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鳳美
摘要:不動產登記中心屬于國家事業單位,隨著“放管服”改革的進一步深化,當前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不斷在政務服務平臺掀起創新發展,也由此帶來了不動產登記新模式的構建變革。而新建的不動產登記模式在實踐應用中并不是完美的,而是存在著一些困境。因此實現對該模式的深度探究對于“互聯網+”不動產登記新模式的高效應用具有積極作用。
關鍵詞:互聯網+;不動產登記;新模式構建
一、“互聯網+不動產登記”的政策環境解讀
2015年,國務院印發了《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指出要創新政府服務模式,大力推進“互聯網+”益民服務。2016年,國務院下發了《關于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規范網上服務事項、優化網上服務流程、推進服務事項網上辦理、創新網上服務模式,并推進實體政務大廳與網上服務平臺融合發展。
2018年8月14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轉變政府職能電視電話會議重點任務分工方案》,提出2018年啟動“互聯網+”背景下專利代理監管方式創新研究,2019年6月底前所有直轄市、副省級城市和省會城市將全面實施“互聯網+不動產登記”。
目前,全國統一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臺已實現全國聯網,不動產登記體系進入到全面運行階段。在我國大力倡導和推進“互聯網+不動產登記”的政策背景下,各地區紛紛加快了運用互聯網+技術開發新型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平臺,不斷豐富用戶在線申請、辦理、意見反饋、查詢等功能,打造不動產登記管理部門業務工作應用信息技術新模式。
二、“互聯網+”不動產登記新模式構建的主要措施
(一)實現“互聯網+”下不動產登記新模式下的業務優化
“互聯網+”為不動產登記新模式提高了新的技術支持,也同時實現了不動產登記工作內容的優化。通過采取打破部門間人員隸屬關系和窗口功能界限,強化部門間數據融通,整合部門申請材料目錄,改進檔案管存模式等措施,實現群眾辦理不動產登記業務時交易、繳稅、登記“只取一次號、只排一次隊、只交一次資料”。推進“聯網通辦”工作,根據各部門、單位共享需求程度分別采取網絡直連、中間數據庫交換、系統端口開放、查詢權限限制、定向推送、數據擺渡等措施,確保登記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1)在新模式下不動產登記工作實現了主業務對接。傳統的不動產登記工作中,各個工作環節是相互隔離開得不但是當前在“互聯網+”的形式下,具有動態性的不動產登記業務檔案,實現了對接到位的管理。即不動產登記的內容能夠即刻進入到該關鍵詞的檔案數據庫中,有效地豐富了不動產登記業務檔案,也使得檔案查詢更加的具體有效;(2)實現了不動產登記業務的處處留痕處處消痕。留痕主要是指在不動產登記中,不論是業務查詢還是具體的數據填寫或是登記失誤,這些數據記錄都會被“互聯網+”所留存下來,同時這些紀錄能夠轉為數據,對如何提高不動產登記新模式提供反向數據參考;而消痕主要是指“互聯網+”下的這一切行為都是電子版的、數字化存在的,不會產生人力的浪費、資源的浪費等等;(3)不動產登記工作的統一協調發展。“互聯網+不動產登記”新模式下,不僅僅是對檔案工作的信息化處理,更是同政務服務相協調。這大大推動了我國服務型政府構建,有利于民生穩定,和諧社會發展。
(二) 完善“互聯網+”不動產登記新模式的優化創新
目前,新的房地產登記模式要求能夠構建一個基于網絡技術的房地產登記平臺。通過完善平臺功能,可以實現不動產登記新模式的規范有效發展,通過專線或接口模式,建立門戶網站、公眾號、網上預約、線路申報、助手等信息發布和業務管理平臺。實現與住建、林業、法院、金融、銀行等相關部門的業務聯網,實現房地產交易和登記結果數據的實時交換。交易備案系統、登記系統和檔案核查系統通過接口和端口實現共享使用,滿足“互聯網接入”和“全市接入”的條件。在完善區域人群疏導措施后實施通道。
(1)通過建立不動產登記平臺,實現不動產登記數據的共享、共建和共享,實現不動產登記數據的融合。以房地產登記為例,提供網絡數據交換、基準數據比對,建立“多數據、少人”的數據傳輸模式。這可以提高注冊效率;(2)實現新模式的智能化開發。”“互聯網+”房地產登記可以依托網上政府服務平臺,從而構建多個版本的房地產登記網絡平臺,從微信版的媒體平臺,到網頁版。這有效地打破了不動產登記的時空限制,有效地構建了其多層次、多維度的不動產登記模式。同時,權利人可以隨時隨地登錄查詢房地產登記信息。
(三) 提高“互聯網+”房地產登記人員的專業技能。
(1)要提高“互聯網+房產登記”工作人員的網絡技術能力。一方面,房地產登記是一項動態的工作。根據我國的社會形勢,注冊標準和細節將發生變化,現有的網絡平臺也需要隨時更新。這就要求房地產登記人員具備這一技能,隨時對網絡平臺進行優化和創新。另一方面,由于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它不僅給房地產登記帶來了方便和效率,也埋下了房地產信息安全的隱患。因此,要求房地產登記人員具有安全意識,能夠對網絡平臺發起安全防御;(2)優化房地產登記人員的服務性質,即:,“互聯網+不動產登記”具有高度智能化、信息化的特點,但如果單純依靠網絡技術來完成不動產登記的相關工作,就很容易進行不動產登記。工作變得僵化,引入不動產登記人員參與互聯網平臺的建設和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互聯網+不動產登記”的靈活人性化服務,有利于服務型政府的建設。
三、 結語
隨著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的快速發展,未來我國不動產登記業務工作和政務管理將全面實現信息化和自動化。通過打造各個業務流程下的“互聯網+不動產登記”新模式,不斷提升行政服務效能和工作效率,將真正實現“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的目標,甚至所有的業務工作都可以在線完成辦結,極大地便民惠民。
參考文獻:
[1]陳小娟.“互聯網+”的不動產登記新模式探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8(16):200-201.
[2]鄧春磊,金智輝,曹曉林,高偉民.“互聯網+金融與不動產登記”服務創新實踐---以蘇州市不動產抵押登記解決方案為例[J].國土資源信息化,2018(02):45-48.
[3]周培榮.南寧:“互聯網+”助力不動產統一登記提速增效[J].南方國土資源,2018(03):62.
[4]鄧勇偉,吳志宏.“互聯網+不動產登記”網絡服務平臺建設[J].中國房地產,2017(28):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