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虎生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都喜歡采用問題情景創設教學法,創設有效問題情景法需要教師充分了解教材,依照教學內容精心設置問題。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學問題情景創設存在一定的誤差。為此,教師在授課時應利用故事、游戲、生活、多媒體、知識遷移等策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從而提升學生教學質量,提高課堂教學成效,促進學生數學學習上不斷地進步,同時也推動小學數學教育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 ?有效問題情景 ?創設
中圖分類號:G6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3(b)-0118-02
隨著新課改深入推進,許多教師紛紛打破傳統教學理念,充分利用問題情景創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將枯燥乏味的數學知識轉變成簡單有趣,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問題情景創設法不僅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創新能力,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數學思維意識,讓學生在日常學習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今后學生學習好數學奠定良好基礎。
1 ?小學數學教學問題情景創設存在的誤差
1.1 缺乏目的較為極端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由于教學任務繁多,沒有時間精力研究學生在學習數學時的真實需求,導致很多教師采用問題情景時,隨意在網絡上尋找一些問題情景應用的日常教學中,沒有考慮到學生對學習知識點的需求,而且這種“拿來主義”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無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不能提高課堂教學成效,阻礙學生提高學習成績。另外,有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問題情景創設,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盡快掌握數學知識,而不是根據學生真實知識需求創設問題情景,讓學生明白數學來源于生活而應用于生活,導致教師在問題情景創設明顯存在教學誤區,嚴重影響到學生數學學習的效率和數學學習體驗,導致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排斥感,最終影響到學生數學學習發展。
1.2 情景創設形式化
有些教師在創設情景問題時,常常過于表面形式化,沒有重視問題情景環節設計,將問題情景中應進行解決問題環節變成教學事物展示環節,致使問題情景變成了毫無意義的空洞形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問題情景創設法,主要是為了更好地解決教學中面臨的各種問題才創設教學情景。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熱情,使其積極參與到學習情景當中,依照學生生活經驗,設計符合學生認知的問題情景,并且這些情景要有一定的針對性、趣味性以及挑戰性,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構建思維活動,而不是讓課堂教學變成一場趨于形式化的鬧劇[1]。
2 ?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問題的情景創設策略
2.1 利用故事創設問題情景
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對任何事物都充滿強烈的好奇心,喜歡聽故事。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這一心理特點,將一些生動有趣的小故事融入到課堂教學當中,這種教學方法既能吸引學生學習興趣,又能讓學生在寓教于樂中加深教學知識點的記憶。例如:在學習“數字0”的知識點,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講述小熊掰苞米的故事:小熊和媽媽一起去田地里掰玉米,小熊學著媽媽的樣子掰玉米,看見桃子好便扔下玉米摘桃子,看見西瓜地里的西瓜又大又圓,又扔了桃子摘西瓜,后來看見蝴蝶有趣又丟下西瓜追蝴蝶。最后熊媽媽掰了很多玉米,小熊卻空手而歸。由此教師推出“0”的概念,讓學生明白什么都沒有就是“0”。待學生理解“0”的含義時,還要圍繞該故事內容向學生進行提問,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學生在學習探索中提高教學質量,確保學生數學學習的有效性,推動學生更為長遠地發展。
2.2 利用游戲創設問題情景
由于小學生天生活潑好動,喜歡做游戲。為此,小學數學教師在講解數學知識時,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游戲,將游戲融入到問題情景當中,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游戲教學法可以將原本晦澀難懂的數學知識點轉變成直觀形象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寓教于樂中強化數學知識點的記憶。例如:在學習“分數”知識內容時,由于分數知識內容過于抽象難懂,學生在學習時顯得極為吃力。為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采用“分蘋果”游戲法,“現在大家手里都有一個蘋果,請問一個蘋果用什么手勢表示?”學生聽到老師的問題后紛紛伸出一根手指頭表示數字“1”,教師對表示正確的學生予以表揚,然后再提出第二個問題“誰知道半個蘋果怎么表示?”,待教師說完,有的學生將手指彎曲,有的學生用另一只手遮擋手指。教師對學生積極參與表現予以鼓勵,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當中。最后,教師引出該課學習內容“大家都能用手指表達事物的一半,那么如何用數字表示一半呢?”教師通過循序漸進的提問方式,將原本晦澀難懂的數學概念變得直觀淺顯,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能夠降低學生數學學習的難度,增強學生數學學習的實效性[2]。
2.3 利用生活創設問題情景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小學數學教材逐漸生活化,很多教學內容都與學生日常生活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倘若教師能將日常生活作為課堂教學的切入點創設問題情景,這種不但拉近學生與數學之間的距離,調動學生參與熱情,還能強化學生應用理解能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為學生今后學好生活奠定良好基礎。例如:在學習“20以內的加減法”時,教師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該課教學內容,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生活問題情景,并將班級布置成一個小超市,超市內擺放著學生熟知的日常生活用品,然后進行生活問題情景創設。“媽媽給小明20元錢去買鹽,一袋鹽2元,請問小明應付多少錢?小明手里還剩多少錢?”由于這種問題過于生活化,很多學生紛紛舉手回答。這種教學方法既能增加學生計算準確率,又能有效解決日常生活知識,培養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使其認識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并將已經學習的數學知識靈活運用到日常生活當中,在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的同時,還能提高教學質量。
2.4 利用多媒體創設問題情景
隨著科學技術飛速發展,許多教師紛紛將多媒體教學技術應用到課堂教學活動當中。小學數學教師應善于利用多媒體教學法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求知欲,調動學生學習熱情,為今后學生數學奠定良好基礎。例如:在學習“分數意義”知識內容時,教師就可以采用多媒體問題情景進行創設,并選擇學生喜愛的動畫片制作成課件動畫。筆者選取《熊出沒》動畫片。“熊二將光頭強家的門弄壞了,想要重新給他做個新的,可以測量完1m后,剩余部分不知道如何用數字表示,于是他找來熊大幫忙。同學們,假如你們是熊大你知道這個數字要怎么表示嗎?”筆者沒有立刻叫學生回答問題,而是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對該種學習方法進行研究猜想,然后以此問題為教學切入點,讓學生明白什么叫分數。以此,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以及創造力,讓學生喜愛數學、熱愛數學,為今后學好數學打下扎實基礎[3]。
3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新改不斷深入推進,小學數學教師應在日常教學活動中不但完善自身專業技能,還要充分利用問題情景創設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促使學生日常生活中能夠靈活運用已經學習過的數學知識內容,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成效,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為學生今后學好數學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 國娜.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的有效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31):56-57.
[2] 王予功.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J].課程教育研究,2019(42):166-167.
[3] 王玉文.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40):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