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守穩
摘要:新冠疫情期間,各地中小學開展在線教學,多數學校師生沒有在線教與學的經驗。本文通過在線教學前期準備、教學優化、管理創新三個方面的探討,提出提高在線學習有效性的若干思考和舉措。
關鍵詞:在線教學;真實學習;創新管理;有效性
疫情期間,各地中小學師生不得不延期返校。為了將疫情對教學影響降到最低,教育部提出“停課不停學”要求,于是各種形式的在線教學成為中小學當下的必然選擇。客觀上,絕大多數中小學師生對于這種全新的教學方式是陌生的,沒有現成的教學和管理經驗。這就需要學校管理者和一線教師基于教育的特點和本質規律,在實踐中積極探索,不斷改進,將在線教學前期準備夯實到位、在線教學改進到位、過程管理落實到位,不斷提高在線教學的有效性。
一、前期準備到位是提高在線教學有效性的基礎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實施在線教學,學校必須做好充分的前期準備,它是能否正常開展在線教學的前提,也是提高在線教學有效性的基礎。首先是思想準備。學校通過召開教師在線會議、致全校學生家長一封信,讓全體師生和家長知曉在線教學的意義,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其次是在線教學方式選擇及其資源和硬件準備。對不具備在線學習的學生,學校應聯系電信部門協助支持,特殊家庭的學生,學校需制訂“一人一案”,確保“一個不落下”。同時,學校應做好平臺和資源備份,制訂預案,一旦出現網絡崩潰,及時啟動預案。第三是做好師生在線教與學的前期準備。利用專項培訓,讓所有教師掌握直播平臺的相關功能,資源平臺的資源獲取和推送方式,學會組織與開展線上教學;讓每個學生甚至家長了解在線學習基本方法和步驟,掌握在線學習必備技能。同時,學校應將課程表、作息時間表和電子版教材推送到位。第四是制度準備。學校應建立疫情期間教師在線教學居家工作的相關考核制度,力促每位教師做到“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研”,人人在工作、人人在研究,形成堅強的在線教學團隊研究改進團隊。
二、在線教學改進到位是提高在線教學有效性的關鍵
當下,由政府部門提供的電視教學解決了多數學校在線教學之困,保障疫情期間所有學生居家學習需求。但多數地區沒有提供初三和高三年級電視教學,還有不少學校依據校情仍然選擇在線直播教學。因此研究在線教學特點特別是直播教學特點,把握其與課堂教學點差異,并不斷改進優化在線教學,顯得尤為必要。
從教學時空來看,在線直播教學是基于媒介的教育教學活動,師生處于時空分離狀態,這就給教師的組織教學和教學過程中的有效互動帶來困難。不像課堂教學那樣,教師和學生處于同一個時空,教師在組織教學時,能夠看到學生,學生也能夠感受到教師,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反應,甚至精神面貌隨時調節自己的教學行為,教的過程和學的過程渾然一體。也不像課堂教學那樣,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能及時開展多維度、多層面、多形式的直面互動交流,同伴參照、互驅、幫扶作用被削弱。從認知方式來看,獲取和加工信息,需要眼、耳、口、腦、手多種感官協同參與,直播教學中學生多以眼看、耳聽兩種方式獲取信息。在以講授為主的直播教學中,學生的注意力更是難以較長時間維持,學習效果難達到課堂教學水平。因此,教育部在今年2月12日下發通知中還做了特別強調,在線教學不能簡單照搬、套用正常課堂教學的方式、時長和教學安排來組織教學。
但在線教學也有它的優勢,受眾面廣,課程資源豐富,學生選擇學習靈活性強。其中的直播教學還具有學生考勤、師生互動乃至生生互動功能。
顯然,提高在線教學特別是直播教學的有效性,關鍵在于避其所短、揚其所長,讓學生學習能真實發生。
避其所短,需要每節直播課的教學內容不宜過多,教學進度要慢,教學時間不宜過長,教學節奏不宜過快,教師語速要慢,語句不冗長,不啰唆,精講精練。教師要在研究文本內容基礎上,設計教學流程,做到通過串珠連線將知識點講解清楚,制作的PPT應簡單明了,不宜過多,以呈現要點知識為主,輔之以動漫,增強教學趣味性。教師還要善于應用平臺的相關功能,如手寫板、答題器,連麥互動等,增強教學直觀性,并及時掌握學情,讓學生盡可能在20~30分鐘的直播課堂中理解知識,掌握技能,學會應用,同時形成結構化認知。
避其所短,還需要真正落實“先學后教,依學施教”,實現“線上翻轉課堂學習”,提高教學有效性。教師可以在課前提供學生學習任務單和資源包,啟用任務單+資源包(如微課)模式,助力學生課前有效預習。任務單由兩部分內容組成,第一部分是提醒學生通過預習需要弄明白哪些知識點或方法,第二部分內容是當堂練習檢測題,學生在預習基礎上嘗試解答。教師在下一節課教學前,將任務單中的兩塊內容編制成選擇題,通過直播平臺答題器自動收集匯總學生預習情況,教師基于預習反饋,確定本節課重點講解的知識點和需要引發學生探討解決的疑難問題,既減少教學時間,又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資源包分兩類,一類是幫助學生課前預習,教師提供包括文字、音頻、視頻等資料,另一類是根據當堂課教學效果,教師提供的輔學性資料或拓展延伸資料,也可以是網絡資源的網址,便于學生快速搜索資源開展學習。任務單和資源包的制作,需要學科備課組分工協作共同完成。
揚其所長,就是充分利用學生現階段利用網絡學習時機,引導學生借助網絡資源,開展多種形式的學習,如組織開展項目式學習、基于網絡探究式學習、線上虛擬仿真學習等,這些形式的學習需要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通過合作或獨立進行。當下,我們可以引導學生設計一份“如何防控新冠疫情在校園傳播”方案。班級學生適當分組后,在多學科老師的指導下,按照知“害”——探知新冠疫情的危害、識“敵”——認識新冠病毒、知“己”——學會保護自己及他人三個步驟,小組分工搜索收集相關資料,最后整理制作戰“疫”——“如何防控新冠疫情在校園傳播”項目方案。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增長知識,懂得敬畏自然、敬畏生命,學會合作,還學會系統分析和問題解決,引發高階思維,實現跨學科學習,讓真實學習得以發生。
借助互聯網平臺優勢,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可以進行多種形式的互動交流,隨時隨地答疑解惑,探究問題。如教師利用個人空間、班級空間、qq、微信、釘釘等社交平臺,及時關注學情,進行輔導答疑和適當補充點撥,對特殊群體學生給予個性化幫助。學生之間利用社交平臺開展居家線上學習探討和交流。這也是提高在線教學有效性的補充和延伸。
三、過程管理落實到位是提高在線教學有效性的保障
在線教學最大的困難莫過于學生管理。由于時空分離,學生線上、線下學習狀態,學習效果都很難及時了解把握,部分學生因此放松自我要求,并利用在線學習時機網聊、打游戲,如此下去,在線教學效果將大打折扣。因此,我們要創新舉措將在線教學期間學生居家學習生活管理到位,才能為提高教學有效性做好保障。
首先是認識問題。只有學生對在線學習的意義有正確的認識,才能端正學習態度,強化自控和自律意識,認真參與居家在線學習。如各班級圍繞“把疫情當課程,把家庭當課堂”班會主題,借助疫情期間的人和事,引導學生通過討論,懂得感恩,講究誠信,明白什么是責任擔當、什么是規則使命、什么是科學防范、什么是謠言迷信,從最美“逆行者”、最美志愿者、最美“蹭網少年”事跡中感悟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樹立遠大理想和志向,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明白當下唯有認真學習,將來才能有所作為。
其次是發揮班級所有科任教師作用,齊抓共管,不留一個盲點。如依據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家長參與監督的實效性,將班級學生適當分類,對于學習不自覺,家長監督不到位的學生,特別是特殊家庭的學生,建立導師幫扶制,一位教師聯系幾名學生,開展定向督促幫扶。還可以發揮班級內部優秀學生和班干部的作用,通過生生之間的結對互促,示范引領,形成良好的在線學習氛圍。班主任和科任教師通過網絡平臺,每天精準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業完成情況,力爭做到對學生在線學習看得見、線下學習看得見、學習效果看得見、身心健康看得見、居家生活看得見。
第三是發揮家長監管作用。組織家長分享好的管理經驗,必要時,班主任和科任教師還要對家庭教育提供相應的指導和幫助。
第四是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指導學生制訂居家學習生活計劃,將每天的學習生活按照時間軸做好詳細安排,并通過網絡分享計劃制訂和執行情況,促進每個學生既要居家防控疫情,又能認真扎實學習。
教育具有復雜性和創造性。如何提高在線教育教學質量,還需要我們在落實三個到位基礎上,不斷探索,不斷改進和優化。
參考文獻:
陳麗.在線教育,不是照搬課堂教學那么簡單[EB/OL]. https://new.qq.com/omn/20200218/20200218A09OLH00.html.
責任編輯:黃大燦