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旋芬
【摘要】創新是人類發展永恒的動力,現代教育的理論是教會學生“學會知識、學會求知、學會創新”。本文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思維特點,把 “積極轉變教育觀念,喚起學生的創新意識”設定教育目標,從“啟迪思維”“營造和諧氛圍”“參與實踐”“求異求同”幾個方面,嘗試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
【關鍵詞】兒童心理;思維;創新能力;創新意識
當今時代是創新的時代,“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應把為國家培養高素質的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為已任,我們既要教會學生知識,又要教會學生求知,還要教會學生創新。因此,要結合學生的心理和思維特點,以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啟迪思維,放飛想象翅膀
想象力是創造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豐富的想象力應為發明者必備的,創造離不開想象,創新必須以想象為基礎,只有豐富的想象,學生的創新能力才能得到較好的發展。小學生的求知欲很強,想象力相當豐富,但是,小學生的知識結構簡單,層次單薄,所以有時顯得幼稚和無知。教師應盡力去培養和引導而不是諷刺和壓抑。如教學《一只窩囊的大老虎》一文后,我以《記一次難忘的表演》為題,讓學生聯系自己以前的表演進行“說話”訓練。經過這樣聯系現實的訓練,喚起了學生豐富的想象,改善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實現認識能力的飛躍和突破,使學生的創新思維更符合現實,從而打開了學生的思路,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營造氛圍,提高創新能力
小學生生性好動,對新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但缺乏自制力,不善于明辨是非,在他們追求“新知”時,有時會做出一些違反常規或出格的行為或事情。其實,創造性本身就具有異樣性,創新思維活躍的人,更喜歡“去同求異”和“與眾不同”。因此,教師在遇到學生出現一些違反常規的行為和思想時,應擺脫傳統觀念的影響,理清原由,謹慎處理。英國生理學家麥克勞德在小學時期,為了想看看狗的內臟的樣子,竟捕殺了校長的愛犬,校長十分氣惱,但對麥克勞德的“處罰”是畫兩幅圖:一幅是犬的骨骼圖,一幅是犬的血液循環圖。麥克勞德歡歡喜喜地完成了任務后,從此便迷上了解剖學,最后成為著名的生理學家。正是采用寬容和激勵的方式,營造了健康有序、寬松自由、積極向上的氛圍,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參與實踐,挖掘創新潛能
小學生的思維正處在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發展的過渡階段,特別是低年級學生,他們的思維仍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他們的抽象思維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進行。學生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在外部動作技能的基礎上發生、發展,是一個由外部的物質活動向內部的認知心理活動轉化的過程。兒童正處于思維發展啟蒙期,教師要在教學中,既要重視文化知識的傳授,又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操作和動手能力的培養,幫助他們更好地從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邏輯思維,從而為今后的創新思維打下堅實的基礎。如在教學《繁星》一文后,我設計了這樣一個課堂練習,先播放繁星圖,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藍天”“深藍色的天空里懸著無數半明半昧的星”三幅不同的繁星畫面,然后引導學生回顧生活,仿照課文,說說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看繁星的,夜晚的繁星是什么樣的以及當時的感受。鼓勵學生運用積累的語句進行表達,既寫自己看到的,也可以寫自己想象到的。寫完后,引導學生交流,互相評價,這樣提高了學生的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挖掘了學生的創新潛能。
四、求同求異,培養創新意識
由于小學生年齡特點,意力不集中,集中時間短,注意的范圍小,注意力的分配和轉移能力較弱,加之認知水平的局限性,往往不考慮客觀條件的變化,常以舊經驗來解決新問題,所以他們的思維缺乏靈活變換,缺乏多角度、多方位思考問題的能力。而求同求異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有了它,學生才能全方面、多角度思考問題和觀察事物,去尋找事物之間的共性,發現事物內在的個性。因此,我們可憑借教材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去求同、求異、更求新,逐漸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如教學《梅蘭芳蓄須》一文時,讓學生說說“梅蘭芳拒絕為日本人演戲一定要蓄須和冒著生命危險嗎?用別的辦法行不行?”運用這種方法時要注意異后求同,讓學生說說這么多方法中,結合課文中的實際情況,說一說哪一種方法最好,為什么?也可以就課后問題組織討論,引導學生異中求新。如教學《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后,我就課后提出的“如果有人問你為什么而讀書,你的回答是什么?”組織學生討論,引導學生敢說人所未說,力求答案與眾不同,構思標新立異。通過討論后學生紛紛發言。有的說,我為將來自己有更美好的未來而讀書;有的說,我為祖國更加富強而讀書;也有的說,我為世界和平而讀書……從這些發言中可以發現,學生的認識水平是參差不齊的,但他們都在自己的知識和經驗水平上進行了創造性的思考,這是可喜的。作為教師要承認差異,只要學生的發言中有合理因素,不管認識水平是淺層的,還是深層次的,都要給予肯定。也只有這樣,才有利于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
小學階段是人生成長的啟蒙時期,創新意識必須從這時期開始孕育。當代教師肩負著培養高素質具有強烈創新意識的人才,任重而道遠,我們應根據小學生思維特點和心理特性,積極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理念,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