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寧廣
摘要:在日常教育工作中,與學生構建和諧的關系,是班主任開展管理工作的基礎條件,同時也是其必須要做好的一項工作。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任務的不斷推進,我國對于師生之間的關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客觀因素的存在,很多班主任在開展管理工作時都會形成一定的障礙,究其原因在于班主任與學生之間沒有形成和諧關系,甚至形成了較為激烈的沖突。基于此,本文將對班主任在管理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簡單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和諧關系構建對策。
關鍵詞:班主任管理? ?師生關系? ?和諧關系? ?關系構建
隨著年齡的不斷提高,學生的認知思維以及認知能力也會不斷加強,自身的獨立意識以及叛逆心理會逐漸形成。當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管理時,倘若方法不當或者是程度控制不當,很容易就會引起學生的抵觸意識,從而形成師生沖突。這一問題的存在,不僅會影響到整體管理工作的質量,同時也會影響到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班主任們就應該注意調整自己的工作觀念,站在平等角度上與學生進行溝通,彌補師生之間的關系裂痕。
一、班主任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關系過于疏離,且兩者之間缺乏溝通。溝通是建立關系的關鍵條件。但很多班主任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卻忽視了這一點,無論是在進行班級制度構建、還是在對學生進行學習管理時,班主任都不會對學生的意見進行詢問,也不會了解學生的感受,兩者沒有交集,從而導致管理工作無法推進;其次,班主任的管理思想落后。當今學生由于網絡的存在,會形成較為先進的思想以及性格,很多班主任對此并不理解,并且會拒絕深入。班主任與學生之間形成了“代溝”,從而無法對學生形成有效管理[1]。
二、班主任管理過程中與學生構建和諧關系的對策
(一)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
一般情況下,在受教育階段的學生都會經歷青春期這一個階段。這一階段的學生通常會具備較強的叛逆心理以及獨立意識,當班主任或者是家長企圖走進學生的獨立空間時,他們會展現出較為激烈的抗拒意識,甚至會與班主任以及家長之間形成沖突。在對這一類型的學生進行教育指導時,班主任就應該注意調整自己的教育心態以及教學觀念,不要急功近利,也不要應用一些過于硬性的手段對學生進行指導,而是應該保持一顆耐心,深入到學生的心理,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以及情感需求,以此為基礎,與之進行有效的溝通。同時,在與學生進行溝通的時候,班主任也應該注意控制自己的語氣和態度,不要站在一個制高點的角度上對學生進行命令式的交流,這樣會使學生感受到一定的壓迫感,并且會形成明顯的抗拒心理。比如班主任可以把學生叫到辦公室,然后鼓勵學生坐在自己的對面,進行平等的交流,以此緩解學生的恐懼意識以及抵觸意識,讓學生意識到班主任是來和自己交朋友的,不需要對其進行過分的設防,從而促使兩者之間和諧關系的有效形成。
(二)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
在教育工作開展的過程中,班主任是否具備正確的工作觀念,是否具有較高的教學能力,將會直接影響到整體的教育質量[2]。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班主任是以學生接觸最為頻繁的一個群體,并且其也是會對學生性格發展能夠形成影響的主要群體。很多情況下,學生會無意識的對班主任的言行舉止進行效仿,甚至一部分學生會受到班主任的影響,形成與之相類似的價值觀以及人生態度。因此在與學生進行溝通的過程中,班主任就需要注意與學生構建和諧的關系,樹立正確的教育與觀念,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以及世界觀,為學生做好一個良好的帶頭作用。
首先,在日常教育中,班主任應注意自己的言行,針對于其所設定的班級規章制度,不僅要要求學生對其進行遵守,同時自己也應該主動的對其進行遵守,與學生站在一個平等的位置上,以此加強學生對自己的信服感;其次,在教學之余,班主任應深入到學生群體內,與學生探討一些與學習無關的話題,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比如流行音樂、電視劇或者是當下比較熱門的社會問題等,以此既能夠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同時也能夠有效的拓展學生的認知范圍。
(三)加強課堂上的師生互動
除卻日常接觸之外,班主任與學生之間在課堂上的互動也十分重要。有效的課堂互動能夠加強整體的教學質量,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對自己的班主任形成敬重心理以及尊重意識,從而有效拉近兩者之間的關系。但在課堂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班主任也應該注意合理的調整教學模式,通過一些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與學生進行交流,以此加強彼此之間的互動,促使和諧關系的有效形成。
首先,在教學中,班主任可以結合多媒體設備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比如,班主任可以借助多媒體軟件為學生播放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圖片素材或者是視頻素材,然后與學生就其中的內容進行共同分析,共同探索,在思維碰撞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深度,在彼此互動的過程中加強學生對自己的信賴;其次,班主任可以開展角色扮演的教學活動。例如,當班主任在引導學生學習某個知識點時,可以鼓勵學生扮演教師,而自己扮演學生,兩者站在一個對換的角度上,彼此進行提問解答,以此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深度,促使學生正確意識到班主任的辛苦,能夠換位思考,理解班主任的所作所為,從而愿意放下自己的心理防備,與班主任進行和諧關系的構建。
(四)尊重學生間的個體差異
在當前的社會中,由于網絡因素的存在以及社會環境的多變復雜,很多學生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自主意識,并且會具有明顯的自主想法。所以,在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的過程中,班主任就應該意識到,其所面對的并不單單是一個學生,也不是一個需要其進行教育指導的孩子,而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的性格[3]。俗話說,世界上并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所以也不會有兩個完全一樣的人。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指導,與學生進行溝通的過程中,班主任應該提前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進行了解,有針對性的選擇溝通方式,降低學生在溝通過程中所形成的不適感,使之能夠主動的卸下心理防備,與班主任進行相互溝通。
例如,針對于一些性格較為外向的孩子,班主任可以直接與之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也可以和他們做朋友,在課余時間內與之開展一些課外的活動;而針對于一些性格較為內向的學生,班主任可以通過網絡或者是寫小紙條的方式與之進行溝通,做他們的知心大姐姐或者是知心大哥哥,解決他們在心理上的一些疑惑,促使學生能夠意識到,班主任是自己堅實的后盾。
但在此期間,班主任也應該注意,當其了解到學生的一些秘密后,一定要對其進行保護,而不是大肆宣揚,也不能將其作為一種談資與其他人進行交流,這樣不僅會影響其與學生之間的和諧關系,同時也會直接傷害到學生的心理。
除此之外,在與學生進行溝通的過程中,班主任應注意貫徹“寬嚴相濟”的原則,不要單純地為了走近學生,與學生做朋友,而過度地對其進行寬容。正確的做法是,班主任應讓學生意識到,一切事情都應該有一個“度”。倘若學生犯錯,班主任還是應該對其進行嚴厲的批評,使之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從而推動學生的健康成長。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班主任而言,其日常所需要負責的工作,不僅是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學習成績,同時也應該注重與學生構建和諧的關系,以此深入到學生的生活中,對其提供有效的教育引導。而在與學生構建關系的過程中,班主任也應該注意調整自己的觀念,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構建寬嚴相濟的師生關系,以此既能夠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也能夠促使學生主動的對自己形成配合,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梁安合.班主任管理過程中與學生和諧關系的構建[J].課程教育研究,2019,(41):196-197.
[2]丁雪.論班主任管理過程中如何與學生構建和諧關系[J].課程教育研究,2019,(36):198.
[3]全崢.探析班主任管理過程中與學生和諧關系的構建[J].華夏教師,2019,(15):79.
(作者單位:山東省新泰市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