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梅 陳碧君
摘 ?要:“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教育領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作為高校教師,運用信息技術來進行課堂改革是大勢所趨也是勢在必行的。基于大學英語現狀,利用“輸出驅動假設-輸入促成”理論與云班課軟件,在大學英語閱讀課運用教學平臺與傳統的課堂結合的混合教學模式的實施,從而提出云班課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實施策略與實操性。
關鍵詞:云班課 ?輸出驅動 ?輸入促成 ?翻轉課堂
中圖分類號:G64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3(b)-0084-02
現在信息技術瞬息萬變,隨著5G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更充斥著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對教育發展也有著革命性的作用。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這意味著教育新格局將在互聯網的作用下被重塑。
現階段,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對高職大學英語教學提出的要求中有遵循“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與“語言基礎知識和技能”和“英語的交際能力”的教學目標。也就是說,高職的大學英語教學中不僅要培養學生語言知識技能,為學生進入工作崗位的英語實際運用與用英語來處理日常事務等能力打下基礎。高職院校中,英語課的地位逐漸被邊緣化。學生英語水平層次參差不齊,課時安排呈逐漸減少趨勢。如果英語教學還裹足不前,也只能被學校和學生所拋棄。
先進的網絡技術和豐富的網絡資源可以說給了我們廣大大學英語老師以希望及改變現狀的可能性,利用海量的資源與技術來構建全新的教學網絡生態,是如今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筆者嘗試應用藍墨云班課教學平臺與傳統的課堂結合的混合教學模式,取得了師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效果。
1 ?理論基礎
自2007年我國學者文秋芳教授提出“輸出驅動假設”,該理論主張主要包括:在教與學中,輸出內驅力比輸入更大,輸出驅動可以幫助學生完成接受性語言知識運用;對于教學目標,語言的實際運用技能的培養更符合社會需求。2014年文教授在全國大學英語教學發展學術研討會上發表了《輸出驅動—輸入促成假設與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講話進一步完善了她的理論。新假設指出輸出既是語言習得的動力,又是語言習得的目標。語言教學中,有效的輸入顯得尤其重要。這一理論對于高職院校的大學英語教學有非常大的指導意義。
2 ?選擇藍墨云班課的原因
“藍墨云板課”是我國第一款免費課堂互動教學手機軟件,2014年誕生以來廣受關注,有著后臺服務器、數據庫、教學資源等移動教學平臺使它成為國內目前唯一融入AI技術的智能教學工具。借助移動和互聯網平臺,云班課平臺讓老師和學生在時時互動的環境下達到溝通便利和資源共享,其簽到功能、互評功能為課堂增添了趣味性和便利性。學生的學習進度與參與度總結更是為評價體系提供了更可靠及客觀的依據。在教師給出觀看學習視頻任務,云班課平臺就學生觀看學習視頻的時長進行自動的統計排序,比其他的教學軟件更加及時、方便輕松、人性化。
3 ?云班課與大學英語閱讀課的融合
傳統的英語閱讀課,教師一言堂,一節課下來學生記記筆記偶爾回答一下問題,并沒有發揮閱讀對于英語學習者應有的語言輸入作用。現如今在云班課的加持下,教師與學生的角色可以隨時轉換互動,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來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課前:教師的任務,教師必須明確教學目標來保證學習效果。避免盲目的教學活動,注重實操性,設計實施行之有效的實踐任務。也就是說對教師的要求只會更高而不是我們簡單地理解為就是隔著屏幕打打分。
教師在課前需要大量的準備工作,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對相關教學資料的準備與整理,精簡,杜絕多而雜。教學資料成型后需要不斷斟酌完善,保證其時效性。任務給出至少提前2~3周,這樣學生才有時間和精力去完成。
學生的任務,不僅僅是觀看教師給出的微課微視頻,因為每個視頻都已經給出相應的任務。在“輸出任務”的驅動下,學生不再單純地完成理解接受知識,而是需要對輸入材料的再加工。完成教師給出的任務完成對知識的內化,根據不同的任務實現語言的聽說讀寫譯的全方位訓練。
課中:教師的任務,翻轉課堂并不是對傳統課堂的全盤否定,而是對傳統課堂的補充與輔助。教師可以通過任務展示,穿插線上測試、投票互評和討論等課堂活動來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通過面對面的講解,答疑解惑,例如教授閱讀技巧,重點分析難點重點將文本信息充分解讀。
學生任務,在課堂中以個人或小組來進行短劇表演、配音、對話操練、文章復述、PPT展示等多種形式的課堂展示,通過這種形式使學生更好地利用所學的知識,讓學生對語言學習產生興趣的同時在具有連貫性的輸入與輸出中內化知識掌握知識。
課后:教師在課中給出評價有些遺留問題比如個別同學的理解錯誤,和字詞用法的疑問就需要在課后解決。學生的課堂展示,教師要及時公正地反饋評價,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與小組個人的展示情況,最后形成多元公正的評價。語言作為文化的載體,教科書上提供的閱讀量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可以根據不同主題在平臺上給出更多的閱讀資料讓閱讀課有效地延續和拓展。學生的參與時間的早晚與持續時間都會在平臺上顯示,起到任務布置實施保障作用。
學生任務,查看教師給出的評價與建議,并予以改正,認真復習,繼續學習相關的資源并獲得經驗值。
4 ?結語
云班課也解決了目前大學英語課時不夠,課程思政得不到展開,學生的分層次教學無法實現。通過課前課后的內容延伸與加深,教師完全有空間來讓學生感受多方位的文化知識,學習內容因生而異,任務布置更加具有現實操作意義。根據學生的英語水平給出不同的任務,讓每位學生有收獲有勇氣、有興趣去學習。
云班課也改變了評價體系的維度,通過學生的參與度、參與時間、完成質量給出相對公正客觀的成績。學生不再只是被打分者,完全可以通過自己努力來成為表現分的主導者。
然而,筆者在實施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和瑕疵。教師的整體教學理念需要提高,高校大學英語教師教學任務重,課余時間有限進修機會少導致在實施教學改革時候力不從心。理念的提升現實是靠對自身的要求,這需要各大高職院校給予大學英語教師更多機會去學習去提高。其次,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亟待提高,如何又快又好地制作出微課也影響了該教學模式實施的效果。再次,高職學生自覺性差,無法完全控制他們在課堂中用手機做與課堂不相關的事情。也有學生為追求經驗值,無效地、盲目地去刷資源庫,回答問題草率等。
最后,我們看到了信息技術給予大學英語教學的希望與便利,但這如同達摩克利斯之劍,使用的時候也要懷著對英語教學對教師身份的敬畏之心。切不可本末倒置,重形式輕內容而誤人子弟。
參考文獻
[1] 文秋芳.輸出驅動假設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思考與建議[J].外語界,2013(6):14-22.
[2] 文秋芳.輸出驅動假設與英語專業技能課程改革[J].外語界,2008(2):2-9.
[3] 李悅.“輸出驅動,輸入促成假設”在旅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以滁州學院為例[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10):219-221.
[4] 郭佳,包蘭宇,王曉娟,等.大學英語體驗式教學探討[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9):21-24.
[5] 胡杰輝,伍忠杰.基于MOOC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外語教育,2014(11):40-45.
[6] Harmer, J. 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M].New York:Longman,1998.
[7] 孟婷婷.關于藍墨云班課在教學過程中應用的幾點思考[J].亞太教育,2016(15):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