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躍忠
【摘 要】人類所創造的一切成果都是創造性思維的外觀或物化。千百年來,人類就是憑借創造性思維不斷地認識著世界和利用著世界。而我們所培養的下一代就是將來世界的主人,更應該具有創造性思維能力,現行的《數學課程標準》的目標中也提出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因而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優化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受考試、“唯分數論”的影響,有些做法制約著學生創造性能力的發展。
【關鍵詞】導入自然;挖掘教材;創新思維
一、導入自然,激發學生創造性想象
原蘇聯著名心理學家烏申斯基說:“如果最初教學充滿了形容、色彩、聲音,總之,能夠為兒童種種感官所接受。這時我們就能使自己講授的知識為兒童所接受,并且使我們自己也到兒童思維的境界”。可見一堂課的開始階段是何等重要。可是有些教師為了他的目的而設計的導入卻制約了學生創造思維。
如:我聽了這樣一課的導入:在教學圓的周長時,教師在導入時,他的設計制約學生創造思維。教師拿出一根鐵絲圍成的圓對大家說:“誰能用一種方法,得出圓的周長?”一位同學站起來說:“可以把鐵絲拉直,從而量出鐵絲長度。”教師拿出一個木板制成的圓對大家說:“這個圓能拉直量周長嗎?”(學生哄笑,那位同學紅著臉坐下去了。)有一位同學站起來說:“可以把木板放在直尺上滾一周,就行了。”教師想了一會兒,隨手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圓,說:“黑板上的圓誰能拿下來放在直尺上量嗎?”這時大家都沉默了……這時候教師說:“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一種更好的方法來求圓的周長,也就是利用公式來計算圓的周長,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圓的周長公式。”這樣的導入雖然達到了教師預期的目的,但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的思維,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應該對回答的同學給予表揚,確認他們的方法是正確的、可行的,要引導學生更深入的思考,從而驗證他們的創造性想象。
二、新授,挖掘教材內容,激發學生的創新力
在新授的時候,教師應創造性的利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可培養創造性的因素,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思維的獨特性(即求異性)是創造性思維的基本特征。它是以大膽懷疑、勇于挑戰、不盲目唯從、不迷信權威為前提的。在教學時我們提倡并鼓勵學生不唯從教材,不迷信教師為學生提供表現和創造的機會。在如教圓柱的體積計算時,教材中的體積計算公式是:圓柱的體積=底面圓的面積×圓柱的高。如圖:
此時引導學生觀察圖有沒有其他的解法,有同學就提出不同的看法,如果把拼割后的形體,側放那么圓柱的體積也可以這樣計算:體積=圓柱側面積的一半×底面圓的半徑。圖:
三、鞏固,創設條件,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創造思維的表現形式是:收斂思維→發散思維→收斂思維→發散思維→……傳統的數學偏重收斂思維,不利創造思維的培養。我們在鞏固新知時,注意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在鞏固練習時要做到以下幾點:
1.鞏固練習時要注意數學問題的引伸和推廣。
2.鞏固練習時要注意“相似性練習”與“相異性練習”。
3.鞏固練習時要注意“變形性練習”。如:“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的練習。
四、練習,由“被動”學習變“主動”學習,進一步訓練創新能力
習慣的練習是老師問學生答,教師布置相關的練習學生做,這樣的學習實際上學生只是“被動”地學習,機械的回答老師的問題完成老師布置的練習。學生從來不去思考老師為什么要出這樣的題目,實際上使學生失去了創造性思維的機會。我們在練習的時候讓學生問學生答,學生編題學生答,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又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如:在“一個數占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應用題”練習時,就給出條件:某班有男生30人,女生20人。學生提出問題有:①男生占女生的百分之幾?②女生占男生的百分之幾?③男生比女生多的百分之幾?④女生比男生少的百分之幾?⑤男生占全班的百分之幾?⑥女生占全班的百分之幾?⑦男生比女生的人數占全班的百分之幾?⑧女生比男生少的人數占全班的百分之幾?通過這樣的練習,既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五、課外練習,延伸想象,合理創新
在布置課外練習時,可以把課內的知識向課外延伸,使學生把課內外的知識結合起來。如:學生學習了目測和步測,課后就可以進行實地測量,有同學就測量了學校的水泥跑道的長度;有的同學測量了教學樓的長、寬,還計算了教學樓的面積……這樣即加深了對課內知識的理解,也訓練了學生的創造思維。
總之,在教學的整個過程中,時刻注意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造就出有創新思維的一代新人。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東縣岔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