幾個人能成為語文方面的專家。但我們可以通過語文學習熱愛人生,熱愛祖國,這就是語文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魏玉紅.小學語文朗讀的方法[J].讀寫算,2017,(16).
[2]李原.墨菲定律[M].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9.
(責任編輯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