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燕
摘 要:科學課程是挖掘學生潛能、拓展學生思維、開闊學生視野的一門重要學科,有益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茖W課程的內容具有抽象性、空間性和復雜性等特點,教師需要將生活中的事物或事例引入課堂教學,以提高科學內容對學生的吸引力,促進學生對科學知識的理解和吸收,讓學生喜歡科學,愛上科學。
關鍵詞:科學課堂;生活化教學;生活話題;生活用品;生活活動
中圖分類號:G623.6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11-0051-02
學生初入校園,對一切新鮮事物都充滿好奇心與探索欲,科學課程的設置則是基于學生的好奇心,將科學知識引入課堂,給學生提供學習和發現的機會。科學理論知識是枯燥的、無趣的,若將生活中的有趣實例引入科學教學,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科學源于生活,從而產生學習欲望,另一方面也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會使學生被枯燥的科學理論困擾,失去探索科學的好奇心,還能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
一、將“生活話題”引入科學課堂
科學課堂與其他學科的課堂不同,在其他學科的課堂上教師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為主,采用情境教學法、思維導圖法、問題導學法等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科學課堂是開放性、探究性、觀察性的課堂,課堂形式自由,主要是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索意識和學習興趣。受科學嚴謹性的局限,科學課堂的氛圍相對比較嚴肅,若教師適時將生活話題引入課堂,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參與課堂討論的積極性,而且可以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與探究知識。比如,學習“水的變化”這節課時,水對于學生來說并不陌生,所以很難讓學生產生興趣。為此,教師可以引入生活話題:同學們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離不開水,那么請問你印象中的水有什么特點呢?有的學生說:水是無色、無味的,可以喝;有的學生說:水分淡水和鹽水;有的學生說:水加入糖會變甜,水加入鹽會變咸??梢?,這個話題成功調動了學生們的課堂積極性。接著,教師又提出一個問題:你們見過水的哪些形狀呢?聽了這個問題,學生們一時沒有反應過來。這時,教師將事先從冰箱取出的冰塊呈現在學生眼前。學生們恍然大悟,說道:在很冷的時候,水會給成冰。在很熱的時候,水會蒸發掉。教師接著說道:“今天我們就一起做個實驗,先將冰塊放入燒杯中,點燃下面的酒精燈,請大家注意觀察水的變化?!辈⒄归_實驗。不一會兒,經過加熱的冰塊周圍開始浮現出很多白氣,教師說道:“這是水的氣體狀態?!彪S著溫度的繼續升高,冰塊全部融化成了水。教師總結道:“通過剛才的實驗我們發現,水有液態、氣態、固態三種形態,而且這三種形態在不同的條件下還可以發生相互轉化。”可見,將生活話題引入科學課堂,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學生自然而然地帶入科學探索中,讓教學變得高效、有趣。
二、將“生活用品”引入科學實驗
科學的學習過程本身就是理論與實驗的有機結合過程,理論是指導,而實驗是最終目的,實驗環節在教學中至關重要??茖W課程開設的目的是發散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的思維不拘泥于形式。但是,若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即使教師妙語連珠,學生依舊聽得云里霧里。通常,熟悉的事物會讓學生感覺親切,引發學生的關注,而科學課程在學生心目中又是神秘的。所以,開展科學實驗時,當教師把生活物品拿出來,如真空壓縮袋、螺絲刀、音樂玩具等,學生就會心生疑問:這些平常的生活物品真的可以用來研究科學嗎?學生的好奇心就會被調動起來,進而為開展科學實驗做好鋪墊。比如,教學“各種各樣的聲音”這節課時,教師可以準備一些生活物品,如不銹鋼勺子、鑼鼓樂器、書本等,然后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這些物品,感受聲音的產生條件,了解到聲音是通過碰撞產生的、靜的物體不會發出聲音等。為了讓學生了解聲音如何傳播,教師可以拿出真空壓縮袋、封口塑料瓶、廣口玻璃杯,然后將遙控控制的發聲玩具放入其中,接著通過遙控按鍵讓玩具發聲,讓學生依次聽聲音的大小。經過實驗,學生們發現:聽不到真空袋子里玩具的聲音,封口塑料瓶里的玩具發出的聲音是微弱的,廣口玻璃杯中的玩具發出的聲音很清晰,而直接放在實驗桌上的玩具聲音最響亮。通過實驗學生掌握了以下知識:聲音是通過介質傳播的,空氣就是傳播介質之一;科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中處處有科學。
三、讓生活活動與科學課堂密切相連,令學生體驗別樣趣味
對于科學課堂而言,教室并不是學生唯一獲取知識的地方。教師開展科學教學時,可以將生活實踐活動與科學課堂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更好地學習科學知識,并認識到科學在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生活活動相當于學生的第二課堂,開展生活活動可以為學生提供親近大自然的機會,讓學生感受生活的神奇,體驗勞動的快樂,探索植物的生長奧秘,體驗別樣趣味。比如,教學“植物的生長”這一課時,雖然教師可以借助計算機技術將植物的生長過程,從種子播入土地、發芽、長成植株、開花結果到最后的變黃收割做成動畫,通過多媒體設備展示給學生,讓學生產生直觀的感受,但是這種教學方式缺乏生活實踐性,效果一般。考慮到城市學生對土壤的了解很少,科學課堂應該以生活實踐活動為依托,開闊學生的視野,挖掘學生的潛能。為此,教師可以采取與大棚種植農戶合作的方式帶領學生去現場觀摩植物的生長過程。以草莓種植為例,教師可以先在課堂上將種植的理論知識講給學生,然后到農戶種植草莓時帶學生去現場參觀,讓學生認識草莓的種子,了解草莓是怎樣種植的。待草莓植株開花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現場觀察草莓植株的特點、花的形狀,并請農戶為學生講解草莓的施肥管理、澆水管理、病蟲害管理等知識。當草莓成熟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開展摘草莓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自采摘,享受摘取豐收果實的喜悅。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科學是一門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開發學生智力、增加學生科學常識為目的的綜合性學科。由于科學內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與復雜性,所以教師單單依托理論教學勢必會影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吸收。長此以往,這不僅不會提高教學質量,甚至會引發學生對科學課程的畏懼情感和厭學情緒。因此,科學教學生活化是一種必然趨勢。教師應借助生活用品或生活相關事例將科學知識進行完美演繹,讓學生對科學內容產生透徹的理解,促使學生在科學的海洋中自由探索,在科學的世界中創造價值。
參考文獻:
[1]葉冰丹.小學科學教學生活化問題研究[D].山西大學,2018.
[2]薛仕靜.科學“生活化”主題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教學與管理,2018(04).
[3]周孟松,黃智蓮.生活化設計在科學微課教學的探索與應用[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7(03).
[4]丁勇.小學科學教學生活化探究[J].江西教育,2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