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周
摘 要:我國濕地資源是人們生存的根本,也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改革的主要內容,但是現階段我國在濕地保護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導致體制建設改革存在較多的問題,例如相關的濕地保護法缺失、監管力度不足以及信息公開程度不夠等,這樣就需要相關的濕地保護部門要結合現代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需求,加強體制改革后的濕地保護措施有效落實。
關鍵詞: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濕地保護;策略研究
濕地是地球重要的資源儲備生態系統,其在水資源保護、消除有害物質以及物種保護多樣性方面具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現階段隨著濕地水體污染、水量徑流量減少以及土地荒漠化嚴重等問題嚴重影響著濕地生態系統功能的有效發揮。同時加快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改革也是我國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重點內容,隨著國家對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改革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已經將可持續發展模式轉變成現代濕地保護的重要形式和方式,因此要積極建設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相關措施,積極貫徹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實現對濕地資源保護工作的有效落實。
一、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改革發展現狀
隨著國家對生態文明體制建設改革的關注力度逐漸加大,相關的改革成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有效的成績,極大的彌補了我國生態治理工作存在的不足之處,另外通過我國相關政策的積極落實,國家對自然生態空間進行進一步確認,將各種山嶺、森林、荒地等空間責任進行有效明確,雖然這些政策和制度建設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在具體的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改革過程中仍然存在較多問題,具體包括以下三點。
1.相關的生態文明建設體制制度不夠完善。相關的環境監督管理部門所進行的執法制度改革與新時期我國在環境保護法中對政府的相關制度建設要求不相符合,并不能有效將具體責任進行明確,并且責任不明也會導致部門之間的責任不能夠有效落實,遇到事情會互相推諉責任,進而無法使相關的工作有效落實。
2.相關的政府部門其中的工作職能和權利會相互混淆,在此基礎上對各部門協調工作落實將會變得十分困難,造成部門之間難以實行有效溝通,并且在各種工作項目中并沒有相關的體制和政策保障,同時職責權利不夠明確導致相關的濕地保護項目難以精準落實。
3.企業環保意識有待提升。在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相關的環保企業和建設企業很難意識到生態體制改革的重要性,同時在具體的環境體制改革中政府還是處于主體地位,能夠有效的為相關項目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另外企業也是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改革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企業應當加強該項目工作方面意識,積極配合政府相關工作建設,響應國家對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號召,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
二、在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改革背景下我國濕地保護策略
1.提升環境執法和行政處罰能力。目前濕地管理問題與環境問題出現較為突出,究其原因就是相關的管理能力還需要進一步提升,并且關于環境保護的執法內容和力度要加強建設;另外對于一些不能夠完全整治環境污染的企業應當對其不良行為進行及時糾正,并且嚴格按照國家行政處罰政策處理;同時應當對濕地保護工作建立相關的法治法規,讓濕地保護有法可依、有政策可循。例如濕地環境評價制度、濕地占補平衡制度或者濕地用水保障制度等,利用這些制度來約束相關的環境保護工作行為和意識,使各個環境保護部門能夠完全的結合相關法律和政策認真落實濕地保護工作,進而促進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改革工作有效實施。
2.保證信息全面公開和公布。環境是我們國民賴以生存的基礎,環境保護工作也應當是全民參與的重要內容,所以相關部門和政府應當積極倡導全民參與環境保護工作,提升全民的環保意識和高尚的環境素養,將全國人民都作為環境保護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使環境保護工作內容真正落實到每一名公民身上,完善生態文明建設社會組織,并將個人參與生態環境決策工作作為重點,將公民的民主權利和其能享受的環境服務作用充分發揮,并將群眾的團體和個人意義充分融入到生態文明體制建設中,進而形成全民保護環境的有效體現。最后需要對公眾加大相關法治教育和節約型社會建設教育力度,將公民保護自身環境的總體氛圍作出知識的保障,并需要結合多媒體的優勢和特點,實時進行輿論監督,倡導人們進行綠色生活方式建設,共同為國家建設優秀的生態環境。
3.堅持將綠色產業作為重要建設內容。需要將傳統一些依賴資源的產業摒棄,同時避免過多資源浪費,將重污染經濟有效管制,提升綠色產業在總體產業中的比例。我國經濟發展一直以來都以粗放型為主,并且產業形式主要以高能源投入、高污染排放型企業為主,不僅對我國資源建設保護造成影響,同時在現代生態保護工作中也具有著較大的不良影響,因此只有加快綠色產業的發展步伐,將關于綠色產業相關的管理政策有效落實,同時對政府機關、校園以及各大企事業單位加大綠色產業建設宣傳力度,將社會建設成一種具有生態文明特點的良好環境,進而促進自然資源保護工作的有效落實。
4.將各部門合作觀念加強。濕地保護工作是現階段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改革中的重要內容,其內容較為復雜、豐富,因此需要環境保護和建設各個部門加強之間的溝通效率,相互寫作,將自身的權利、義務和責任進行明確,并加強對地方黨政部門和相關環境保護責任部門的監督強度,將濕地保護責任進行科學劃分,積極探索未來濕地保護發展的科學模式和手段;并且需要將國有自然資源保護制度進行建立和完善,在濕地公園以及一些森林公園建設基礎上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體系,進而在相關體系和制度的保障下,完成濕地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目標,促進我國生態環境建設目標的形成和落實,加快我國經濟體制建設的穩定發展。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濕地作為全球重要的生態系統,對其進行生態保護體制建設是必不可少的,同時也是未來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內容和責任,通過相關國家法律法規的建設和落實、加快國家第三產業綠色產業的發展步伐、加強相關環保部門間的溝通和建設,進而促進我國濕地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常紀文.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建議與思考[J].中國環境管理,2019,11(01):11-22.
[2]趙英杰,陸宇菲.生態文明視野下中國濕地立法的考量[J].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9(01):113-116.
[3]王志高.把強化濕地保護和恢復重大部署落到實處[J].國土綠化,2018(0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