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偉
摘要: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關鍵時期,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有效地滲透轉化思想。掌握了轉化思想的滲透方法,能進一步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再通過授課手段的更新、教材內容的補充等,培養他們主動創新的能力,使數學教學工作走向更大的成功。本文結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考慮他們理解能力的強弱,進行了數學課堂教學中轉化思想有效滲透的研究,以期為其他教師教學思路的轉變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轉化思想 ?有效滲透
數學知識承載了數學思想,把數學知識背后的數學思想和隱藏方法揭示出來,就是教師教學的重要意義。現階段,教師在教學中應如何滲透數學中的轉化思想呢?筆者認為,必須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然后提出具體的要求,引領他們突破自我、完善自我、挑戰自我,進而在轉化思想的影響下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基于此,本文研究了小學數學課堂上轉化思想的滲透,以期培育出更多高素質的全能型人才。
一、轉化思想的內涵
轉化思想是一種有效的思維方式,也是最基本的思維策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轉化思想,就是運用相關技巧,把復雜的問題變得簡單,使難解的問題變得好解,讓學生活躍數學思維,最終提升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轉化的實質是根據運動變化、事物發展的觀點,相互聯系看待問題,從抽象到具體地學習知識。數學教師做好轉化思想的滲透研究是非常必要的,要給學生能力的發展、核心素養的形成提供充足的時間,慢慢積累轉化經驗,自然達成奮斗目標。小學生思考數學問題的時候很容易陷入能力不足的困境,借助于轉化思想的滲透,刺激他們的興奮點,遠比直接灌輸的效果好得多。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轉化思想的有效滲透
1.尊重學生,積極引導
數學教材的編排經過了專業人士的審核,教材內容的選擇比較貼近學生的認知水平,因此學生完成內容轉化、公式推導、理論研究等學習目標的自信心也更強。在數學課堂中,教師不能干擾學生數學思想的轉化,更不能打斷他們相關問題的思考,可以用“多媒體技術”“游戲教學法”“情境創設法”等進行良好學習氛圍的營造,充分提供轉化思想的條件。在學生真正理解了數學概念、記憶了數學公式之后,學科成績自然有更大的進步空間。比如,筆者在“百分數的應用”教學中,以利用多媒體功能畫線段圖的方式,加深學生對百分數概念的理解;在“圓”相關內容的教學中,又以動畫視頻的播放和簡單文字的介紹,使小學生真正了解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始終堅持“以生為本”原則,將教材中的數學元素、數學規律等揭示出來,讓小學生努力解決數學問題,轉化思想,不斷發展,這對于他們學習質量的提高和學習效果的優化來說大有助益。
2.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傳統的教學模式單一、固化,教師占據著課堂的主導地位。一味地灌輸思想,推進指導工作,其實這并不符合學生個性化的發展需求。新課改背景下,數學的課堂教學應該實現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滲透轉化思想非常關鍵。等學生逐漸適應了,也產生了自主探究的濃厚興趣,不妨再做關鍵問題的分析,鼓勵學生把轉化思想運用到實際的解題中,消除害怕心理,堅定信心。筆者在實踐中發現,多數小學生都希望教師給予他們一些鼓勵,和他們一起解決數學問題,渴望和諧的師生互動關系。數學教師可以一邊滲透轉化思想,一邊詢問學生的不同想法;或者于互動環節觀察不同學生的表現,總結環節運用有效的評價機制,進一步增強小學生深入探究的意識,增強他們小組合作的信心;等等。轉化思想的滲透越及時,小學數學教學工作離成功越近,迎接美好的明天越順利。比如,“分數的意義”一課的教學中,筆者設計了以“轉化思想”有效滲透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方案。首先,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拿出一個蘋果,直接詢問:“現在有3名同學想吃蘋果,這個蘋果到底怎么分呢?”多媒體演示“平均分”和“不平均分”的情況,引導學生初步認識“平均分”的概念。其次,提出問題,概括總結。問:“如果整數得不到結果,那么用分數如何表示?”說明測量、計算的時候運用分數的重要意義。確保小學生理解了單位“1”的含義,鼓勵他們轉化數學思想,盡可能多地舉出“整體”變成“分數”的例子。再次,布置作業,學生反思。通過布置有層次性的課后作業,幫助不同的學生深刻地認識轉化思想,在反思過程中提升學習質量,獲取不一樣的情感體驗后,為下一階段的數學學習做好充足的準備。數學課堂上轉化思想的滲透方式還有很多,最后教師結合實際情況做出合適的選擇,讓學生參與“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等活動,大膽地放飛自我。至此,所有的數學概念都能轉化為易懂的理論,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3.分組轉化,靈活運用
小學數學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可以設計成組練習,不斷加強轉化思想的應用。小學生了解了數學轉化思想以后,會把過于抽象的、十分復雜的知識變成簡單而具體的知識,課堂學習靈活度很高。一些特殊的數學知識,光讓學生盲目記憶是不夠的,要通過轉化思想的有效滲透,讓小學生順勢養成獨立思考、主動分析、自主探究的好習慣,使他們能夠在全面發展、個性化成長的道路上走得一帆風順。比如,學習“長方體的表面積”時,教師應指導學生通過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初步建立起長方體表面積的概念。或者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組織動態化的課堂練習活動,使學生在練習中熟練掌握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數學思維變得活躍。接下來,要再組織“小組探索”“綜合實踐”等活動,繼續引導學生運用轉化思想解決實際問題。等他們產生了“數學即生活”的意識,再主動推進以“生活化”理念為指導的教學工作,尊重小學生的認知差異,滿足他們多樣化的學習需求。轉化經驗的不斷積累能夠豐富學生的數學經驗,何樂而不為呢?
4.主動學習,探索樂趣
數學教師應在轉化思想的滲透中強化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與轉化的能力。比如,講授“小數乘法”一節的知識點時,關于“小數乘法計算法則”的轉化,學生主動找出整數乘法和小數乘法之間的內在聯系,充分活躍抽象思維,在教師的幫助下提高自由轉化、概括總結、合情推理等能力后,真正感受到數學探索的最大樂趣。學生適應了“主動學習”和“習題鞏固”后,數學教師不妨從新的角度、不同層面出發,做好他們轉化思想、轉化能力的培養工作。如要求學生自己準備“課堂筆記”,把知識的轉化心得寫下來,定期抽查,添加評語,啟發學生自己找出數學知識的轉化、數學思想的轉化中存在的不足之處。等到轉化學習變成習慣,學生的終身學習有了基礎條件,他們自信成長起來后,數學課改就能取得一份更好的成績。
總而言之,在小學階段數學教學關于學生轉化能力的培養中,轉化思想的訓練等是很必要的。教師發揮指導的作用,扮演好“監督者”的角色,在教材內容的整理、授課步驟的簡化、數學知識的鞏固等環節深入挖掘小學生的轉化潛能,形成和諧互動關系,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以加快基礎教育現代化進程。小學生掌握了數學轉化思想,可以提高學習質量,積累豐富經驗。當然,以上關于小學數學課堂轉化思想滲透方法的研究還不全面,仍需其他數學教師進行補充,共同努力,勇往直前,培育出大批有理想、有追求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張德飛.談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轉化思想的滲透與運用[J].文理導航,2018(10):66-67.
[2]蔡英黎.轉化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途徑探微[J].考試周刊,2017(14):90-91.
[3]廖秀芳.教有所思學有所想——轉化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8(21):311-311.
[4]闞新艷.把握轉化三要素,有效滲透轉化思想——以小學數學“小數乘法”的教學為例[J].數學大世界(上旬),2017(08):177-178.
[5]李彥明,劉浩鑫.轉化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途徑探究[J].考試周刊,2017(02):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