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848年出版的《共產黨宣言》是科學社會主義的第一個偉大綱領,它用新世界觀——唯物史觀分析了歷史和現實問題,科學地說明歷史發展的規律,推動了國際工人運動的發展,改變了人類歷史發展的進程。進入21世紀,面對全球化的新挑戰,《共產黨宣言》對資本主義形勢的分析,勾畫的現代社會發展的歷史遠景對當今世界具有現實價值,也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依然有理論指導意義。
關鍵詞:《共產黨宣言》精神內涵? ?時代價值
1848年,一部具有創造性爆發力的偉大著作——《共產黨宣言》(Manifesto of Communist Party)橫空出世,整篇文檔無不充滿激情洋溢的革命信念和堅定不移的奮斗目標。它給19世紀中期的歐洲無產階級的革命運動以巨大的鼓舞和理論指導,在之后170多年人類歷史的發展中,經過檢驗和發展,深刻改變了人類歷史的發展進程,其思想光芒至今依然熠熠生輝。進入21世紀,其對當今時代大規模全球化的世界形勢的預言如此合理與敏銳,證明了《共產黨宣言》強大的生命力和重大的理論價值。
一、變革的時代
《共產黨宣言》發表于1848年2月,恰于此時,19世紀中期的歐洲正經歷著一場革命性的變動,這種變動是顛覆性的,人類社會進入了從未領會過的時代。
(一)從生產力革命到社會變革
19世紀上半葉的歐洲,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逐步鞏固,以蒸汽動力革命為基礎的工業化迅猛發展,人類工業文明時代已經到來。“工業革命帶來了社會生產力的巨大發展。工場手工業時代相對遲緩的進程變成了生產中的真正狂飆時期。”[1]工業生產的狂飆,資本主義生產力的大發展,社會財富成倍涌現,“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過去哪一個世紀料想到在社會勞動里蘊藏有這樣的生產力呢?”[2]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生產力的巨大飛躍,歐洲的社會關系和階級關系發生改變。原有的貴族、封建主開始采用新的生產方式,逐漸資本主義化,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對立的階級——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各國新興資產階級希望打破封建主義的桎梏,發展資本主義生產方式。19世紀中期,歐洲許多國家的資產階級都取得了政治統治,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了資產階級政治統治,以洛克、孟德斯鳩等啟蒙思想家的主張為理論依據和政治原則,構建以資產階級為主導的資本主義社會。
(二)德意志國家的民主活動
地處歐洲中部的德意志國家在歐洲歷史發展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3]在英法等國資本主義發展的影響下,德國的資本主義經濟逐漸發展了起來,要求統一和自由的聲音也日益顯現。在法國1830年七月革命影響下,一批激進的民主主義者提出廢除君主制,建立共和、統一和自由的德意志國家的要求。1832年德國召開了漢巴赫大會,1833年的法蘭克福起義,以及青年德意志、青年黑格爾派運動等,都以不同的形式反映了當時德國資產階級的政治訴求。在這一過程中,德國資產階級的政治訴求逐漸進步,進行資產階級革命,實現共和,建立政治統治成為頭等大事。
(三)無產者的力量
隨著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資產階級掌握政權,也使資本主義社會的固有矛盾——資本和雇傭勞動的矛盾日益激化。資產階級進行反封建斗爭的時候,無產階級為爭取自己的權益,也參加了資產階級的反封建革命。在革命過程中,也出現了雇傭工人反對資本家的斗爭,發生過無產階級的獨立運動。正如馬克思所說:“資產階級用來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現在卻對準資產階級自己了。但是,資產階級不僅鍛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還產生了將要運用這種武器的人——現代的工人,即無產者。”[4]19世紀3、40年代,歐洲一些國家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矛盾進一步激化,法國、英國、德國相繼爆發了三次工人運動,“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統治的歷史新紀元開始了”[5]。盡管工人運動都因鎮壓而失敗,但是他們的斗爭已經表明無產階級已經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工人階級即無產階級,已被承認是為爭奪統治而斗爭的第三個戰士”。[6]失敗的工人運動也提出了一個嚴峻的歷史課題——工人運動需要用什么樣的理論和策略武裝自己,才能解放自身,完成偉大使命。時代和革命的實踐呼喚科學的革命理論,指導工人運動走上正確的軌道。
二、《共產黨宣言》的精神內涵
《共產黨宣言》是“自從法國大革命的《人權宣言》以來,迄今為止最有影響的單篇政治文獻。”[7]對馬克思主義“這個學說作了完整的、系統的、至今仍然是最好的闡述。”[8]《共產黨宣言》開篇就表明了無產階級的態度,“現在是共產黨人向全世界公開說明自己的觀點、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圖并且拿黨自己的宣言來反駁關于共產主義幽靈的神話的時候了。”[9]《共產黨宣言》闡釋的“一般基本原理”,蘊含著的深刻精神內涵,為全世界無產階級指明了擺脫資本主義枷鎖和實現自身解放的正確道路。
第一,關于人類社會結構及社會運動規律的思想。這是馬克思主義最深刻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馬克思用這一基本原理,分析和闡釋了資本主義社會結構及其產生和發展的歷史,指出“每一個歷史時代的經濟生產以及必然由此產生的社會結構,是該時代政治的和精神的歷史基礎。”[10]資本主義社會是歷史長期發展的產物,有與其生產方式相適應的社會政治經濟制度和意識形態,不是永恒不變的。
第二,“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11]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是社會化的,反對政府干預,遵循市場自由競爭規律,“資本家沒有雇傭工人就不能存在。”[12]因此,當資本主義社會化大生產發展到一定程度,貫穿生產過程的基本矛盾——資本主義私人占有制與社會化大生產之間的矛盾便愈發不可調和,資本主義的飛速發展必然也飛速造就出成正比的反對力量,“它首先生產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13]資本主義的最后消亡“是一個隨著生產力的高度發展和生產關系不斷變革的長期演進的過程。”[14]這是馬恩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分析資本主義社會的階級關系和社會矛盾及運動規律得出的科學結論。
第三,關于階級和階級斗爭。馬恩對階級、階級斗爭做了科學的說明,使它發展成一門完整的科學,指出“至今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15]“⑴階級的存在僅僅同生產發展的一定歷史階段相聯系;⑵階級斗爭必然導致無產階級專政;⑶這個專政不過是達到消滅一切階級和進入無階級社會的過渡……”[16]馬恩通過歷史唯物主義的基礎分析階級斗爭是一種歷史現象,分析了資產階級國家政權的階級實質。在此,馬克思將階級和階級斗爭奠定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礎之上,指明無產階級要獲得自身解放必須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同時闡明了無產階級建立政權之后的歷史使命和任務。
第四,關于共產主義基本特征的原理。“共產主義的特征并不是要廢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廢除資產階級的所有制。……共產黨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論概括為一句話:消滅私有制。”[17]無產階級若要獲得真正的解放,實現解放全人類的偉大目標,必須廢除資產階級私有制。而資本主義社會化工業化大生產的發展為消滅私有制和階級對抗提供了客觀條件,最終,“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18]因此,科學社會主義指導無產階級政治實踐的終極目標就是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的發展。
三、《共產黨宣言》的時代意義
《共產黨宣言》是一部偉大的著作,在今天依然具有巨大的真理力量和時代價值。在新時代重溫《宣言》,就要深刻理解和感悟其中蘊含的馬克思主義科學原理和科學精神,不斷從中汲取科學智慧和理論力量。
(一)《共產黨宣言》體現了歷史的視野
《共產黨宣言》是一份為了一定的歷史時代而寫作的文件,是馬克思恩格斯在“歐洲工人階級重新聚集了足以對統治階級發動另一次進攻的力量的時候”[19],在特定的歷史形勢下和為了特定的歷史形勢而寫作的,代表了馬克思主義思想發展的一個階段。馬克思恩格斯在文中運用唯物史觀揭示了整個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每一歷史時代的經濟生產以及必然由此產生的社會結構,是該時代政治的和精神的歷史的基礎”[20],“它的核心是揭示各個社會尤其是資產階級社會的歷史發展。”[21]馬恩即在闡明隨著物質生產力的不斷發展,人類歷史上的任何社會形態的產生和消亡都具有歷史的必然性,“這些社會取代了先前的社會,使世界革命化,接下來必然為自身不可避免地被其他社會所取代創造了條件。”[22]
(二)《共產黨宣言》具有堅定的國際視閾
《宣言》出版至今,“共產黨人到處都努力爭取全世界民主政黨之間的團結和協調”[23],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推動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世界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運動以及人類的進步事業,其影響波及全世界。毫不夸張地說,《宣言》是“自從法國大革命的《人權宣言》以來,這本小冊子是迄今為止最有影響的單篇政治文獻。”[24]恩格斯曾說:“它無疑是全部社會主義文獻中傳播最廣和最具有國際性的著作,是從西伯利亞到加利福尼亞的所有國家的千百萬工人的共同綱領。”[25]到20世紀,由《共產黨宣言》的內涵主旨奠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通過列寧和俄國革命,變成了20世紀社會革命的典型國際學說”[26],成為歐洲大多數國家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的思想來源,由理論變成實踐,從一國到多國,20世紀中期曾經出現了一個與資本主義世界相抗衡的社會主義陣營。進入21世紀,大規模全球化的當今世界面臨嚴峻的問題,人們驚訝地發現馬克思所描述的19世紀中期資本主義的發展狀況,《共產黨宣言》對資本主義的分析中所描述的世界恰恰就是21世紀初的世界,“社會上文明過度,生活資料太多,工業和商業太發達。”[27]馬克思敏銳的預見到當今世界全球化擴張帶來的各種危機,因此只要資本主義制度還存在,以《共產黨宣言》為基礎的馬克思主義科學原理仍具有現實和指導意義。
(三)《共產黨宣言》的當代價值
《共產黨宣言》發表至今已經超過170年了,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盡管我們所處的時代同馬克思所處的時代相比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但從世界社會主義500年的大視野來看,我們依然處在馬克思主義所指明的歷史時代。”[28]今日中國,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所以結合新的時代特征和社會實踐,理解和把握馬克思主義所包含的深刻的精神內涵和研究分析問題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是每個共產黨人的必修課。《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對共產黨人和無產階級政黨的歷史使命、政黨性質等等做了科學的闡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29]這與《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論述的無產階級偉大歷史使命是吻合的,中國人民的幸福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一個有機統一體,中華民族的復興是中國人民獲得幸福的前提,“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共產黨宣言》是工人階級及其政黨的寶貴精神財富,每個共產黨人都應把《共產黨宣言》所蘊含的科學原理和實踐精神運用到“四個偉大”的實踐中,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以《共產黨宣言》為基礎的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樂章!
四、結語
《共產黨宣言》作為馬克思主義的光輝文獻,盡管在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馬克思恩格斯已經提醒讀者,“這個綱領……雖然在原則上今天還是正確的,但是就其實際運用來說今天畢竟已經過時。”不過,《共產黨宣言》根據唯物史觀這一最深刻的科學歷史觀分析闡釋了“兩個必然”、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以及共產主義新社會的基本特征等等,運用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不會過時的。從它誕生之日馬克思就提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解放全人類的口號,對科學社會主義基本特征的論斷也并未過時。不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只要人類不能解決所面臨的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處的矛盾,那么《共產黨宣言》的思想便不會過時。中國共產黨人應該正確理解和把握《共產黨宣言》的科學內涵,將《宣言》精神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相結合,解決當代社會主義面臨的主要課題,加以創造性的運用,不斷豐富和發展自身。
注釋:
[1]靳輝明著:《思想巨人馬克思》,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年,第6頁。
[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6頁。
[3]靳輝明著:《思想巨人馬克思》,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年,第9頁。
[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7-38頁。
[5]靳輝明著:《思想巨人馬克思》,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年,第12頁。
[6]《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04頁。
[7][英]埃里克·霍布斯鮑姆著、呂增奎譯:《如何改變世界: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的傳奇》,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4年,第102頁。
[8]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列寧全集》中文第2版,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頁。
[9]《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0頁。
[10]《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9 頁。
[1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3 頁。
[1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25頁。
[1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3 頁。
[14]靳輝明著:《思想巨人馬克思》,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年,第380頁。
[15]《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1頁。
[16]《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06頁。
[17]《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5頁。
[18]《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3頁。
[19]《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2頁。
[20]《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9頁。
[21][英]埃里克·霍布斯鮑姆著、呂增奎譯:《如何改變世界: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的傳奇》,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4年,第109頁。
[22][英]埃里克·霍布斯鮑姆著、呂增奎譯:《如何改變世界: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的傳奇》,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4年,第109頁。
[2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66頁。
[24][英]埃里克·霍布斯鮑姆著、呂增奎譯:《如何改變世界: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的傳奇》,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4年,第10頁。
[25]《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1頁。
[26][英]埃里克·霍布斯鮑姆著、呂增奎譯:《如何改變世界: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的傳奇》,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4年,第344頁。
[27]《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66頁。
[28]《黨的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2頁。
[29]《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6頁。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3卷)(第4卷)(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靳輝明.思想巨人馬克思[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
[3][英]埃里克·霍布斯鮑姆著,呂增奎譯.如何改變世界: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的傳奇[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4.
[4]列寧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5]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6]黨的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作者簡介:陳秀蓮,西藏民族大學,馬研班19級,思想政治教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