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推進,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也發生了很多改變。趣味教學法提倡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感受到樂趣,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對此,在今后的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語文教師可以嘗試將趣味教學法應用到教學活動中。本文對此展開分析。
關鍵詞:趣味教學法;小學語文;運用
一、 前言
對于趣味教學法,主要是借助游戲、故事等方式開展教育教學活動。這種教學法十分滿足新課改的要求,能全面調動學生的知識學習主動性,有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應用學到的知識,能顯著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因此,在實際中,小學語文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科學合理的應用趣味教學法,讓學生在趣味探索中實現提升。
二、 趣味教學法的特點及其應用價值
在課堂教學中,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能促進學生學習水平提升。在小學教育中,語文學科是最為基礎的一門課程,在實際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教師就需要結合學生的認知情況,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而在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用的灌輸式教學方法難以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不利于學生發展。而趣味教學法可以很好地彌補傳統教學法的不足,能快速吸引學生的目光,讓學生更加深層次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趣味教學法的應用價值主要表現在:(1)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欲望,對小學生而言,他們對于新鮮事物具有很強的探索心理,同時也很容易受到新事物的影響。但是小學生正處于身體、思想快速發展的重要階段,其本身十分好動,課堂上無法長時間高度集中注意力,而這也會對小學語文教學帶來極大影響。趣味教學法強調在教學中,教師要將更加生動、有趣的內容引入課堂上,要對語文知識進行趣味化概括、講解,以此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得學生可以在趣味化體驗中提高自身的語文學習欲望。(2)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對于語文課程其最大的特點在于學生需要對知識有深入的感悟及理解,通過學習語文知識,可以讓學生對我國優秀文化底蘊有一定了解,同時還能豐富學生的內心,促進學生理解能力、學習感悟能力的提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趣味教學法的應用,可以讓教師從趣味入手,時刻保持課堂的趣味性,徹底改變了以往的單調式灌輸,強化了師生之間的互動溝通,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把握。
三、 小學語文趣味教學實施原則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采取趣味化教學策略時,還需要堅持相應的原則,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趣味化教學的作用,才能促進學生的良好發展。
(一)以學生為主體原則
在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為本,結合學生的年齡、心理、認知規律等,設置契合學生實際的趣味化教學活動。小學語文教師在設置趣味化內容時應該將學生看成是一群有內在規律又富含個體特點的完整個體,要依據小學生貪玩、好動、對新鮮事物感興趣、喜歡被肯定等特點進行教學活動設計。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啟發式引導,設計具有趣味性、探索性、生活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獨自思考、合作探究,促使學生可以感受到求知的樂趣。
(二)適宜性原則
其主要是小學語文教師在應用趣味教學法時,應該做到靈活、機動、要學會取舍,教師應該對教材進行深入鉆研,結合課文結構、體裁、教學目標及學生發展需求等,合理的設計趣味活動及游戲。同時教師還需要從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入手,不僅要設計契合學生能力水平、認知規律的趣味活動,也需要結合學生注意力變化曲線調整教學進度,以此獲得好的教學效果。
(三)審美性原則
小學語文教師在設置趣味性教學活動時,還應該注重對學生進行美的熏陶,增強學生美的體驗,以此凸顯語文學科魅力。對于語文其本身具有人文性、工具性的雙重特點,如果脫離審美,語文學科就會失去人文性,所以教師還需要在趣味化教學中實施審美引導。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美,并學會感受美,同時小學語文教師還可以利用圖片、音樂、視頻等為學生構建相應的意境,指引學生更好地開展審美體驗。
(四)有效原則
教師在采取趣味教學法時,還需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以此保證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在具體教學中,為了確保課堂活動的順利推進,教師在進行趣味教學前應該將趣味活動的相關規則、實施要求告知學生,必要時教師要實現做好示范,然后再引導學生進行相應的活動。
四、 小學語文趣味化教學策略
(一)結合學生興趣點,調動學生學習欲望
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日常課堂教學活動時,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還需要提高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感興趣程度。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深入學生群體,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心理,并結合學生的興趣點,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調整,設計充滿趣味,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活動,促進課堂教學效果提升。
例如教師在指引學生學習《草原》一課時,教師可以在進入課堂時,首先與學生開展趣味交流活動,詢問學生是否看過遼闊的大草原,并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簡單地說下自己想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樣子的。有的學生會說草原上有很多牛、羊,也有的學生認為草原的天空很藍,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肯定學生的想象。接著教師利用多媒體將關于草原的視頻、圖片播放出來,帶給學生強烈的視覺沖擊,激發學生探索草原的欲望,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合作探究的方式來理清文本脈絡,教師還可以給出學生一些關鍵詞,讓學生對這些關鍵詞進行討論,以此加深學生對本節課內容的感悟。
(二)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創設趣味情景
新時期下,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快速發展,教育教學活動也朝著現代化方向發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也需要做到與時俱進,要結合教學內容、學生認知靈活的利用現代信息開展教學活動。在實際中,小學語文教師要對教材內容進行全面分析,在網絡上下載更多關于教材內容的資料,并結合趣味教學法的特點、要求,對資料進行整理,并將其靈活的引入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創設趣味的情景,引導學生更加深入的進行學習。
例如教師在指引學生學習《開國大典》這篇課文時,由于當代小學生都出生于新世紀,對于本節課中表達的情感難以有深入感悟,對此,教師就可以靈活的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師首先將與開國大典相關的視頻資料整理出來,進入課堂后,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將這些視頻資料播放出來,讓學生通過珍貴的視頻資料來感受開國大典這一重要時刻。在此基礎上,教師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設置一些問題,并指引學生圍繞問題開展課文閱讀活動,激活學生閱讀熱情,讓學生可以在閱讀中深入思考,同時也促進學生對課文知識的理解認知。
(三)強化與生活關聯,指引學生自主學習
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應該注意,不能局限在教材知識講解中,更要走進學生的實際生活,要將語文教材知識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結合起來,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對于語文學習,最終是需要將知識應用到實際的,以此突出語文學科的價值,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指引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觀察,思考生活中的現象,利用語文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以此促進學生的良好發展。
例如教師在講解《好的故事》這一課中,由于本文的語言表達方式與學生平常接觸的不太一樣,導致很多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同時本文中的“好的故事”實則是作者構建的一個“夢境”,對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從現實生活中的“好的故事”入手,讓學生通過對生活中的好故事進行描述,指引學生進入到課文中抽象的“好的故事”探索中。學生為了收集更多好的故事,必然會積極地在生活中觀察、探索,這對于學生綜合能力提升有很大幫助。
(四)組織趣味游戲,調動學生主動性
對小學生來說,他們的社會經驗比較少,但是對于游戲卻很感興趣,對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還可以借助學生的這一特點,根據課文內容,合理的設計一些趣味游戲,從而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同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還需要發揮出合作學習的優勢,引導學生開展合作性學習,實現共同發展。
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窮人》這篇課文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然后在課堂上將課文內容表演出來。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顯著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同時也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為了扮演好自己飾演的角色會仔細地研讀課文,這也就加深了學生對于本節課知識的理解。
五、 總結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靈活的應用趣味教學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有助于學生更加全面的把握語文知識。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從學生的具體情況出發,結合教學內容,借助趣味教學法來改變以往枯燥的課堂環境,使得學生可以在主動探索中實現提升。
參考文獻:
[1]謝道祥.淺析趣味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2018(10):165.
[2]曾小玲.趣味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考試周刊,2018(67):55.
[3]劉克艷.試論趣味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2018(10):115.
[4]張海平.淺析趣味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9(20):82.
[5]張繼樵.趣味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研究,2018(8):106-107.
[6]惠穎.小學語文趣味教學法的應用分析[J].中華少年,2019(5):281.
[7]袁衛紅.趣味教學法融入小學語文教學的策略[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18(6):67.
[8]趙秀梅.趣味性教學在小學語文學科中的運用研究[J].中華少年,2019(6):83.
作者簡介:宋梅,江蘇省連云港市,江蘇省灌云縣下車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