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英
摘 要 本文基于興趣課堂、快樂課堂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探討了小學數學新課導入的教學策略。分別從交互式電子白板、多媒體教學、教學提問以及圖形的奧妙等多個角度展開論述。一方面闡明了各個教學策略的內涵,另一方面闡明了各個教學策略的實際應用,筆者將小學一年級階段的數學教材內容作為本文的實例研究依據,提倡順應學生的認知規律,歸還其課堂的主體性,力求通過教學策略的優化與完善來為學生創造更為愉悅的學習氛圍,主要側重于課堂教學前段環節——新課導入。
關鍵詞 興趣課堂 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教學策略
0引言
教育領域信息化發展已經成為了當前教育教學革新升級的一個新趨勢,在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過程中多媒體設備、電子白板等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應用,不僅促進了學生對學科內容的理解深度,而且作為教師課堂授課的好助手發揮著其自身的作用。此外在新課程改革全面落實的過程中教師在實際開展課堂教學階段轉變了自身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模式,從學生課堂學習氛圍的角度上看,教學模式的轉變以及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對于學生的學習效率存在著直接的影響,而在“新課導入”環節的教育教學中,新穎的方式必然會吸引小學生的聽課注意力,而有效的教學提問則能夠推動學生帶有目的性的展開課堂學習。
1交互式白板及其教學應用
1.1交互式白板的釋義分析
基于交互式電子白板的概念目前學界并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界定,但結合學界研究者與相關文獻的檢索得知,交互式白板“IWB”是一個設備也是一個白板屏幕,IWB在實際的應用中需要與計算機設備、投影儀設備相連接,并將計算機桌面上的內容通過投影儀映射到電子白板上面,而操作用戶能夠通過相應的筆、手指或者定位控制器等在白板屏幕上對計算機進行控制。其中交互式主要指的是IWB設備中所連接的各個附件,例如在教育教學領域應用IWB時可在其中連接學生反映系統,實現教師與學生的交互。
1.2交互式電子白板對教學方式的影響
由交互式電子白板的釋義可知,與以往的多媒體教學模式相比交互式電子白板比多媒體更具操控性,可以說交互式電子白板實現了教師授課模式的智能化,并且在以往板書教學、多媒體教學的基礎上實現了教學模式的革新升級。如果從教師的角度上看待教學方式,那么傳統的教學方式中教師堪比與授課主體、授課工具,而基于交互式電子白板的教學方式中教師則是引導者和參與者。交互式電子白板作為“新”的教學媒體,不僅實現了教學方式的本質性轉變而且還推動著授課模式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發展。
1.3新課導入中交互式電子白板的應用
1.3.1更新觀念
部分教師在應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過程中發現相應的授課資源較少而且還需要投入大量的備課時間,一旦存在操作不熟練等問題將會分散學生的聽課注意力,那么針對于這一問題教師應轉變自身的觀念提升自身的操作技術,以增加對交互式電子白板的熟悉和學習來促進自身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1.3.2培訓與實踐演練
強化對在校小學數學教師對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培訓力度,設計系統性的培訓內容,促使教師不僅能夠掌握相應的操作技能,還能夠學會利用其優勢改善課堂教學氛圍與教學質量。針對于時間演練本文提倡鼓勵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多應用,熟悉備課環節與教學操作。
例如在小學一年級“認識鐘表”的新課導入中,首先教師將設計好的可調節鐘表放映在白板上,與小學生一起對鐘表進行觀察,然后教師做出總結:時針、分針、秒針能夠證明時間,隨后利用白板操控比調整鐘表的時間讓學生回答具體的時間,也可以讓學生自主到電子白板面前操作,最后結合白板上鐘表的時間規律導入新課,進行教材內容精講。
2創意法教育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實施
首先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前應對本班級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認知程度有一個明確的了解。從心理認知規律的角度上看,小學生正處于一個對各項事物形成初步認知的階段,那么凡是小學生不了解、不懂、不熟悉的內容、東西、或者事物,必然會激起小學生的好奇心與認知欲望,所以“無意注意”的培養是激發小學生認知興趣的一個基礎,本文提倡在小學生熟知的經驗、與知識中引出新的知識與經驗內容,利用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好奇心,一方面實現學生聽課注意力的增強,另一方面實現學科知識內容的深化教學。
例如:在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一百以內數的認識”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身邊與數字相關的物品,將提高學生的數學識數能力和推理能力、以及課堂參與度和學習興趣這四個方面作為教學目標,隨即教師在黑板或者投影儀上列舉1至10? ?20至30的數字,如:1 2 3 4 5 6 7 8 9 10? 、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提出教學問題:“同學們考慮1至10、20至30這兩組數字之間有什么不同?”,“結合上述兩組數字同學們能夠推理出40至50之間所含有的數字么?”然后告知學生推理技巧與方法,在這一環節教師也可以加強創意引入,利用基礎1至10幫助學生深化鞏固識字技巧,教師在學生進行自主思考的過程中巡視課堂,最后教師進行教材內容精講。
基于興趣激發在創意教育教學方法中側重于學生的自主性,而且完全依照學生的認知規律講究先探究后精講的課堂教學方法,針對于創意的引出則是利用學生的認知規律借助于以往所學過的知識,以教學提問——技巧傳授——課堂巡視——內容精講四個教學環節達成教學目標。
3教學提問在小學數學新課導入中的融入
3.1目的明確、主次分明、注重引導
首先目的明確指的則是教師明確相應的教學任務和教材重點內容對學生展開課堂教學提問,在課堂提問設計的過程中教師還應明確提問的內容是否符合所要達到的教學效果,學生通過課堂教學提問的開展相應的基礎知識是否得到了鍛煉和鞏固等;其次就是主次分明,雖然當前的教育教學主張興趣教學,但是過多的興趣教學活動內容往往會擾亂學生的重心,興趣教學活動、興趣提問內容不能夠超過相應的教學內容和提問教學活動內容,所以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設計的過程中應掌握好尺度,即保證學生在參與課堂提問的過程中存在興趣,有參與熱度,還要保證課堂提問教學主要教學目的的達成;最后就是教師應注重引導,小學生的認知規律還未全面形成,如果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后就讓學生們獨自去思考,對小學生來說難度較大,所以教師應善于引導,勤于啟發,以最為簡潔的方式、語言旁敲側擊的啟發學生的解題思路,這樣既能夠實現課堂教學提問的實施目的,又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在日后的數學課堂提問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有勇氣、有信心且樂于參與,繼而增強了對數學學科的學習興趣。
3.2針對性
教師在每一節課講新課之前,可以聯系與課文內容有關的知識精心設計幾個問題,不一定要學生立即回答,例如在“100以內加法和減法”的新課導入環節中,教師首先提問:“學們有購買東西的經歷嗎?”班級內的大部分學生都會回答到:“有”,接著教師出示買蘋果的圖片又問:“老師昨天下班后去買蘋果,那么在購買蘋果的時候要知道什么?”教師引導學生回答“要知道買了多少個”,然后教師又問:“昨天我去買蘋果的時候裝進袋子里35個,但是賣家說還差3個就夠整錢數不需要再找零,于是老師又裝了3個蘋果,但是老師在交錢的時候發現袋子里有5個壞蘋果,老師就將壞蘋果盡數拿出去,那么同學們指導老師最后買了多少個蘋果么”?學生對于第一個環節的稍微算一下就得出40個蘋果,但對第二環節的問題就不好回答。這時教師很自然地就引入了“100以內加法和減法”新課。這樣的課堂提問既激發了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興趣,提升了課堂的學習氛圍,同時也為學生學好這節課的知識打下了基礎。其次,在提問時可以針對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培養進行提問。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有時同一個條件,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出發,提出不同的問題,引導學生在學習時對知識點進行活學活用,針對不同的情況,可以從一個條件引出多個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
4結束語
快樂課堂與興趣課堂實際上都是建立在學生認知規律基礎上而開展的,在新課導入環節中無論教師應用什么樣的教學模式,都應該將教學內容作為中心,將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目標,切莫在學生積極參與、積極回答的過程中隨意的打斷小學生的言語,給予學生一定的自信心有助于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熱度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張嬌嬌.論小學數學教學中新課導入的有效方法[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03):143.
[2] 霍秀文.論小學數學教學中新課導入的有效方法[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2):209.
[3] 張俊彩.小學數學教學中計算機多媒體課件導入新課方法探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28):83-84.
[4] 張運麗.小學數學教學中新課導入方法初探[J].今日科苑,2007(14):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