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是小學階段的重要學科,小學數學則是學生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階段之一。為了打好基礎,讓學生形成良好、正確的學習態度、學習素質,教師就需要立足時代背景,結合時代追求開展教學工作。要站在新課改和核心素養這一契機下,開展教學工作。對此本文將以當前小學數學教學對于核心素養的理解出發,從日常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展開討論,旨在交流筆者經驗,助力各位教師一同進步。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數學;教學策略
一、 前言
要強調的是,數學教育并非對于理論概念的簡單教學,小學數學教育過程需要體現生活,融入生活,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順利理解知識。教師需要重視核心素養概念,將其落實到日常教學中,展現教學本身的價值、本身的作用。在學生能夠學以致用知識以后,教學效益才能夠展現得淋漓盡致。教師需要展現數學教育學以致用的價值,日常教學對核心素養的應用能夠幫助學生切實理解與感受到數學學習的價值和意義。數學并不是包括單純的圖形和數字。雖然不少教師平時教學中有著眼于理論角度,做核心素養教學,但是在實踐中卻并沒有展現核心素養價值,而這將會是本文重點討論的話題。
二、 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內容及含義
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可以用以下十個核心詞來概括: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應用意識、創新意識。其中,最重要的是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應用能力,這是數學教育的培養追求和方向。
從一定的角度來想,核心素養可以看作是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需要形成的特殊綜合能力。要說明的是,核心素養并非簡單的說包括哪些具體的技能和知識,同時也并非平常所說的數學能力。數學核心素養起于數學知識和技能,同時也凌駕于數學知識和技能。在學生核心素養中所反映的是數學思想與數學本質,是一種學生在學習數學中所形成的具有持久性、整體性、綜合性特征的能力。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圍繞數學課程內容和目標合理設計教學。
在核心素養當中,反映了數學的價值和本質。雖然核心素養并不是具體數學內容,但同樣也展現了數學的價值和本質意義,反映的是數學知識當中蘊含的方法和重要思想。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等等一切和數學知識有關的內容都是學生在學習數學時候所必備的能力。核心素養在學生的數學素養成長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只有教師多關注學生核心素養培養,才能夠切實提升數學本身的價值,學生學習的質量,展現數學內容的真正意義和特點。
三、 培養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意義
作為學生系統性學習知識的開端,數學教育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夠得到許多收獲。
首先,核心素養所反映的是學生數學素養基本標志。數學教育的出發點和設立初衷為的是提升人民數學素養。數學本就是人類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數學素養是所有公民都需要具備的素質素養。為了推動學生成長,數學教育就需要確保學生能夠掌握學習和生活中所需要具備的技能與知識,展現數學在人才創新力、思維能力培養中的價值。數學素養是數學教育基本的任務,是現代公民培養過程中不可忽視的話題。
其次,核心素養所體現的是數學課程總體目標和基本理念。數學課程應致力于服務義務教育,達成義務教育目標。要面向所有學生,確保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在這樣的背景下成長。數學教育是我國教育的基本要求。學生需要在這樣的背景下掌握數學方法、數學概念,形成數學感悟,積累實踐活動經驗和數學思維。比如應當讓學生形成空間觀念、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模型思想和數據分析觀念。
最后,核心素養反映了數學的價值和本質。雖然核心素養并不是具體的數學內容,但是卻蘊含了很多數學方法和思想。比如數據分析、空間觀念等一切和數學關聯的部分。
在小學數學教育中,核心素養培養是需要著重關注和考慮的話題,教師需要重視學生核心素養培養,有意識地在技能和知識教學中展現核心素養培養價值。
四、 培養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策略
(一)結合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
如學習《小數加減法》一課。這一課的目標是讓學生理解與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了解小數和整數在加減法算理上的關聯,明白小數點對齊的道理,具備計算能力,并能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感受學習和成功的樂趣。在掌握計算方法的同時,形成知識遷移類推、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中教師不妨創設學生熟悉的環境,教師扮演商店售貨員與學生交談:歡迎各位顧客,本店出售各種款式文具,因正值本店店慶,所以全部低價銷售,不過每人只能選兩樣文具,請自行組合。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購買方案。熟悉的環境激發起了學生的探索欲望,隨后學生便結合自己的經驗,開始了搭配與設計。學生在計算和設計的過程中將文具價格給出的角看作是基本單位,讓小數加法變成整數加法,把元和元加到一起,角和角加到一起。比如某同學想買的書為6.45元,想買的詞典為4.29元,學生就會6+4=10,然后用0.45+0.29=0.74,最后用10+0.74=10.74。學生在親自實踐中明白了生活問題的處理方法,當然這時候教師要反問學生,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比如在計算6.58+9.85這種小數加起來會出現進位的問題時候應如何計算,學生有的繼續用剛才的方法,而有的學生則會聯想到在之前的基礎上,拓展出其他的辦法,比如有的想到了先計算整數得出整數部分有15以后,0.58+0.85看作是(0.58+1)-(1-0.85)=1.43這樣的方式,充分活躍了學生的大腦,開發了學生的思維。
(二)借助生活實例發展學生的數據分析觀念
如教學五年級《折線統計圖》這部分知識的時候,學生已經掌握了包括簡單統計圖表、平均數、分類等各類知識。學生在掌握與學習統計知識和能力的過程中,能夠形成數學分析能力和觀念,這是教學中教師需要尤其注意的。將數據的分析看作是數學核心素養,其分析觀念的要求包含,要了解和掌握現實生活當中的調查研究、數據搜集,并充分對數據做出相應分析和判斷。要洞察數據的本質和背后的引申含義,了解同樣數據的多種分析辦法。要按照對應的問題進行合適的分析,按照問題背景選擇合適模式、合適方法,依靠數據分析獲知與體驗數據的隨機性。這是因為同樣事情每次所能夠得到的數據其實有可能會不一樣的,當然只要擁有了足夠的數據其實就能夠明白生活中的規律和不同。
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跟學生說:大家都發現了,近些年我們這里的經濟發展越來越好了,政府修建了很多新的公園和娛樂場所,愿意來我們這里旅游的游客變得越來越多,為了讓這些游客能夠感受到我們家鄉的魅力,我們有必要讓游客提前了解到我們家鄉的氣溫變化,帶上更合適的衣服。那么接下來就讓我們去搜集材料,將數據制作成折線統計圖,幫助游客更好地掌握我們家鄉的溫度情況吧。學生聽聞了這個要求,興高采烈的加入到了活動當中。學生有的用報紙,有的查網絡,還有的二者結合,總之用了各種各樣的辦法,最后拿到了氣溫數據。從學生制作的折線統計圖可以看到,每年的1至7月份,本地的氣溫一直在提高,而從7月開始直到12月份,本地的溫度則在一直下降。此時教師可以加緊鞏固學生的折線統計圖制作能力,教師可以繼續說道:從氣溫的變化角度來看,其實我們的生活受到的影響是非常突出的,我們在氣溫變化的時候就要購置新的衣服,并且天冷了還要做好室內加熱,這時候空調銷售、羽絨服銷售、用電用水等等都會出現變化。接下來請大家繼續調查,了解一下家里每年水電費情況,前往商場調查一下羽絨服和空調的售賣情況如何。學生再次投入到了活動當中,學生按照搜集到的數據繪制折線圖,而這次的折線圖情況幾乎和上一個環節家鄉溫度保持等比例水平。
要強調的是,教學中,不論是讓學生參與什么樣的活動,教師都不應該直接將數據交給學生,而是讓學生自行調查,收集,整理,這樣做的目的是調動學生思維,讓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參與。學生親自實踐、親自動手中展現了自己的個性與思維。此外學生自行搜集數據,制作折線統計圖也有助于幫助學生深刻明白折線統計圖特征。學生在自行判斷和分析中形成了數據分析觀念,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
(三)運用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如學習六上《確定起跑線》一課的時候,教師需要明白,這一課的目標是讓學生了解田徑場跑道結構,了解起跑線的正確布置。要結合實際問題,在觀察中,比較分析與歸納,形成獨立思考以及合作交流素質,應對實際問題的處理。要通過這樣的活動與過程,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探索樂趣和意義。為了讓學生切實明白這一課的知識,教師不妨真的帶領學生前往操場。
教師可以讓兩名平時跑的一樣快的學生比一比100米誰跑得快,這兩名學生在直線跑道上并列前行一同起跑,大家發現兩人差不多一起到達終點。隨后教師讓兩名學生比一比400米誰跑得快,這一次教師讓這兩名學生同樣在直線跑道起跑仍舊并列前行。學生通過觀察發現,沒有換人的情況下,這兩名同學差距出現了,在外圈的同學后到終點,在內圈的同學先到終點。教師可以讓學生先交流一番,隨后回到教室拿出操場圖片,讓學生看一看操場的構成,讓學生說一說跑道由哪些部分構成,內外跑道差異在什么地方有所體現。學生最后得出跑道長度為2條線段+1個圓周長。內外跑道存在圓周長不一樣的情況,所以距離不相同。之后教師提出問題:如何確定與找出相鄰跑道長度差,并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學生于是開始計算,當然計算前,教師需要給出學生圓直徑、圓周長、跑道全長等一系列數據,隨后讓學生自行計算跑道長度差距。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漸漸明白了如何處理起跑線、確定了和起跑線關聯密切的條件。本次的活動讓學生應用圓周長的知識解決了確定起跑線的實際問題,提高了學生的應用意識。
五、 結語
對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落實來說,教師所展現的作用和價值十分出色。教師需要重視改變,教師需要關注學生,按照學生年齡特征和性格特征,用多樣化方式調整教學,使學生迸發積極性,在積極主動的學習中逐步形成良好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楊景娟.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模型思想的探討[J].學周刊,2020(2):100.
[2]張梅.淺談小學生計算障礙的清除策略[J].學周刊,2020(3):25.
[3]陳群英.培養核心素養,構建優質小學數學教學[J].學周刊,2020(3):103.
[4]王艷.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9(51):159-160.
作者簡介:
曾傳英,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三明市建寧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