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科學課程教學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教師在教學當中需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可以通過自主學習發現并且解決問題。目前科學課教學還存在學科地位不高、教師和學生重視程度不足等問題。教師要進行教學創新,通過確立教學目標、激發學生興趣、運用多媒體等方式打造高效科學課堂。
關鍵詞:生本理念;科學;教學創新;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20)10-0126-02
新課程改革對科學課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需要與時俱進,按照當前的教學環境及條件對學生予以培養。生本理念對于教師的教學有指導意義,同時對教師的要求也比較高,需要教師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并對學生進行綜合培養,達到人才教育培養的基礎目標。本文對生本理念下的科學課教學創新進行研究。
一、 生本理念在科學課教學中的重要性
傳統的科學課程教學已經不符合當代教育的發展趨勢,教師必須樹立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生本理念是近年來提出的一種教學思想,強化其在科學教學中的應用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學推動作用。首先,基于生本理念的科學課教學可以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其與灌輸式教學有較大的差異。教師要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對其想法進行分析,促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熱情得以提升。其次,科學教學注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加強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訓練,使學生可以達到基礎的教學要求。再次,生本理念下的科學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的教學模式主要是根據學生的特點及差異制定的,學生可以在學習科學知識的同時查閱有關資料自主探究,也可以在學習相關章節的知識之前進行有效預習,明確自己存在的問題和疑難點,以便在課上解決。
二、科學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1)學科地位方面??茖W教學一直以來都沒有受到學校及教師的足夠重視,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往往認為科學課程屬于“非主流”課程,因此有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敷衍了事??茖W學科的地位不高,這是客觀事實,雖然教學改革步伐逐漸加快,但是教師仍然沒有按照教學要求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予以重視。如果教師忽視這門學科的教學,那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降低,導致部分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過程中比較馬虎,其學習態度不夠端正。這樣就會導致科學學科的教學地位得不到提高。(2)教師方面的問題。教師的主要問題在于其對于這門學科教學存在不夠投入的情況,沒有按照新的教學要求開展工作。生本理念下的科學教學改革要求教師推陳出新,讓學生可以掌握更多的科學知識。然而,部分教師在準備課程教學時沒有進行充分的準備,對科學理論知識了解不充分,對于實踐探究課程的開展也存在較大的缺陷。教師在實際教學當中沒有全方位講解教材知識,導致課程內容或者偏離課本,或者簡單粗糙,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還有部分教師利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科學知識灌輸,導致課堂教學氛圍沉悶枯燥。這種教學模式在較大程度上阻礙了科學活動的開展,不利于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3)學生方面的問題。學生的問題主要表現為課堂學習興趣不高,不愿意參與到科學探究活動當中。科學課堂教學中的探究知識偏多,需要學生積極參與到討論中。而大部分學生對于科學知識的了解有限,在學習過程中不具備鉆研能力,甚至自己脫離課堂活動,導致難以提高科學素養。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過于依賴教師,其在面對科學問題時沒有自主思考的過程。這種被動式教學違背了生本理念的初衷,學生的學習收獲不大。部分學生雖然記憶力較強,但缺乏具體運用科學知識的意識,進而對于課程內容的理解產生偏差,導致其存在較多的困惑。
三、 生本理念下的科學課程教學策略
(1)確立教學目標。任何階段的教學都需要以教學目標為引導,科學教師在貫徹生本理念時,需要確立教學目標,讓學生在學習當中得到正確的引導,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通常不能夠依靠自己的力量找到學習重點,在面對難點問題時會束手無策。因此,教師在確立教學目標時需要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對學生的科學學習興趣進行引導,使其可以在教師引導下產生更高的探索欲望。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需要圍繞教學目標認真研究教材,明確告訴學生要達到的目標以及學生需要掌握的重點知識內容,使學生有目的地學習有關知識。特別是在開展科學實驗時,教師需要讓學生明確實驗目的和需要探究的內容,對實驗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問題進行預測,提出解決方法,提高教學針對性。(2)激發學生興趣。學生學習科學課程需要以興趣作為基礎,生本理念下的科學教學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其可以自主參與到科學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更多探究及動手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對科學知識進行更加真實及深入的了解,在動手操作時體會科學的樂趣。比如:在開展“沉與浮”這個單元的教學時,教師首先需要讓學生對自己在生活中觀察到的現象進行分析,提出探究問題“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讓學生開展實際探究。在學生完成基礎實驗探究之后,可以讓學生分析物體的沉浮與什么因素有關。為了讓學生在探究學習中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制作一個小船,在水面上對小船受到的力進行分析,讓學生可以了解“浮力”這個概念。然后,進一步讓學生探究馬鈴薯在液體中的沉浮狀態,拓展學生的學習思維。(3)合理利用多媒體。學生在學習科學知識時,經常存在兩個極端的狀態,要么就是完全不感興趣,要么就是過于沉迷。為了均衡學生的學習狀態,對其進行更加有效的指導,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進行教學。多媒體可以在教學中發揮輔助作用,并且通過合理利用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在開展“地球的運動”這個單元的教學時,教師為了讓學生對地球進行分析,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地球的運動視頻,還可以展示圖片,讓學生了解地球的形狀及特點等。教師還可以制作動畫課件,通過多媒體呈現晝夜交替現象,讓學生對人類認識地球及其運動的歷史進行學習。通過多媒體的運用,學生能夠很快明白地球自轉的現象,并針對相關課題進行探討。教師可以提出問題“為什么一年有四季”讓學生進行思考。學生也可以自主利用網絡查找資料,對極晝及極夜現象進行解釋,從而體現生本理念的教學優勢。
總之,科學課程教學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目前科學課教學還存在學科地位不高、教師和學生不夠重視等問題。教師要在確立教學目標、激發學生興趣、運用多媒體等方面鉆研教學新方法,提高學生科學素養。
參考文獻:
[1]孫文鈺.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數據素養的培養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9.
[2]裴延娜.基于體驗學習的小學科學課程教學設計與實踐[D].曲阜師范大學,2019.
[3]陳偉杰.從學本課堂到創客教育 促進學生科學思維發展[J].基礎教育參考,2019(09).
作者簡介:孫悅紋(1979-),女,遼寧鳳城人,一級教師,從事科學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