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軍
摘 要 作為一名音樂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基本音樂知識和技能,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審美能力,還要善于在音樂課堂上,以教學內容為載體,以感化陶冶為手段,把點點滴滴的德育因素貫穿于整個教學實踐之中,凈化學生的心靈,陶冶學生的情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真正達到素質教育“育人”的目的。
關鍵詞 挖掘教材 過程滲透 引領實踐 垂范情操
在教學中如何將德育的光芒散播到音樂課堂之中,使學生收到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效果,為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奠定基礎呢?筆者就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如何進行德育滲透談談自己幾點初淺的看法。
1在教材分析中挖掘德育的內涵
有些教材具有明顯的思想教育目的,屬顯性教材,如: 《歌唱祖國》、《我們多么幸福》、《美麗的家鄉(xiāng)》、《咱們從小講禮貌》等歌曲, 而還有一些教材,如:《到小熊家里去》、《小樹快快長大》、《小烏鴉愛媽媽》等,被稱為隱性教材,這些教材豐富的德育內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師在備課時去挖掘,發(fā)現(xiàn)和理解,如:歌曲《小烏鴉愛媽媽》內容是小烏鴉對媽媽純樸而真摯的感情。在學習過程中,教師通過故事、音樂活動及表演等形式,讓學生了解并充分感受小烏鴉反哺的整個過程,在過程中體驗小烏鴉對烏鴉媽媽的愛,進而引申到對自己媽媽的真摯情感。另外,在備課時特別要備好作曲家和作詞家,要把作曲家、作詞家的高貴品質與作品的思想內容統(tǒng)一起來,讓學生在學習音樂作品的同時,了解歷史、關注文化、感悟人生。偉大的音樂作品之所以能在歷史長河中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主要是這些作品或凝結著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或展現(xiàn)出作者高貴的人格品質。
2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的內容
小學音樂教學的內容主要包括唱歌教學、讀譜知識,欣賞教學和綜合訓練等,教師要分析這些課型的特點,把德育有機地滲透在各種課型之中。
(1)在唱歌教學中凈化學生的心靈。歌唱教學是音樂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歌唱最易使學生直接感受音樂藝術的魅力,同時又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陶冶情操的過程。歌曲以它獨特的美——樂曲的旋律美、歌詞的語言美、音響的意境美、表達的情感美在學生們的心靈中扎根,從而促使學生形成積極向上、朝氣蓬勃的精神面貌,凈化學生的心靈,美化學生的行為。歌曲《小鳥,小鳥》描寫了小鳥在藍天陽光下,自由自在地飛翔,抒發(fā)了對小鳥的熱愛,同時也暗示了人們渴望自由的心情。在這個單元里選材都與鳥兒有關,其目的就是通過小鳥啟發(fā)學生愛護動物、保護動物,教唱這首歌時,要把親切深情的感情教進去,才能讓學生體會到美好的學習環(huán)境來之不易,為了祖國美好的明天,我們現(xiàn)在必須努力學習。
(2)在音樂欣賞中陶冶學生的情操。如:欣賞《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曲時,結合抗戰(zhàn)勝利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激起學生的愛國之情。欣賞教學時,要使學生身臨其境,去享受歡樂、感受痛苦,去憤怒地遣責,去激情地歌唱。一旦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樂世界,就能喚起他們愛國主義的感情,讓他們感到勞動的自豪,學習生活的愉快,英雄行為的可敬可佩,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心靈的凈化。無數事實證明,音樂欣賞活動對于弘揚民族文化傳統(tǒng),能發(fā)揮不小的作用。
(3)在常規(guī)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師要認真設計教學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使德育滲透在教學的全過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說教,要見縫插針聯(lián)系實際,要制定切實可靠的音樂常規(guī)來訓練學生講文明、有禮貌的好習慣,從學生步入音樂教室、師生問好、坐站姿勢等都要養(yǎng)成一定的規(guī)范動作,以培養(yǎng)遵守紀律、舉止文明、尊老敬師的良好行為,基本訓練要通過發(fā)聲練習、節(jié)奏訓練,聽音練耳等培養(yǎng)學生和諧統(tǒng)一的良好心態(tài),新課教學要結合教材采用多種方法,使德育內容有機地滲透在教學中,課堂小結要面向全班各類學生,鼓勵他們發(fā)揚優(yōu)點,克服缺點,通過這些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和高尚的行為。
3在活動引領中開展豐富的德育實踐
在音樂教學中,要通過多種集體活動如合唱、合奏、音樂游戲等,營造出一種美好的情境,使學生在這種氛圍中體會到只有共同努力、團結協(xié)作,才能把活動開展好。這樣,將思想教育融于音樂訓練之中,不僅使學生受到了集體主義教育,而且提高了音樂能力。例如在合唱教學中,老師首先引導學生多聽優(yōu)秀的合唱作品,培養(yǎng)學生對合唱的興趣,讓學生分小組練習不同聲部的旋律,熟練后再集體協(xié)作合唱,理解合唱的要領,要求每位學生在聲音狀態(tài)、力度變化、口型和呼吸、起聲、收韻等方面都盡量一致,各聲部聲音要均勻,團結協(xié)作,共同完成活動。在學校的歌唱比賽中,學生忘情地歌唱,在齊唱校歌的時候自信而驕傲,大大拉近了學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和協(xié)作意識得到了提高。
4在師德垂范中熏陶理想的德育情操
教師的人格在學生品德形成中具有參照作用,能對學生產生潛在的、持久而深刻的影響。教師在各方面要率先垂范,用自身的形象去感染學生、教育學生,真正做到以情動情、以愛育愛、以德育德,有效提高德育滲透的實效。《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指出:“教師應當把德育貫穿和滲透到教育和教學全過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樂記》中也記載:“樂也者,施也。”因此,教師要重視發(fā)揮音樂的教育作用,通過音樂藝術的魅力,給學生以積極向上、奮發(fā)進取的精神力量。
音樂教師要通過生動有趣、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使學生獲得豐富的音樂審美體驗,積極主動參與到音樂實踐中。尊重學生不同的音樂體驗和學習方式,能為學生提高審美能力、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形成良好人文素養(yǎng)奠定良好的基礎。在教學中,我們應特別注意發(fā)揮音樂課的德育功能,陶冶學生的性情,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讓德育之光在學生的心靈深處閃耀,在學校這片凈土上播種美好的種子,相信經受風雨的洗禮后,終將“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