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帆帆
摘要:小學語文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理解和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也是與他人交流的基石。而小學作文作為語文教學的一部分,更是促進學生語言組織和邏輯能力過程中的重要一環。在當下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之下,要求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需要認真分析和領會生本教育理念,助力作為教學,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關鍵詞:生本教育? ?作文教學? ?語文? ?小學
一、小學作文教學的重要性
作文教學的目標是通過教師的教學指導,通過不斷地練習,促進學生書面文字表達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更進一步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邏輯能力等。
(一)促進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提升
在學生初次接觸寫作時,為沒有經驗所以表現欠佳,可能會產生畏難情緒。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中的一大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讓他們充分了解寫作。比如,教師可以收集其他年級的學生的優秀作文在班內進行傳閱并啟發他們作文并不難,只要我們把自己的生活經歷用文字表達出來。只要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記錄生活中我們感興趣的點點滴滴。通過這樣的啟發,讓學生知道作文離自己并不遙遠,可以寫的內容就在我們身邊。讓學生主動創作。除此之外,教師還要發現學生在寫作中的優點,如作文中的好句,在班中進行表揚,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通過這些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主動性,從而促進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提升。
(二)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小學語文教師使用最多的教學方式是讓學生跟讀、模仿,而小學作文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一部分,不僅要學生學會用書寫的方式記錄所思所想,而且也將聽、說作為重要的訓練方式,鍛煉學生的理解力和語言習慣。口頭作文訓練要求學生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做好中心凝練、材料選擇、謀篇布局、語言組織等多項任務并最終流利地表達出來。這樣頻繁的邏輯思維鍛煉能夠助力學生寫作任務的完成,同時也能夠在學生日常與人交流的過程中體現成果。
聽、說、讀、寫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四大環節,“說”尤其應當突出,但在實際的推行過程中,說即口語表達方面的鍛煉相對薄弱,還有非常廣闊的空間等待鉆研。
二、以往小學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伴隨著新教改的不斷推進,以應試教育為主的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正在逐漸消除,但仍舊存在很多的問題。小學作文教學就存在著兩難問題,即教師難教、學生難學,具體分析如下:
(一)教師層面
1.不以學生為教學主體
在當下新課改的大背景下,教師應該將學生視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讓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但是相當一部分教師未完全改變傳統教學觀念,仍舊采取傳統的教學方式,如:灌輸式、填鴨式。課堂的主體仍舊是教師,課堂活動整體形式以教師講授、學生聽講為主要形式,學生的參與度不高,他們一味地記錄老師講授的知識點,課堂互動性不高,很多學生不理解老師的話但沒有機會指出來,學習效果欠佳。
2.不注重對學生興趣的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受傳統教育的影響,教師大都根據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進行教學,不引導學生體悟生活并從中獲得靈感,不注重對學生興趣的了解和培養。加之上面提到的填鴨式教學和一言堂的教學模式共同影響,教學嚴重脫離了當下實際,存在指導過少和過多兩種問題現象,前者使得學生們對自己出現的問題認識不到位,無法下手修改,從而產生厭煩情緒;后者則會導致學生不主動發揮主觀能動性,只是一味根據老師提出的意見進行修改,最終造成全班同學的作文風格相似,沒有個人風格。
(二)學生層面
1.缺乏對生活的觀察
著名的作家、教育學家葉圣陶先生曾說:“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做成什么文字”。這句話對教師進行小學作文教學有很大的啟發,小學作文的題目內容一般都和學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素材和靈感都應來自于他自己身邊的人和事。這樣看起來學生的寫作都是非常的簡單,但是在小學語文寫作的教學現狀卻并不樂觀,學生們很難將寫作與生活聯系起來,他們更多的是將作文提升的希望寄托于日常積累的名言警句、其他優秀文章部分的記憶和背誦。在這樣的情況下就出現了作文內容相似,缺乏真實性,不利于作文質量和寫作能力的提升。
2.缺乏閱讀積累
作文教學也需要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這樣能夠促進學生寫出更好更優秀的作品,而閱讀優秀的作文和文學素材是提升學生文學素養的重要途徑。學生可以在閱讀中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同時也能夠在品鑒作品中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感悟作者通過文章所流露的情感。但是,在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學生為了得高分而去學習一些寫作套路,使得自己的思維受到禁錮,限制了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提升。
三、生本教育概述
生本教育是由中國華南師范大學基礎教育學郭思樂教授所提出的,它是以生命為本、為學生好學而精心設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其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點,一,兒童觀,即講述人的起點并非零,人具有的與生俱來的能力,這種能力是教育教學中的重要資源;二,教師觀,教師要在教學中盡可能不見自我,將教學知識點轉變為知識的靈魂和線索,從而創造最大空間讓學生積極學習;三,教學觀,教學就是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的自主學習,可采取多種方式實現少教多學;四,評價觀,取消統一的考試,采用學生的成長感悟進行評價;五,德育觀,學生的美好學習生活是學校德育的基礎。
生本教育要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尊重學生的興趣,看到學生之間的不同之處,因材施教,以達到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的最終目的。
當下的教育應逐步實現由“師本教育”向“生本教育”轉變,從教師好教導學生好學,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
四、把生本教育理念引入小學作文教學的方法
(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亞里士多德曾言:古往今來人們開始探索,都應起源于對自然萬物的驚異。由此可見,興趣對學習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的過程中不能拘泥于應試教育的要求,一味追求高分,而要通過作文教學和學生寫作的過程,讓學生自己觀察生活,從而感受到其中的樂趣,真正達到用心記錄生活的效果。比如:教師可以在作文課上帶領大家到學校花園或校外樹林等地進行春游,讓學生親近大自然,感悟大自然。回到學校之后讓大家自主寫一篇游記,記錄自己的想法。通過這個方法讓學生在觀察生活中關注自己興趣點并能夠很流暢地表達自己所思所想,同時,經過材料的篩選整理和謀篇布局,不僅促進學生的寫作能力,還進一步鍛煉學生多方面的能力。
(二)進行文學作品鑒賞導讀
杜甫曾在詩中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當下廣為流傳的文學名著,自是經歷了時間的檢驗,具有自身的特點。因受年齡的限制,教師可以篩選出一部分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優秀文學作品,如:《西游記》等。學生通過自主閱讀,逐漸走進作者所描繪的世界,感受故事人物的喜怒哀樂。教師再適時加以點撥,讓學生深刻體會到作者寫作的思想感情。輔助此項措施,教師可以進一步在課上開展讀書交流會,讓學生表達自己想法,大家相互交流分析,潛移默化地促進學生自身文學鑒賞能力的提升。
(三)采取多元化的評價方式
生本教育的觀念中的重要特點就是改變傳統的評價方式,即統一考試。小學作文教學就要貫徹這一理念,不以固化的形式:教師提供作文方向和題目,讓學生進行寫作,然后進行評價并相互對比,選擇優秀的進行對比。而應該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自己記錄日常生活的所見所思,給予學生去發現生活的任務,讓他們用心去體會然后在自己的作文中真情表達。教師要具體針對每個學生的作文給出相應的指導意見,不僅要針對普遍問題進行講解指正,更要針對每個學生的具體問題與其進行交流。同時,教師要建立表揚機制,不僅要表揚作文優秀的學生,而且也要表揚進步的學生,給予他們信心,促使他們做的更好。
五、結語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時寫作也是鍛煉和展示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重要形式。生本教育要求以人為本,以生命為本。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在充分了解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的基礎上,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式,發揮積極的引導作用,培養起學生的探索熱情和學習興趣,最終實現促進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書面表達能力等多方面的綜合提升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曉琴.淺析小學語文生本教學的有效途徑[J].課外語文(下),2018,(06):63.
[2]童蕾.關于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生本教育探討[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7,(11).
[3]范繼東.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生本教育探析[J].才智,2017,(02):120.
[4]王海泓.關于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生本教育的探討[J].小學教學研究(理論版),2013,(06):21.
(作者單位:龍溪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